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治理演变研究

中国社会治理演变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梳理和探究中国社会治理的变迁,探讨如何建设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丛书中的一种。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探索找到的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之路,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

书中拟把社会治理的发展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宏观综合研究,以“大历史”的宏观视野,探讨中国社会治理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厘清社会治理发展的基本脉络,从中总结和发现规律,并进行理论概括。然后以此为基础提供政策建议,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和对策,使有关政策建议建立在扎实的历史考证和理论分析基础上。

作者简介

作者吴超,历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当代史、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总序

绪论

第一章 革故鼎新: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治理体制的创建(1949—1957)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建的历史逻辑

一、建设新社会的战略构想

二、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三、国家全面管控的社会治理模式选择

第二节 破旧立新的全面社会改造

一、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

二、社会阶级阶层的重构

三、社会团体清理整顿和发展

四、新型婚姻家庭关系的建立

五、树立新型社会风尚

第三节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创建

一、农村社会的重构

二、城市街居制的建立和发展

三、以单位为主体的城市社会的形成

四、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

第四节 社会治理初创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立足基本国情,开启中国自己的社会管理道路的探索

二、群众运动与思想动员相结合的治理形式

三、新型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人民调解制度的建立

四、把管理和民生建设结合起来

五、社会管理着力点:加强群众工作和基层工作

第二章 艰辛探索: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社会治理(1958—1978)

第一节 探索中国社会治理发展道路

一、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赶超战略

三、超越阶段的社会全面管理:“大跃进”社会构想和“五七指示”社会蓝图

第二节 一元化的社会治理组织体系

一、一元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

二、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下的农村社会

三、以单位为主体的城市社会强化

四、社团组织的曲折发展

第三节 全面管控的社会治理运行机制

一、户籍管理制度的强化和大量的人口迁徙

二、“不断革命”: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政治激励: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建

四、服务于赶超战略的民生保障

五、信访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

第四节 传统政府社会治理模式的基本分析

一、突出成就和基本经验

二、探索中的曲折和挫折

三、如何对待错误和挫折

第三章 改革开放:社会治理体制的调整与变革(1978—1992)

第一节 社会治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一、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富裕之路

三、简政放权:解除社会经济发展的束缚

四、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二节 放松管制: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快

一、全面调整社会关系

二、农村社会结构的松动

三、城市社会阶层的分化

四、社会流动加快与流动机制的形成

第三节 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

一、政社分开与村民自治

二、城市街居制的恢复与发展

三、社会组织的兴起与管理方式的变革

四、单位制的松动

第四节 社会治理工作机制的探索与调适

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与干部流动机制创新

二、社会公共服务机制改革

三、信访与人民调解机制的恢复和发展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五、社会思潮的活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章 市场化转轨:稳定观指导下的社会治理变革(1992—2002)

第一节 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

一、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治理的滞后

二、社会建设的历史性跨越:由向小康迈进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优先发展经济,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以及先富与共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阶层结构分化与多元治理

一、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

二、新阶层的成长和流动人口管理

三、城镇化的加速与小城镇户籍改革和社区建设

四、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治理

第三节 构建应对社会风险的公共安全体系

一、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环境治理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制化、现代化

四、信访和人民调解的法制化建设

第四节 社会思想再解放与共同理想的构建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的思想再解放

二、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心态变迁

三、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四、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五节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法制化

一、在市场化改革中激发活力

二、社会治理的法制化

第五章 和谐社会:社会治理发展道路的转型(2002—2012)

第一节 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凸显

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部署

第二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

一、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

二、加强和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三、建立健全社会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

四、虚拟社会的发展及管理

第三节 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第四节 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一、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

二、从先进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

第六章 新型发展: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2012—2018)

第一节 社会治理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节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进展

一、社会体制改革:多元主体,依法治理

二、加快公共服务和民生事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三、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建设

四、改革信访制度,维护群众权益

第三节 社会治理改革面临的诸多挑战

一、创新社会治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

二、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滞后性

第四节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系统治理,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创新社会治理

二、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健全社会治理法律规范体系

三、多元主体协同,完善社会治理体制

四、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推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

六、寓治理于服务中,以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七、重点治理,抓住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核心环节

八、发展专业化的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九、加强道德和诚信建设,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提升社会治理的软实力

十、从实际出发,加强理论研究,完善社会管理创新的顶层设计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社会治理演变研究是2019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超。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社会治理演变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5辑) 电子书
本辑共收入九篇文章。《久违的实践研究:创造社会工作学的路向》是介绍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专文,对国际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趋势(实践研究)进行了系统介绍;《国际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会议系列宣言》则可以看作对上文的补充和背景说明。讨论“助人自助”和“发展性社会工作”的理论文章比较系统和深入;关于社会工作本土实践的文章,是对在新领域进行的专业实践探索和尝试的经验总结;介绍国际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专业督导)的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4辑) 电子书
本辑对社会工作介入的社会性别视角,医疗救助投入、社会资本和个体健康自我评价,禁毒社会工作研究的概况与前瞻,社会工作在少年司法场域的嵌入性发展,家庭信念、父母参与及其双向整合,农民工的福利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癌症晚期病人家属丧失、哀伤和双向摇摆的复原历程,个别怀缅对乡镇福利院老人自我形象、抑郁及幸福度的效果,基于“优势-资产”范式的多元融合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社会规制权纵向配置模式研究 电子书
本书基于翔实的数据,为深化规制体制改革和提高规制效率提出了可行建议。
中国社会形势研究25年(1992-2017) 电子书
本书使读者纵观中国的发展变化、政策走向,进而把脉今后的社会形势,厘清发展思路。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十六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册是第十六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