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 擬聲.擬態建築

隈研吾 擬聲.擬態建築:生涯首本作品集,展現劃時代的建築新方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建築大師‧隈研吾親自剖析

十年設計之路,劃時代作品集!

脫穎而出的「生命之樹」!

2020年東京奧運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設計師=國際級建築師 隈研吾

擁有20年以上經歷,仍不斷在建築設計中展現嶄新方向!

「微熱山丘日本店」(日本,東京)

「星巴克太宰府天滿宮表參道店」(日本,福岡)

「淺草文化觀光中心」(日本,東京)

「風檐」(台灣,新竹)

「貝桑松藝術文化中心」(法國,貝桑松市)

──全彩圖文收錄32項作品,並由作者親自解析!

相較於向來給人冷硬印象、一味堆砌出方形空間的水泥建築主體,本書作者隈研吾認為建築應以環境與人為主體,因而提出「負建築(弱建築)」概念。

他擅長於運用木材、竹子、石板、紙等天然建材,建蓋出一個個蘊藏東方禪意與日式和風的劃時代建築。

近來覺得自己應該開拓出建築的新地平線,因而試著藉由「擬聲‧擬態詞」所隱含的模糊定義,將其作為設計現場的溝通工具。

透過各自主觀解讀與誤解中,激盪出更高層次的可能性、脫離語言所帶給建築的常規侷限。

本書收錄32項作品。

以日文裡的11種「擬聲‧擬態詞」為發想起點,利用人們對於「軟綿綿(ふわふわ/FUWAFUWA)、透光(すけすけ/SUKESUKE)」等詞彙的各自解讀,將其運用到建築表現中,藉以削弱人與建築之間壁壘分明的界線。

讓新的光芒照耀在這些作品上的同時,明確指出建築現在應該邁進的方向。

──隈研吾生涯首本作品集,展現劃時代的建築新方向!不容錯過!

本書特色

收錄與作者的長篇訪談:〈藉由將建築粒子化,讓世界與人類更緊密地連結在一起〉

全彩圖文介紹,收錄2005年至2015年作者親自操刀的32項作品。

以擬聲‧擬態詞的嶄新觀點切入,帶領讀者用全新的角度「看見」建築。

書末附錄,32項建築作品之「所在地、竣工年、用途、構造」等參考資訊。

作者简介

隈 研吾 KUMA KENGO

1954 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1979 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庆应义塾大学教授,2009 年任东京大学教授。1997 年,作品“森舞台/登米町传统艺能传承馆”获日 本建筑学会奖。2002 年凭借“那珂川马头町广重美术馆”首获芬兰国际木建筑奖。2010 年,作品 “根津美术馆” 获每日艺术奖。 2011年, 作品 “梼原·木桥博物馆”获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奖。

最近的作品有:“长冈市政厅”“歌舞伎剧场第五期”“KITTE”“贝桑松艺术文化中心”“马赛FRAC”“埃克森·普罗旺斯音乐学院”等。其项目不只在日本,而是遍及全世界。

著作有:《十宅论》 (筑摩文库)、 《建筑的欲望终结》(新曜社)、 《负建筑》、 《联系的建筑》 (岩波书店)、 《自然的建筑》、 《微小的建筑》 (岩波新书)、 《行走的建筑师》(新潮社)等。

隈研吾 擬聲.擬態建築是2016年由瑞昇出版,作者[日]隈研吾。

得书感谢您对《隈研吾 擬聲.擬態建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电子书
“地下城市”,这个在科幻小说中常常出现的题材,正逐渐走进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在当今时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使得人们对地下空空间的要求早已突破了单纯的满足生存的基础功能。因此,地下空间设计,无论从地面景观、建筑外观到室内装饰也逐渐变得复杂,同时越发受到重视。由凤凰空间华南编辑部编著的《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精)》共收录30多个优秀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案例,其中不乏当今世界建筑大师的作
滨海生态景观营造技术 电子书
本书系统地分析了现阶段滨海生态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华南滨海地区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景观设计原则、植物选择、植物配置、土壤改良、乔木移植技术及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供园林行业业内人士参考应用,以期为华南滨海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纪念性景观设计 电子书
在杨至德编著的《纪念性景观设计(精)》中您将会看到:(1)纪念性景观设计基础理论和一般设计原则,包括主题的体现、场地特征的把握和关键设计要素的运用等。(2)30多个纪念性景观设计实例,其中包括:墨西哥蒙特雷3号高炉钢铁博物馆、莱克伍德公墓陵园、富兰克林·D·罗斯福四大自由公园、纽约哥伦布环岛、威尔士王妃戴安娜纪念喷泉、德国巴伐利亚国立博物馆——入口广场和庭院、阿塔图克纪念碑、纽约911国家纪念广场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电子书
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通俗历史读物,被称为 “日本近代史最前端”的著作。
城市公共艺术案例与路径 电子书
公共艺术的概念与界限很好广泛,城市雕塑、壁画、公园、商业街区等皆包含其内。公共艺术体现了城市的形象、品牌、文化,城市人文复兴、步科学的规划、市民生活、城市民主与和谐皆离不开公共艺术。公共艺术似乎有些姗姗来迟,但入中国社会后,它也参与到了中国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随着中国申,“鸟巢”“水立方”等大型公共设施也随之落成,其创新、拟态的外观能的复杂结构同时满足审美和实用两方面的需求,体现了时代感与中国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