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第8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神经病学(第8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 规划教材修订说明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自1978年第1轮出版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几十年来,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以裘法祖、吴阶平、吴孟超、陈灏珠等院士为代表的我国几代德高望重、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国内外著名院士、专家、医学家、教育家参与了本套教材的创建和每一轮教材的修订工作,使我国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断丰富、完善与创新,形成了课程门类齐全、学科系统优化、内容衔接合理、结构体系科学的由规划教材、配套教材、网络增值服务、数字出版等组成的立体化教材格局。这套教材为我国千百万医学生的培养和成才提供了根本保障,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水平、高素质的合格医学人才,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巨大贡献,并通过教材的创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了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我国医药学相关学科或领域的教材建设和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医药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医药学教材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创建了中国特色医药学教育教材建设模式。老一辈医学教育家和科学家们亲切地称这套教材是中国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

本套第九轮教材修订启动之时,正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之际,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全方位深入推进之时。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亲自批示“人才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第1资源,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对于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并着重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奋力推动建设健康中国。

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教材体现国家意志。人民卫生出版社紧紧抓住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以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全面启动为契机,以规划教材创新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工作,服务于医改和教改。第九轮教材的修订原则,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努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发展以“5 3”模式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切实落实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要求,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全国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精神鼓舞下和老一辈医学家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全国一大批临床教学、科研、医疗第1线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教授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的优秀传统,以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积极参与第九轮教材的修订和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医药卫生行业人才的需求,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创新编写思路和编写模式,不断完善表达形式和内容,不断提升编写水平和质量,已逐渐将每一部教材打造成了学科精品教材,使第九轮全套教材更加成熟、完善和科学,从而构建了适合以“5 3”为主体的医学教育综合改革需要、满足卓越临床医师培养需求的教材体系和优化、系统、科学、经典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

主 编 简 介

贾建平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老年认知障碍疾病北京重点实验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变性病与记忆障碍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所所长。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2007年候任主委,2010年现任主委,2013年至今任前任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会长(2004年会长,2009年连任会长,2013年至今任前任会长)、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认知障碍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国际知名杂志Alzheimer’s & Dementia中国区总编辑、《中华神经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医学杂志》编委等。

从事神经病学医教研工作30余年。主持并参与了国家“973”、“863”、科技部“十五”攻关、“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共30余项,发表SCI论文19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600余篇,主编著作28部,参编著作26部。获得省部级奖16项,其中2013年作为第1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贾建平教授先后获得北京市“十百千”人才“十”层次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领军人才,中国医师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等多项荣誉。2015年入选北京学者及使命人才计划。2016年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杰出人才。2017年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会执委、国际神经病学联盟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专委会主委及认知障碍专委会副主委等职。担任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主编、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副主编、Journal of Neuroimmune & Pharmacology、Current Alzheimer Research编委。

从事神经病学医教研工作40年,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面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以第1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及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22项;主编、主译15部教科书或专著;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全国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上海市领军人才、市十佳医师、市第1届、第二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及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副主编简介

崔丽英

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会长。国际临床神经电生理联盟(IFCN)执委。《中华神经科杂志》名誉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六个杂志副主编等。主要研究方向:运动神经元病、神经肌肉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多系统萎缩等变性病和多发性硬化等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等。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著书20余本。曾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第九届“吴阶平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神经病学专业一等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北京市教育工会“教育先锋”,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荣誉。

王 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中德医学会副会长,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双博士学位,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医学教学工作2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胶质细胞学组副组长,教育部主办《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主编,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二五”规划教材《神经病学》副主编。近几年作为第1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一项、国家“973”重大专项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研究项目三项、卫生部重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三项。近几年在Ann Neurol、Cell、Nature cell biology、CMAJ、Prog Neurobiolog、J Cereb Blood Flow Metab、Stroke、Glia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其中5篇封面文章,并得到Cell、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Physio Rev等国际著名专业杂志正面引用2400余次。研究结果被CMAJ及Nature China专题述评,并得到包括路透社、Science Daily、新华社、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海内外媒体报道。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中华医学奖二等奖。

谢 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1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归国学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第二届全国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心理与情感障碍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神经病学)带头人。

谢鹏教授长期致力于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和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863”、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以通讯作者在The Lancet、World Psychiatry、Molecular Psychiatry和Brain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3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第五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1项。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5项。

罗本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1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现任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学组副组长,中国卒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分会副主任委员等,CNS Neuroscience Therapeutics、《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神经科杂志》等期刊编委。

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教学工作近30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社会发展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863”计划等。近年来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或参编8部。作为第1完成人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并获得第五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楚 兰

现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美国加州大学圣何塞分校访问学者,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脑血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贵州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委,贵州省卒中学会会长。

从事教学工作30余年,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二五”规划数字教材《神经病学》副主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五年制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5、第6、第7版编委、第8版副主编,《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病学杂志》等学术期刊编委,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迄今共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神经病学的概念和范畴  1

   二、神经病学的特性及医学生的学习目标  1

   三、神经病学的实践现状及发展趋势  2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3

 概述  3

 第一节 中枢神经  3

   一、大脑半球  3

   二、内囊  8

   三、基底神经节  8

   四、间脑  9

   五、脑干  12

   六、小脑  16

   七、脊髓  18

 第二节 脑与脊髓的血管  22

   一、脑的血管  22

   二、脊髓的血管  26

 第三节 脑神经  28

   一、嗅神经  29

   二、视神经  29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31

   四、三叉神经  36

   五、面神经  38

   六、前庭蜗神经  40

   七、舌咽、迷走神经  42

   八、副神经  44

   九、舌下神经  45

 第四节 周围神经  45

   一、脊神经  45

   二、自主神经  47

   三、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类型  48

 第五节 肌肉  49

 第六节 运动系统  50

 第七节 感觉系统  53

 第八节 反射  58

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62

 概述  62

 第一节 意识障碍  62

   一、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62

   二、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63

   三、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63

   四、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64

   五、伴发不同症状和体征意识障碍的病因诊断  64

 第二节 认知障碍  65

   一、记忆障碍  65

   二、视空间障碍  65

   三、执行功能障碍  66

   四、计算力障碍  66

   五、失语  66

   六、失用  67

   七、失认  68

   八、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  69

 第三节 头痛  70

 第四节 痫性发作和晕厥  71

   一、痫性发作  71

   二、晕厥  71

   三、痫性发作与晕厥的鉴别  72

 第五节 眩晕  73

 第六节 视觉障碍  73

 第七节 听觉障碍  74

 第八节 眼球震颤  75

 第九节 构音障碍  76

 第十节 瘫痪  77

 第十一节 肌萎缩  79

 第十二节 躯体感觉障碍  79

 第十三节 共济失调  80

 第十四节 步态异常  81

 第十五节 不自主运动  83

 第十六节 尿便障碍  84

   一、排尿障碍  84

   二、排便障碍  86

 第十七节 颅内压异常和脑疝  86

   一、颅内压异常  86

   二、脑疝  88

 第十八节 睡眠障碍  88

第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90

 概述  90

 第一节 病史采集  90

   一、主诉  91

   二、现病史  91

   三、既往史  94

   四、个人史  94

   五、家族史  95

   六、病史采集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95

 第二节 体格检查  97

   一、一般检查  98

   二、意识状态的检查  101

   三、精神状态和高级皮质功能检查  103

   四、脑神经检查  105

   五、运动系统检查  110

   六、感觉系统检查  115

   七、反射检查  115

   八、脑膜刺激征检查  119

   九、自主神经检查  120

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122

 概述  122

 第一节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122

   一、腰椎穿刺  122

   二、脑脊液检查  124

 第二节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125

   一、头颅平片和脊柱X线平片  125

   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126

   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127

   四、磁共振成像  129

 第三节 神经电生理检查  134

   一、脑电图  134

   二、脑磁图  137

   三、诱发电位  137

   四、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139

 第四节 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142

   一、颈动脉超声检查  142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144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检查  147

   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147

   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148

 第六节 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  149

   一、脑活组织检查  149

   二、神经活组织检查  150

   三、肌肉活组织检查  150

 第七节 基因诊断技术  151

   一、基因诊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151

   二、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151

 第八节 神经系统主要辅助检查的选择原则  153

第六章 神经心理学检查156

 概述  156

 第一节 神经心理学检查在神经科的应用及意义  156

   一、神经心理学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156

   二、神经心理学的意义  156

   三、神经心理学检查方法  157

 第二节 常用的神经心理学量表及其检查方法  157

   一、认知功能评定  157

   二、非认知功能评定量表  163

第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169

 概述  169

 第一节 诊疗程序  169

   一、定位诊断  169

   二、定性诊断  170

 第二节 临床思维方法  171

第八章 头痛173

 概述  173

 第一节 偏头痛  174

 第二节 丛集性头痛  179

 第三节 紧张型头痛  180

 第四节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182

 第五节 低颅压性头痛  184

第九章 脑血管疾病186

 概述  186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188

   一、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188

   二、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  190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91

 第三节 脑梗死  194

   一、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195

   二、心源性脑栓塞  204

   三、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  207

 第四节 脑出血  210

 第五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214

 第六节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220

 第七节 其他动脉性疾病  222

   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222

   二、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224

   三、脑淀粉样血管病  224

 第八节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225

 第九节 遗传性脑血管病  228

   一、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228

   二、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229

   三、Fabry病  229

 第十节 血管性认知障碍  231

第十章 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236

 概述  236

 第一节 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  236

   一、全脑血管造影术  236

   二、前循环系统  237

   三、后循环系统  238

   四、侧支循环  238

   五、颅内外静脉系统  239

 第二节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用药  239

   一、术前评估  239

   二、围手术期用药  243

 第三节 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设备及器材  243

   一、血管造影机  243

   二、介入器材  244

 第四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245

   一、大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245

   二、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治疗  250

 第五节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252

   一、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252

   二、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  253

 第六节 静脉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254

   一、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  255

   二、静脉窦狭窄的介入治疗  255

 第七节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256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256

   二、远期再狭窄及其防治策略  259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261

 概述  261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261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265

 第三节 额颞叶痴呆  270

 第四节 路易体痴呆  274

 第五节 痴呆的鉴别诊断  277

 第六节 多系统萎缩  279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284

 概述  284

 第一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  284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284

   二、病毒性脑膜炎  287

   三、其他病毒感染性脑病或脑炎  288

 第二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  289

   一、化脓性脑膜炎  289

   二、结核性脑膜炎  290

 第三节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293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脑炎  294

 第五节 朊蛋白病  295

   一、克雅病  295

   二、格斯特曼综合征  297

   三、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297

 第六节 螺旋体感染性疾病  297

   一、神经梅毒  297

   二、神经莱姆病  299

   三、神经系统钩端螺旋体病  300

 第七节 脑寄生虫病  301

   一、脑囊虫病  301

   二、脑型血吸虫病  302

   三、脑棘球蚴病  303

   四、脑型肺吸虫病  304

 第八节 艾滋病所致神经系统障碍  304

第十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308

 概述  308

 第一节 多发性硬化  308

 第二节 视神经脊髓炎  316

 第三节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320

 第四节 弥漫性硬化和同心圆性硬化  322

   一、弥漫性硬化  322

   二、同心圆性硬化  323

 第五节 脑白质营养不良  323

   一、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323

   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324

 第六节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325

第十四章 运动障碍性疾病328

 概述  328

 第一节 帕金森病  328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  337

 第三节 小舞蹈病  341

 第四节 亨廷顿病  342

 第五节 肌张力障碍  344

 第六节 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  347

   一、原发性震颤  347

   二、抽动秽语综合征  347

   三、迟发性运动障碍  348

第十五章 癫痫349

 概述  349

 第一节 癫痫的分类  351

   一、癫痫发作的分类  354

   二、癫痫或癫痫综合征的分类  356

 第二节 癫痫的诊断  359

 第三节 癫痫的治疗  361

 第四节 癫痫持续状态  368

第十六章 脊髓疾病371

 概述  371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372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374

 第三节 脊髓蛛网膜炎  378

 第四节 脊髓空洞症  379

 第五节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381

 第六节 脊髓血管病  383

 第七节 放射性脊髓病  385

第十七章 周围神经疾病387

 概述  387

 第一节 脑神经疾病  388

   一、三叉神经痛  388

   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389

   三、面肌痉挛  391

   四、多发性脑神经损害  392

 第二节 脊神经疾病  393

   一、单神经病及神经痛  393

   二、多发性神经病  399

   三、吉兰巴雷综合征  400

   四、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404

第十八章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407

 概述  407

 第一节 雷诺病  407

 第二节 红斑性肢痛症  409

 第三节 面偏侧萎缩症  411

 第四节 其他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412

   一、出汗异常  412

   二、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  412

   三、神经血管性水肿  412

   四、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  413

第十九章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414

 概述  414

 第一节 重症肌无力  416

 第二节 周期性瘫痪  420

   一、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421

   二、高钾型周期性瘫痪  422

   三、正常钾型周期性瘫痪  423

 第三节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423

 第四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425

 第五节 肌强直性肌病  430

   一、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  430

   二、先天性肌强直症  432

 第六节 线粒体肌病及线粒体脑肌病  433

第二十章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436

 概述  436

 第一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  438

   一、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  438

   二、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440

 第二节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442

 第三节 腓骨肌萎缩症  444

 第四节 神经皮肤综合征  445

   一、神经纤维瘤病  446

   二、结节性硬化症  448

   三、脑面血管瘤病  449

第二十一章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452

 概述  452

 第一节 颅颈区畸形  453

   一、颅底凹陷症  453

   二、扁平颅底  454

   三、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454

 第二节 脑性瘫痪  455

 第三节 先天性脑积水  458

第二十二章 睡眠障碍461

 概述  461

 第一节 失眠症  461

 第二节 发作性睡病  463

 第三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465

 第四节 不安腿综合征  467

第二十三章 内科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470

 概述  470

 第一节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470

   一、副肿瘤性脑脊髓炎  471

   二、亚急性小脑变性  472

   三、斜视性阵挛肌阵挛  472

   四、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  472

   五、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  473

   六、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  473

   七、LambertEaton综合征  473

 第二节 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  475

   一、糖尿病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477

   二、糖尿病性单神经病  478

   三、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  478

   四、糖尿病性脊髓病  478

   五、糖尿病脑病  479

 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系统表现  479

 第四节 甲状腺疾病神经系统并发症  482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神经系统病变  482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性神经病变  483

   三、桥本脑病  48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85

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494

本书测试卷

神经病学(第8版/本科临床/配增值)是201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贾建平。

得书感谢您对《神经病学(第8版/本科临床/配增值)》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民邮电出版社财经基本技能 电子书
1.搭配微课视频,优化教学效果。 2.优化人民币币种,增加第5版2019人民币票种。 3.报税部分,使用增值税税率及财务报表。 4.优化习题配套。 财经基本技能是财务会计大类的专业基础课,本书能较好地符合教学标准,完美贴合课时安排。
经济效益审计 电子书
  《经济效益审计》以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内部审计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为主导,综合阐述了经济效益审计理论、方法和程序,同时对国家审计开展的绩效审计作了概括性介绍。  在内容方面,《经济效益审计》在参阅和借鉴已有论著的基础上,将现行准则与规定融入教材内容中,大大增强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在体例方面,《经济效益审计》理论部分力求全面、系统、新颖,以便更好地指导实务;实务部分尽
管理会计实务 电子书
  《管理会计实务》顺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阐明以企业为主体,密切联系现代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职能,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用操作技术,突出通用性、可读性和实践性。
急诊医学 电子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专门针对急诊住院医师的培训内容。
Java基础案例教程 电子书
传智播客经典图书的延续。本书采用章节 案例的编写方式,除第1章外,其他章节均加入案例讲解,总计20个案例,达到“边做边学”的效果,提供免费教学资源,包括11 个精美教学PPT、1300 道测试题、长达37 小时的教学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