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转向与课程改革:以王国维、胡适和钱穆为中心

文化转向与课程改革:以王国维、胡适和钱穆为中心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教育、文化与社会:新教育叙事研究”丛书的第一本。

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以王国维、胡适和钱穆等中国现代教育先行者的课程改革行动为例,展现那一代人为了中国文化的复兴与重建所付出的教育努力。

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学术论著,本书以讲教育人物故事、讲教育故事的方式展开,体现了新一代学人重建教育叙事的尝试。

作者简介

作者周勇,1973年2月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史(中国文化与教育)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喜欢在文学、历史、社会学等学术文化领域寻找“动人的教育景观”,曾先后研究中国十一世纪的思想文化变迁与教育改革、中国现代学术文化革新与课程改革、教育社会学理论演变、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教育、文化与社会:新教育叙事研究”丛书总序

导论 现代中国教育的文化转向与文化认同

第一章 “中学无用”:中国教育遭遇文化认同危机

1. 现代教育改革与“中体西用”的形成

2. 被冷落的文化保守“苦心”及其谢幕

3. 激进的趋新与中国教育的文化迷惘

第二章 独上高楼的寂寞先驱及其文化开拓与课程贡献

1. 依旧以激进政治变革为本的主流文化革新走势

2. “感情苦多”的边缘青年学者及其教育与文学转向

3. 悲剧文学认同与现代中国文学课程范式的诞生

第三章 “文艺复兴”一代的文化重建与课程改革努力

1. 现代学术职业主义的兴起与学科课程体制的建立

2. 蔡元培再度出山与北大成为教育界的“新文化”中心

3. “科学”的中国现代文化建构实践与课程改革运动

4. 一位召唤“国魂”的底层教师及其学术与课程突围

结语 教育学、课程改革与未尽的现代文化转向

1. 丰富的文化革新想象与有限的文化实践能力

2.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界的“新文化”生产及传播机制

3. 作为“学术文化实践”的教育学及其重建之路

参考文献

后记

文化转向与课程改革:以王国维、胡适和钱穆为中心是2014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勇。

得书感谢您对《文化转向与课程改革:以王国维、胡适和钱穆为中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课程与教学卷 电子书
本书为你梳理和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成果与经验。
《左传》《国语》文献关系考辨研究:以虚词比较为中心 电子书
虚词是能够体现文献语言个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书即以虚词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通过对《左传》《国语》虚词体系的描写和比较对两书的文献关系进行语言学的考辨。经爬梳整理并参考已有成果,本书首次对《左传》和《国语》的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进行了穷尽性的梳理和比较,并运用异文对两书虚词的使用进行直观对比。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左传》《国语》在虚词使用上表现出极强的趋同性,两书有着同样的方言基础。
与身体为敌 电子书
《与身体为敌》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备受瞩目的新作。在本书中,她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且深思的问题:身体真的可以被人类的头脑和智慧控制吗?
以“小”生存的日本人:日本小巧文化的启示 电子书
5个方面阐述日本缩小型文化的特色。
汉藏语音韵对应研究:以杨福绵汉藏音韵研究成果为例 电子书
本书是通过汇编杨福绵的汉藏语同源词进行汉藏语比较研究的一部著作。本书以学者论著为研究对象,对其汉藏语比较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将学者们提出的汉藏语同源词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力图概括规律或提出问题与意见。本书主要通过对杨福绵的关于汉藏语同源词的重要论文进行翻译整理归类,把其中出现的兼具汉语和藏语同源词的词项归纳为杨福绵汉藏语同源词表,对杨福绵汉藏语同源词在音韵上的对应体系和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古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