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包含俄罗斯文学及理论和中俄文学关系。
内容简介
俄罗斯文学及理论部分主要涉及对契诃夫、高尔基、帕斯捷尔纳克、万比洛夫、格罗斯曼、彼特鲁舍芙斯卡娅、巴赫金等俄罗斯古典及当代经典作家和文艺理论家的代表性作品的研究和对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发展历程的整体性观照,以及对包括形式主义理论在内的重要文学批评流派的研究。
中俄文学关系部分主要涉及对20世纪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影响的个案及整体性研究和20世纪俄罗斯与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董晓,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硕士学位。话剧演员现为大连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邓小平理论文化国际促进会副会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总序
上篇 俄罗斯文学及理论
阅读契诃夫:感受冷酷的喜剧精神
从《樱桃园》看契诃夫戏剧的喜剧性本质
悲剧性的毁灭与喜剧性的忧郁——试比较《欲望号街车》与《樱桃园》不同的审美特质
论契诃夫戏剧的静态性
不合时宜的思想:一个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日瓦戈医生》:我心目中的经典
“生命本身就是自由”——瓦西里·格罗斯曼与他的中篇小说《一切都在流动》
神话在笑谑中破灭——谢尔盖·多甫拉托夫和他的《手提箱》
亚历山大·万比洛夫与他的时代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弗·马卡宁的创作
论柳德米拉·彼特鲁舍芙斯卡娅戏剧的悲喜剧特质
我所理解的苏联文学经典
试论苏联文学对历史的文本建构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苏联文学中的两种精神
论巴赫金文艺观中的“审美客体”说
超越“文学性”——试析巴赫金对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批判
下篇 中俄文学关系论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及命运
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苏联影响:从农村题材谈起
试论当今中俄文坛的民族主义文化心态
论“文革”时期俄苏文学在中国的命运
女性权利的畸形膨胀与女性意识的缺失——中国50—60年代与苏联早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比较谈
关于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影响
精神的自由与束缚——《金蔷薇》与《艺海拾贝》比较谈
俄罗斯文学:追寻心灵的自由是2016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董晓。
得书感谢您对《俄罗斯文学:追寻心灵的自由》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