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内容简介

本书更全面系统地吸收近年临床研究的新证据,让麻醉学领域的新方法、技术和成果,转化为可供参照的建议。本版修订和更新20部指南或专家共识,新制定的15部指南或专家共识,以具体临床问题为核心,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涉及老年、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胖、成人嗜铬细胞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等手术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等,对我们从单纯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转变,以及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熊利泽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华麻醉学会主任委员、亚澳麻醉学会主席,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中华麻醉学杂志》总编辑。曾带队赴北京小汤山抗击SARS,赴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立一等功和二等功各1次。

担任麻醉科主任14年,院长及副院长10年,有丰富的医院及科室管理经验,多次受邀在国内外介绍"西京模式"的医院建设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围术期脑保护,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与研究,首次发现并报道了高压氧、低频电针、吸入麻醉药等三种非缺血预处理方法可诱导显著的围术期神经保护作用。提出“针药平衡麻醉”新理念,利用针麻及西药麻醉的优点,改善术后患者的临床转归。

先后承担并主持973、国科金重点、杰青、国际重大合作、国家新药创制等课题21项。以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在J Clin Invest, Eur Heart J, Prog Neurobiol, Anesthesiology等国际杂志发表SCI论文203篇,单篇高IF=13.765 (J Clin Invest, 2013)。研究结果被Annual Review Immunology、Nature Neuroscience等杂志引用共计3632次,单篇高引用120次,并写入了Innate Tolerance in the CNS: Translational Neuroprotection by Pre- and Post-Conditioning等22部国际专著,包括国外英文专著2部。

邓小明,男,1963年1月出生,江西吉安人。1984年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在附属长海医院麻醉科工作,先后师从于王景阳教授、朱诚教授,获得麻醉学硕士与外科学博士学位。1998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海涅(Heinrich-Hein)大学麻醉学研究所任访问教授。1995年晋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晋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麻醉学部、麻醉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麻醉科护理学组组长与麻醉学指南共同总负责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麻醉学教育学组组长、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麻醉学专业第四届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全军医学计量科学技术委员会手术与麻醉设备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麻醉学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麻醉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麻醉医师联盟(WFSA)出版委员会委员以及《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总编辑与《中华麻醉学杂志》副总编辑等。在疑难复杂高危患者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脓毒症的基础与临床方面展开了较深入的研究。获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上海市与军队医疗重点项目等,并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两项。主持我国麻醉学本科教材第四轮修订/编写工作、我国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与专科医师培训教材以及麻醉学继续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主编或主译著作或教材30余部,包括《危重病医学》、《麻醉学新进展》(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系列、《现代麻醉学》(第4版)、《米勒麻醉学》(第6、7、8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2014年版)》、《麻醉学进展(2015)》等。以作者或通迅作者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约70篇。获得原总后勤部“育才奖”银奖、上海市“曙光学者”、“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以及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与上海市领军人才。培养毕业博士生45名、硕士生56名。

熊利泽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华麻醉学会主任委员、亚澳麻醉学会主席,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中华麻醉学杂志》总编辑。曾带队赴北京小汤山抗击SARS,赴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立一等功和二等功各1次。

担任麻醉科主任14年,院长及副院长10年,有丰富的医院及科室管理经验,多次受邀在国内外介绍"西京模式"的医院建设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围术期脑保护,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与研究,首次发现并报道了高压氧、低频电针、吸入麻醉药等三种非缺血预处理方法可诱导显著的围术期神经保护作用。提出“针药平衡麻醉”新理念,利用针麻及西药麻醉的优点,改善术后患者的临床转归。

先后承担并主持973、国科金重点、杰青、国际重大合作、国家新药创制等课题21项。以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在J Clin Invest, Eur Heart J, Prog Neurobiol, Anesthesiology等国际杂志发表SCI论文203篇,单篇高IF=13.765 (J Clin Invest, 2013)。研究结果被Annual Review Immunology、Nature Neuroscience等杂志引用共计3632次,单篇高引用120次,并写入了Innate Tolerance in the CNS: Translational Neuroprotection by Pre- and Post-Conditioning等22部国际专著,包括国外英文专著2部。

邓小明,男,1963年1月出生,江西吉安人。1984年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在附属长海医院麻醉科工作,先后师从于王景阳教授、朱诚教授,获得麻醉学硕士与外科学博士学位。1998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海涅(Heinrich-Hein)大学麻醉学研究所任访问教授。1995年晋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晋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麻醉学部、麻醉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麻醉科护理学组组长与麻醉学指南共同总负责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麻醉学教育学组组长、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麻醉学专业第四届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全军医学计量科学技术委员会手术与麻醉设备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麻醉学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麻醉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麻醉医师联盟(WFSA)出版委员会委员以及《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总编辑与《中华麻醉学杂志》副总编辑等。在疑难复杂高危患者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脓毒症的基础与临床方面展开了较深入的研究。获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上海市与军队医疗重点项目等,并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两项。主持我国麻醉学本科教材第四轮修订/编写工作、我国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与专科医师培训教材以及麻醉学继续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主编或主译著作或教材30余部,包括《危重病医学》、《麻醉学新进展》(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系列、《现代麻醉学》(第4版)、《米勒麻醉学》(第6、7、8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2014年版)》、《麻醉学进展(2015)》等。以作者或通迅作者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约70篇。获得原总后勤部“育才奖”银奖、上海市“曙光学者”、“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以及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与上海市领军人才。培养毕业博士生45名、硕士生56名。

章节目录

目录

1.成人与小儿手术麻醉前禁食和减少肺误吸风险药物应用指南

2.临床麻醉监测指南

3.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的专家共识

4.围术期中心静脉监测的专家共识

5.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

6.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7.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8.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9.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

10.中国颅脑疾病介入治疗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11.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肺部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

13.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14.成人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15.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

16.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

17.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接受区域麻醉与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

18.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

19.区域麻醉镇静辅助用药专家共识

20.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手术麻醉专家共识

21.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

22.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

23.成人日间手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24.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25.分娩镇痛专家共识

26.新生儿和低体重新生儿麻醉指南

27.小儿吸入麻醉诱导专家指导意见

28.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

29.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

30.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专家共识

31.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32.小儿常用麻醉药物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

33.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

34.穴位刺激在围术期应用的专家共识

3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围术期应用专家共识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是201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得书感谢您对《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中国恶性肿瘤营养治疗通路专家共识(2018) 电子书
我国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67%,营养不良可导致患者对肿瘤治疗的耐受性、敏感性下降,进而造成不良临床结局,如并发症发生及死亡风险上升,住院时间延长、再住院频率增加、医疗费用增加。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通路的建立原则与操作方法与非肿瘤患者的不尽相同,目前国内外尚未发布专门针对恶性肿瘤营养治疗通路制定的指南、共识。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恶性肿瘤营养治疗通路建立的重视程度、规范恶性肿瘤营养通路的建立,更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实践专家共识 电子书
本书是我国首次对加速康复外科中国护理实践经验的系统整合,集结了我国护理行业探索ERAS护理的临床专家,汇聚近十年的实践经验与思考,能够保证编写的质量与科学性;编写内容涵盖EARS发展历程,疼痛、营养、伤口等专科护理领域的专项管理,成熟病种的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管理方案,以及对ERAS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展望,内容覆盖全面,能够作为各级医院开展ERAS的参考模板,具有较高的创新性与实用价值。主要内容有
中国淋巴瘤诊治专家共识(2016年版) 电子书
这本共识是结合国际恶性淋巴瘤诊疗指南与共识,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特点,对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进行精炼而规范地介绍,并提出不同证据的等级水平和的核心参考文献,对规范我国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权威指导意义。
基层医院胰岛素应用专家共识 电子书
主要内容:1.基层医院胰岛素治疗的原则和注意事项;2.基层医院胰岛素治疗的血糖控制目标;3.基层医院市场现有胰岛素的种类和特征;4.基层医院胰岛素的临床方案:(1)口服降糖药失效起始胰岛素(现状、用药考虑及专家建议),(2)基础胰岛素欠佳转换成预混胰岛素(现状、用药考虑及专家建议),(3)人胰岛素欠佳转换成胰岛素类似物(现状、用药考虑及专家建议),(4)住院胰岛素强化后出院转预混胰岛素方案(序贯治
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要点专家共识 电子书
内容覆盖了我国多种常见病用药,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以及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本共识从一线工作实际需求出发,将从处方合法性、处方规范性、用药适宜性分别介绍处方审核的要点,并提供关于处方审核步骤及如何处理处方审核结果的实操性建议。本共识将填补我国处方审核领域参考书籍的空白,可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药店从事药品调剂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本书强调权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