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论述清代以来贵州清水江流域农村地区的土地典交易。
内容简介
本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新发现民间契约文书,分别讨论了典交易的基本概念,典和当、活卖等土地交易形式的异同,典制度产生的原因,典契的基本要素,典交易的基本过程、发生原因,典产的处置机制、回赎率及“出典回佃”式典交易等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谢开键,男,福建建瓯人,历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讲师,主要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史林》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横向项目若干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
一 民国学者对典的研究
二 当代学者对典的研究概述
第二节 问题、资料、理论和方法
一 本书主要研究的问题
二 本书所用主要资料
三 本书所用理论和方法
第三节 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典的基本问题:概念、辨析及产生的缘起
第一节 典的基本概念
一 将典视为典权
二 引入产权或物权中的使用权、收益权等概念
三 与当、活卖等田宅交易方式混同
四 运用传统中国民间惯用的“管业”概念
五 本书对典的理解
第二节 多样化土地交易方式:典与当、活卖、胎借的辨析
一 典和当的辨析
二 典和活卖的辨析
三 典和胎借的辨析
第三节 典制度产生及其延续的原因
一 土地国有政策对典制度的催生
二 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孝文化
三 小农经济下有限的融资途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典契的要素、典交易过程和原因
第一节 典交易契约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典交易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典交易发生的原因
一 丧葬及相关费用
二 嫁娶费用
三 官司费用
四 偿还债务
五 缺少粮食
六 筹集商业资本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典产的处置机制
第一节 清至民国法律对处置典产的规定
一 清代处置典产的法律规定
二 民国处置典产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 清水江下游地区民间对典产的处置方式
一 典期内变卖
二 加典
三 转典
四 分期回赎
第三节 对质疑典交易功效的反质疑
一 出典人承担的交易风险
二 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三 承典人长期投资的补偿
四 规模农业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产回赎率考察
第一节 《天柱文书》收录的典契及其整理方法
一 《天柱文书》收录的典交易契约概述
二 《天柱文书》的整理方法
第二节 天柱县典交易典产回赎率考察
一 典交易契约中批注“回赎”等字样
二 承典人出具的收典价字或退土字
三 先典后卖
四 依据归户性判断典产是否回赎
第三节 回赎典产集中于光绪和抗战时期的原因考察
一 光绪年间贵州的社会及经济状况
二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的社会和经济状况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典的新发展
第一节 清水江文书中“出典回佃”式典交易简介
一 “出典回佃”式典交易类型
二 “出典回佃”式典交易的数量及时间分布
第二节 锦屏县农作物的计量单位及轮作制度
一 锦屏县农作物的计量单位
二 轮作制度
第三节 “出典回佃”式典交易的利息
一 清代贵州黎平府粮价数据的可靠性
二 同等质量下谷和米的价格关系
第四节 “出典回佃”式交易利率变动的原因
一 粮价、田价和利率的关系
二 差额利率
第五节 “出典回佃”式典交易的选择及其优势
一 地理因素
二 合伙(股份)制度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一 清至民国锦屏县典契约整理示意表
附录二 清代锦屏县四十件“出典回佃”式典交易契约示意表
附录三 清代黎平府中米价格(1738—1911)
附录四 《清水江文书》第1辑所见清代土地价格
参考文献
后记
流动和渐变:清水江下游农村土地典交易研究(1644-1949)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谢开键。
得书感谢您对《流动和渐变:清水江下游农村土地典交易研究(1644-1949)》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