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网络犯罪的司法认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内容简介
作者对多年来研究网络犯罪的成果进行了体系性梳理和汇总,收集了德国关于网络犯罪的理论资料,参考和借鉴了域外的理论成果,以刑法教义学为主的分析方法,全面展示了根据网络刑法总论原理与教义逻辑对我国网络犯罪具体犯罪的审查逻辑与认定路径,并结合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在构建系统的理论体系的同时,对司法实务疑难点作出回应。
本书不仅对网络犯罪中的立法模式、解释方法、共同犯罪、平台责任等总则问题进行了探讨,而且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全管理义务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以及刷单案、偷换二维码案等分则问题展开了研究。既对刑法学者研究网络犯罪领域提供启发性思路与理论依据,也为律师、法官等司法实务者实案适用、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指引与方案。
作者简介
作者王华伟,法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犯罪、信息刑法、刑法教义学、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序一
序二
导言:网络时代的刑法学
一、危机与挑战
二、研究径路选择
三、内容概要
第一章 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体系性评价与反思
一、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历史嬗变
二、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趋势特征
三、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体系性反思
四、小结: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制度展望
第二章 网络时代的刑法解释论立场
一、网络时代刑法解释论的难题
二、活的主观解释论
三、网络时代刑法解释论的外部性
四、小结
第三章 网络语境中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批判性考察
一、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内涵边界
二、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理论基础
三、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教义学限缩解释
四、小结: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反思与展望
第四章 网络语境中的共同犯罪与罪量要素
一、现有解决方案及其局限
二、新的思考方向
三、小结
第五章 德国网络平台责任的嬗变与启示
一、制度初创:《电信服务法》与信息产业保护
二、体系成熟:《电信媒体法》与法律结构协调
三、争议再起:《网络执行法》与平台责任强化
四、对我国的启示
第六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比较研究
一、德国与欧盟功能性区分与义务类型化
二、我国类型化的缺陷与重构
三、小结
第七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认定路径
一、中立帮助行为理论的适用与局限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认定路径
三、小结
第八章 避风港原则的刑法教义学理论建构
一、避风港原则刑法适用的比较考察
二、避风港原则在中国刑法中的理论建构
三、结语:开放式的互联网刑法研究
第九章 刷单炒信的刑法适用与解释理念
一、刷单炒信的内部结构与法益侵害
二、规制路径:刑法适用的多重考察
三、小结:电商平台的多元治理
第十章 网络时代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理解与适用
一、保护法益与罪名结构
二、生产经营的理解
三、破坏行为的理解
四、“其他方法”与同类解释规则
五、小结
第十一章 论网络盗窃罪中的规范占有
一、诈骗罪的若干主张
二、盗窃罪的不同视角
三、网络盗窃中占有的规范判断
四、小结
第十二章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教义学反思与重构
一、保护法益的重新定位
二、实行行为的规范校准
三、罪量标准的严格限定
四、小结
参考文献
案例索引
后记
网络犯罪的司法认定(中国刑法司法适用疑难问题研究丛书)是202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华伟。
得书感谢您对《网络犯罪的司法认定(中国刑法司法适用疑难问题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