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丛书”系列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释中国现代货币政策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并对框架内的工具体系、目标体系和调控体系的建设进行深入探索,形比较完备的现代货币政策体系内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与财政金融的作用
一、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
三、财政金融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
前言
第一章 现代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概论
一、现代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内涵
(一)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内涵
(二)何谓现代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二、现代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运行机制
(一)中央银行
(二)金融机构
(三)居民和非金融企业
(四)金融基础设施
三、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历史演进
(一)中国人民银行职能的转变
(二)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不断丰富完善
(三)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持续向市场化体系转型
(四)货币政策传导体系的市场化程度持续提升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比较
一、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二)货币政策工具体系
(三)货币政策传导体系
二、美联储的传统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一)凯恩斯主义框架下的相机抉择:20世纪50—70年代
(二)沃尔克时期:1979—1987年
(三)格林斯潘时期:1987—2006年
(四)伯南克时期:2006—2013年
(五)耶伦时期:2014—2017年
三、美联储的新型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四、其他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一)英格兰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二)欧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三)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五、发达市场与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共性问题
(一)相同的货币政策目标: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二)共同的货币政策威胁:低利率
(三)趋同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选择与期限搭配
(四)协同的货币政策传导:金融市场与外溢效应
第三章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建设
一、最终目标体系
(一)最终目标体系概论
(二)最终目标体系的设计
二、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体系
(一)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体系概论
(二)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体系设计:数量型目标和价格型目标之争
三、基于多层次目标体系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
(一)相机抉择、政策规则与动态不一致问题
(二)泰勒规则
(三)泰勒规则的扩展形式
(四)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特征
第四章 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建设
一、数量型工具体系
(一)建设数量型工具体系的内涵
(二)存款准备金工具
(三)贴现贷款工具
二、价格型工具体系
(一)建设价格型工具体系的内涵
(二)公开市场操作
(三)存贷款基准利率
三、创新型工具体系
(一)建设创新型工具体系的内涵
(二)量化宽松
(三)前瞻性指引
(四)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工具
(五)结论与启示
四、如何选择货币政策工具
(一)对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取决于金融市场结构
(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适应宏观经济状况
(三)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第五章 货币政策传导体系建设
一、传导体系的含义
(一)传导渠道的各环节构成与基本逻辑
(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微观基础
(三)市场化与现代货币政策传导体系
二、利率传导体系
(一)基于投资的直接利率渠道
(二)基于耐用品消费的利率渠道
(三)基于国际贸易的汇率渠道
三、信贷传导体系
(一)银行放贷渠道
(二)资产负债表渠道
(三)家庭资产负债表渠道
四、资产价格传导体系
(一)基于资产重置的资产价格渠道
(二)基于消费的财富效应渠道
(三)基于资产流动性的流动性传导渠道
(四)基于抵押品效应和投资替代的房产价格渠道
五、其他传导渠道
(一)预期传导渠道
(二)银行风险承担渠道
(三)非常规货币政策传导的启示
六、如何构建运行通畅的传导体系
(一)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体系现状
(二)市场化改革与现代货币政策传导体系建设
(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体系的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现代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建设(中国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丛书)是202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成思。
得书感谢您对《现代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建设(中国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