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康复治疗类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十三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神经专科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增加了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部分内容。编写时既考虑作为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又兼顾了优选性、实用性和普及性。具有取材全面,内容通俗、简练,重在临床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主要供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第一节 脑神经
一、嗅神经
二、视神经
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
四、三叉神经
五、面神经
六、前庭蜗神经
七、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八、副神经
九、舌下神经
第二节 运动系统
一、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二、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第三节 感觉系统
一、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二、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第四节 反射
一、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二、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
一、大脑半球
二、内囊
三、基底神经节
四、间脑
五、脑干
六、小脑
七、脊髓
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第一节 病史采集
一、主诉
二、现病史
三、既往史
四、个人史
五、家族史
第二节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一、一般检查
二、高级神经活动检查
三、脑神经检查
四、运动系统检查
五、感觉系统检查
六、反射检查
七、脑膜刺激征检查
八、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第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第一节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一、腰椎穿刺
二、脑脊液检查
第二节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
一、脑电图
二、脑磁图
三、诱发电位
四、肌电图
第三节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一、头颅和脊柱X线检查
二、脊髓造影
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四、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五、磁共振成像
第四节 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一、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三、颈部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检查
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第六节 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
一、脑活组织检查
二、神经活组织检查
三、肌肉活组织检查
第七节 基因诊断技术
一、基因诊断常用技术
二、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第一节 诊疗程序
一、定位诊断
二、定性诊断
第二节 临床思维的注意事项
一、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临床思维方法
二、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疗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一节 意识障碍
一、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二、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三、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四、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第二节 认知障碍
一、记忆障碍
二、视空间障碍
三、执行功能障碍
四、计算力障碍
五、失语
六、失用
七、失认
八、轻度认知障碍
九、痴呆
第三节 头痛
一、偏头痛
二、丛集性头痛
三、紧张性头痛
四、低颅压性头痛
第四节 痫性发作和晕厥
一、痫性发作
二、晕厥
三、痫性发作与晕厥的鉴别
第五节 眩晕
一、周围性眩晕(耳源性)
二、中枢性眩晕(脑源性眩晕)
三、其他
第六节 视觉障碍
一、视力障碍
二、视野缺损
第七节 听觉障碍
一、耳聋
二、耳鸣
三、听觉过敏
第八节 眼球震颤
一、眼源性眼震
二、前庭性眼震
第九节 构音障碍
一、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二、基底核病变
三、小脑病变
四、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五、肌肉病变
第十节 瘫痪
一、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二、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第十一节 肌萎缩
一、神经源性肌萎缩
二、肌源性肌萎缩
第十二节 躯体感觉障碍
一、抑制性症状
二、刺激性或激惹性症状
第十三节 共济失调
一、小脑性共济失调
二、大脑性共济失调
三、感觉性共济失调
四、前庭性共济失调
第十四节 步态异常
一、痉挛性偏瘫步态
二、痉挛性截瘫步态
三、慌张步态
四、摇摆步态
五、跨阈步态
六、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七、小脑步态
第十五节 不自主运动
一、震颤
二、舞蹈样运动
三、手足徐动症
四、扭转痉挛
五、偏身投掷
六、抽动症
第十六节 尿便障碍
一、排尿障碍
二、排便障碍
第十七节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一、颅内压异常
二、脑疝
第七章 周围神经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脑神经疾病
一、三叉神经痛
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第三节 脊神经疾病
一、单神经疾病
二、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第八章 脊髓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脊髓的外部形态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三、脊髓病变的临床特点
第二节 急性脊髓炎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预后
第三节 脊髓压迫症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预后
第四节 脊髓空洞症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第九章 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二、治疗原则
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
一、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
二、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第三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四、诊断
五、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七、预后
八、预防
第四节 脑梗死
一、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二、脑栓塞
三、腔隙性脑梗死
第五节 脑出血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诊断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九、预后
第六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诊断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九、预后
第七节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辅助检查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六、治疗
第八节 血管性痴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四、诊断
五、鉴别诊断
六、治疗
第十章 运动障碍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帕金森病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六、诊断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第三节 小舞蹈病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五、诊断
六、鉴别诊断
七、治疗
第四节 亨廷顿舞蹈病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六、诊断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第五节 肝豆状核变性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六、诊断及疾病分类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第六节 肌张力障碍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五、诊断
六、治疗
第七节 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
一、特发性震颤
二、抽动障碍
第十一章 癫痫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癫痫的分类
第二节 癫痫的临床表现
一、常见的不同类型癫痫发作的特征性症状
二、部分性发作的临床表现
三、全面性发作的临床表现
四、常见的特发性癫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五、常见的症状性癫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关键点
二、病史询问
三、辅助检查技术
四、鉴别诊断
第四节 癫痫的治疗
一、抗癫痫药物治疗
二、特殊人群的用药
三、其他治疗手段
第五节 癫痫持续状态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治疗
第六节 癫痫的预后
一、影响癫痫预后的因素
二、癫痫预后需注意的问题
三、其他注意事项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运动神经元病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病理及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及诊断
四、治疗及预后
第三节 阿尔茨海默病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病理及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及诊断
四、治疗及预后
第四节 路易体痴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病理及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及诊断
四、治疗及预后
第五节 额颞叶痴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病理及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及诊断
四、治疗及预后
第六节 多系统萎缩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病理及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及诊断
四、治疗及预后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脑性瘫痪
一、病因
二、病理
三、分类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七、脑瘫的康复治疗
八、康复结局
第三节 先天性脑积水
一、病因及分类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辅助检查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六、治疗
第十四章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骨骼肌的解剖生理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症状
四、诊断
五、治疗
第二节 重症肌无力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辅助检查
五、诊断
六、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预后
第三节 周期性瘫痪
一、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二、高钾型周期性瘫痪
三、正常钾型周期性瘫痪
第四节 多发性肌炎
第五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第六节 肌强直性肌病
一、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
二、先天性肌强直症
第七节 代谢性肌病
一、线粒体肌病
二、糖原累积病
三、脂质沉积病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抑郁
一、概述
二、抑郁的评定
三、抑郁的康复治疗
第三节 焦虑
一、概述
二、 焦虑的评定
三、焦虑的康复治疗
第四节 躯体形式障碍
一、概述
二、躯体形式障碍的评定
三、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
第五节 睡眠障碍
一、概述
二、睡眠障碍的评定
三、睡眠障碍的治疗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危重症监测与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脑损伤
一、脑震荡
二、脑挫裂伤
三、弥漫性轴索损伤
四、颅内血肿
五、脑损伤监测
六、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第三节 颅内压增高
第四节 呼吸泵衰竭
一、呼吸泵衰竭监测
二、呼吸泵衰竭的治疗
三、中枢神经性呼吸泵衰竭
四、周围神经性呼吸泵衰竭
第五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第一节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一、概述
二、康复评定
三、康复治疗
第二节 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
一、概述
二、康复评定
三、康复治疗
第三节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
一、概述
二、康复评定
三、康复治疗
第四节 周围神经病损患者的康复
一、概述
二、康复评定
三、康复治疗
四、常见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
主要参考文献
神经病学是2019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渤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神经病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