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从视觉技术形态演化的角度,探寻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生态的演变和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两个角度阐释了视觉技术和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构之间的关系:一是,从“视觉技术形态”的演化路径入手,探讨印刷术、摄影、电影、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等视觉媒介的技术力量在形塑当代中国文化生态中的作用;二是,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脉络入手,探索视觉技术在当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和形塑文化生态的理念、方法和路径。
此外,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古典文化、民间文化等重要文化形态的演化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中国的电视时代、网络时代、数字时代的精神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
作者祁林,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学术兴趣在媒介文化研究、文创创意等领域。著有《电视文化的观念》,译著《媒介建构:流行文化中的大众媒介》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引言
第一章 技术视角下的视觉文化
第一节 肉眼观看的视觉文化
一、观看的生理基础
二、观看和视觉文化
三、观看主体
第二节 技术介入观看
一、技术、艺术与主体
二、媒介技术建构的视觉文化
第三节 视觉文化体制
一、以“符号性质”为基准的视觉文化
二、以“物理介质”为基准的视觉文化
三、以“创造技巧”为基准的视觉文化
第二章 当代中国文化、技术以及视觉性
第一节 主导文化、精英文化的话语力量和视觉呈现
一、主导文化话语及其视觉呈现
二、精英文化话语及其视觉呈现
第二节 市场话语与大众文化
一、大众的出现
二、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
第三节 民间话语与市民文化
一、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
二、从民间文化到市民文化
第四节 技术民主化和视觉文化多元化发展
一、视觉技术民主化
二、从接受型文化到创造型文化
三、衍生的问题
第三章 视觉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嬗变
第一节 移动观看传统的技术演进
一、中国传统的移动观看的传承:从手卷到连环画
二、被影视技术刷新的现代视觉性
三、连环画逻辑的余响和迭代
四、基于电子流动影像逻辑的移动观看
第二节 电视与民俗重构
一、神圣时间的内容转型
二、传统心智模式的转型
第三节 文本转换与文化翻译中的技术力量
一、技术逻辑与选择性文本转换
二、文化母体的建构
第四章 视觉装置范式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第一节 装置、视觉装置与可供性
一、装置——安装与摆置
二、可供性
三、视觉装置的可供性
第二节 视觉装置与观看模式
一、领袖画像、家族照片:“仰视模式”的观看结构
二、挂历和婚纱照:“平视模式”的观看结构
三、手机:建构“俯视模式”
第三节 视像机器
一、视觉装置与生活方式
二、录像装置与可选择的公共观影
三、朋友圈与观看共同体
四、盗版光碟、互联网与自主观看
第五章 数字界面的视觉生产
第一节 视像自主生产的传播机制
一、技术下沉与界面时代的来临
二、视像传播的超级有机体
三、视觉伦理困局
第二节 自拍话语与自我身份认同流变
一、自拍的技术机制和话语表征
二、视像制作技术与自我身份认同的流变
第三节 自主视频创作的文化逻辑和介入美学
一、“内容为王”和“生态为王”——网络视频文化发展的两条逻辑线索
二、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内容为王”和“生态为王”
三、数字时代的介入美学
参考文献
后记
视觉技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是2022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祁林。
得书感谢您对《视觉技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