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陈兴良,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现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哲学、刑法教义学、判例刑法学,著作有民法专著、民法教材、其他民法读物10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民法论文500篇。
周光权,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曾先后挂职担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出版《刑法客观主义与方法论》《刑法学的向度》《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刑法客观主义的中国展开》《注意义务研究》等个人专著11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八十余篇。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实务判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阶层式犯罪构成体系,根据刑法教义学理论知识,对一系列实务判例进行深度理论分析,既具有精准的实务导向,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质;既强调问题思考,以解决实务疑难问题为主旨,又注重体系思考,以刑法教义学体系为主线。本书以案例诠释法理,深入浅出、说理透彻,并提炼若干裁判规则,因此,对刑法学研习者、司法实务人士都会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陈兴良,男,1957年3月21日生,浙江义乌人。1977年12月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1981年12月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1987年12月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法研究会干事、北京市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成果:个人专著《正当防卫论》、《共同犯罪论》、《遗传与犯罪》、《刑法哲学》、《刑法的人生基础》、《当代中国刑法新概念》、《刑法的价值构造》、《刑法疏议》等8部;主编《刑法全书》等20多部;合著《刑法学原理》等30多部;合译《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等4部。
章节目录
总 目
第一章 罪刑法定原则 ………………………………………………………… 1
第二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 120
第三章 客观构成要件 ……………………………………………………… 164
第四章 主观构成要件 ……………………………………………………… 245
第五章 违法阻却事由 ……………………………………………………… 345
第六章 责任阻却事由 ……………………………………………………… 437
第七章 未完成形态 ………………………………………………………… 484
第八章 共同犯罪 …………………………………………………………… 588
第九章 单位犯罪 …………………………………………………………… 708
第十章 罪数与竞合 ………………………………………………………… 742
第十一章 刑罚的适用 ……………………………………………………… 797
后记 …………………………………………………………………………… 878
案例刑法研究(总论)(上下卷)(中国刑法司法适用疑难问题研究丛书)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兴良。
得书感谢您对《案例刑法研究(总论)(上下卷)(中国刑法司法适用疑难问题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