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殷集

萧殷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收录暨南大学教授萧殷的文学评论文章。

内容简介

萧殷是历任《新华日报》编委、延安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文艺报》副主编、《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青年作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等。

《萧殷集》主要收录萧殷的文学评论文章,主要篇目有《谈写作》《论生活、艺术和真实》《创作随谈录》等。

作者简介

编者傅修海,1976年生,福建连城人,文学博士、博士后,曾任郑州大学直聘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粤派评论丛书”编辑委员会

总序

编者简介

导论: 追逐者·追求者·探索者 ——萧殷文论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文学论

论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

论艺术的真实

向文学汲取精神力量 ——为《文艺学习》讨论“作品内容与自己生活没有直接关系,读了有什么用”问题所写的总结

生活应当和思想感情相融合 ——为《文艺学习》纪念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五周年而作

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五周年

典型形象 ——熟悉的陌生人

一种不宜忽视的阻力

典型形象——熟悉的陌生人

典型环境,也是完全不可代替的“这一个”

“绝对主义”的思想方法,会导致性格、环境、题材的划一化

“典型即总代表”论,与以个别反映一般的艺术规律毫无共同之处

关于戏剧创作的几点感想

(一)阶级斗争与敌我矛盾

(二)题材和主题

(三)矛盾应当来自生活

(四)关子真实和典型问题

(五)思想感情问题

《伤痕》是“眼泪文学”吗?

能纳入批判现实主义吗?

现实主义的胜利

关于“问题小说”

创作论

论人物的转变与新人物的描写 ——和中央文学研究所学员们谈话的一段

形象和构思 ——摘自“1958年创作随感录”

人物、情节、主题 ——《创作论》片断

从生活出发 ——《创作论》片断

关于散文的立意 ——《创作论》片断

文学随谈录 ——萧殷谈创作

三月二十七日

四月一日

四月二日

形象思维 ——艺术创造的必由之路

写作谈

从革命的高处看现实 ——“文学写作常识”之一

在斗争中认识生活 ——“文学写作常识”之二

生活现象的提高和概括 ——“文学写作常识”之三

关于作品的积极意义

谈谈写人物

关于生活细节的描写

问答录

马克思主义会妨碍创作吗? ——给一个青年读者的回信

作品概念化的原因何在?

典型、本质、形象与图解政策 ——答业余作者问

分析作品能“先政治、后艺术”吗?

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广东分会的一次谈话

如何写作品评论? ——答《文艺报》记者问

给文学青年朋友们

题材不是苦想出来的

应从生活出发

写作要求作家说真话,发真情

坚持写作实践与青年作者的成长 ——答爱好文学的青年朋友们

前 言

重要的是认真积累总结实践经验

没有实践经验就无法理解别人的经验总结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秘诀上

为什么你对四周的生活看得如此平淡?

生活真实不在于量的集中,而在于质的必然性

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把成功寄托在别人代你修改作品,是不实际的

关于文学期刊的编辑工作

序论

《羊城一夜》序

《月夜》后记

《吕雷小说》序

《小城之夜》序言

《萧殷自选集》序言

文学书简

致丁力

致国柱

致启强

致景春

致梁超荣

致焜炳

附录: 我怎样走上文学道路

特别声明

萧殷集是2018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傅修海 编。

得书感谢您对《萧殷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间集 电子书
本书分为历史叙事篇、现代文学篇和当代文学篇三部分,收录了《马尔克斯:狂欢与孤独》《“精神法则”的构建、失效与重订》《网络文学:推陈以出新》等文章。
序言集 电子书
本书为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先生三十多年来为著作撰写的序言合集,共70余篇。著作内容既有论述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也有论述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既有专著论发展,也有专著论改革;既有探索学术理论的著作,也有建言献策的智库之声。
好风景集 电子书
《好风景集》选收作者近年创作的四百多首诗词,分为赏山水、披襟怀、眷花木、纵年华、惜因缘、悠天下六个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山水美景、名刹古寺的赞美,对家国天下的豪情,对花草树木的眷恋,对光阴流逝的感悟,对亲朋好友的痴情,以及对域外风物的歌吟,立意较高,情感充沛。
九乐集 电子书
《九乐集》是回良玉同志继《七情集》之后的又一本散文随感集。在这本散文随感里,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生动地描述和诠释了人生之九乐。在人人都行色匆匆的时代,我们需要驻足停留,找回快乐的心境。此《九乐集》共收录九篇文章,每篇九个章节。“一为数之始,九为数之极”,九鼎是重,九霄乃高,以“九”谐“久”,久久为长,旨在祝愿中华民族昌盛久远,人民生活康乐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