大国之本:乡村振兴大战略解读

大国之本:乡村振兴大战略解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张孝德教授深度分析乡村振兴,为了实现历史性转移提供重要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生态文明和乡村文明研究专家、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教授就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未来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布局、新任务进行的系统而具有前瞻性的解读。书稿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方面内容,以高屋建瓴的视野,深刻阐述、理性分析了乡村是中国的国情,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对我们全面了解“三农”问题、读懂乡村振兴战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有很大帮助。对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实现我国“三农”工作的历史性转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我的乡村文明研究之路

第一章 乡村是中国最大的国情

一、困扰中国现代化的悖论和难题

二、近代以来,我们一直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三、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问题

四、走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

五、要读懂中国必须读懂乡村

第二章 乡村振兴的新视野、新思维

一、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大历史视野中的乡村

二、“两山理论”:寄情山水的美丽乡村建设

三、从“农村”到“乡村”:文明复兴的新时代乡村

四、从“统筹”到“融合”:工农新联盟的乡村振兴之路

五、“三位一体”:复合治理新模式的乡村

六、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以亲情思维建设乡村

第三章 乡村振兴的中国道路

一、谨防乡村建设盲目西方化

二、重新认识土地与村庄的价值

三、有限的市场化、资本化之路

四、集体发展、社会互助、亲情合作

五、疫情再度证明中国乡村与农民的价值

第四章 前世乡村我们知多少

一、乡村是中华民族信仰的圣地

二、乡村是民族文化的生发之地

三、乡村是古代礼仪教化之所

四、乡村是财富经营总部

五、乡村是归根休养生息之地

第五章 建设美丽乡村

一、乡村是美丽的生态家园

二、乡村的空灵之美

三、乡村不能失去本色

四、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

第六章 乡村产业是艺术产业、智慧经济

一、农业是智慧经济,工业是知识经济

二、乡村是艺术产业,城市是技术产业

三、乡村产业是小而美、小而优的产业

四、乡村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是乡村生活

五、农家乐:发展乡村经济的新创造

六、乡村产业是一棵有生命的大树

第七章 进入新时代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明从乡村起航

二、三大龙头科技:让乡村首先进入新时代

三、乡村生态经济:绿色经济

四、乡村九类生态产业:乡村是绿色发展的福地

五、乡村环境治理之路:分布式、再造循环的零污染乡村

六、乡村生态文化:医治工业文明病的耕读文化

第八章 有机农业:迈向生命友好型农业的革命

一、粮食安全的内涵:国家安全、生命安全、环境安全

二、生命敌对型农业是造成生命危机的深层根源

三、有机农业是基于新生命观的科技革命

四、重新认识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可以不减产

五、大力推进中国有机农业发展

第九章 回归熟人社会的乡村复合治理

一、熟人社会与生人社会

二、乡村治理失灵的深层原因

三、孝道治村是乡村德治之道

四、党的领导是核心,乡贤治理是中坚

五、无为而治的县域治理之道

六、关于县域治理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第十章 让教育回村,振兴乡村教育

一、乡村振兴不能缺少乡村教育

二、撤点并校不能一并了之

三、乡村教育折射出当代中国的教育问题

四、开启新时代教育从乡村教育改革开始

五、让乡村连接未来的“三亲教育”实验

六、“三亲教育”是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教育

七、乡村教育改革构想

第十一章 未来乡村是多层次多结构的现代化乡村

一、认识乡村的未来需要智慧和自信

二、乡村携带着未来新文明基因

三、城镇化要兼顾乡村

四、中国乡村振兴,开启文明新纪元

五、乡村振兴之道在于人口回归

大国之本:乡村振兴大战略解读是2021年由北京嘉睿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张孝德著。

得书感谢您对《大国之本:乡村振兴大战略解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特色文化 + 乡村振兴:模式、方法与个案 电子书
本书记录了研究团队多年来田野调查的成果,并结合文化资源学、战略管理学、符号学等,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等方法,对闽台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特点及其产业开发、社区发展开展了系统研究。
乡村振兴法律服务与实务指引 电子书
法治乡村建设离不开乡村法律服务的高水准供给保障。但乡村法律服务体系不仅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还应包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非公共性法律服务体系”两个子系统,二者是乡村法律服务体系的一体两面,只有协调好、统筹好二者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比翼双飞”,才能真正助力乡村法律服务供给的高水平发展,才能切实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本书作者团队率先将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政策、法律解读、乡村治理、项目建设、土地流转、农业
清远改革:以治理有效引领乡村振兴 电子书
近几年,广东省辖地级市清远市以“治理有效”为引领,重塑治理主体能力、突破组织脱力困境,健全服务体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唤活经营要素、摆脱发展桎梏,再造乡风文明、填补文化缺口,使农村地区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乡村振兴找到了发力点,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清远经验”。本书就是针对“清远经验”所做的描述、总结、分析与探讨,既有全面的理论概括,也有解剖麻雀式的村庄经验研究。
中国乡村振兴政策与实践热点评论 电子书
本书为作者近年来从事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系列作品,包括文论结集: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中国减贫制度体系探索、考核评估的创新实践、有效衔接,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等;采访集:接受中国新闻网、央广网、焦点访谈、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社、经济观察报的访谈;纪实报道:中国社会科学报独家特写、张琦扶贫研究团队纪实报道等。
乡村振兴视阈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设八章,内容包括:高素质农民:中国农民的未来走向;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基础;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保障;国外农民培育的实践及经验借鉴;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制约因素;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乡村振兴视阈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实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