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新视角

俄罗斯文学新视角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俄苏文学专家程正民教授,以其“新视角”精讲俄罗斯文学和文学家的著作。

内容简介

作者择取俄罗斯文学名著中的名著,分别从文学形象画廊和作家个性心理两个侧面,探寻俄罗斯文学的思想意蕴和艺术魅力。“新视角”尤为本书特色。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探讨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多余人、少女等文学形象;下编则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俄罗斯天才作家的创作心理、个性及其艺术思维特征。

作者简介

作者程正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苏联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苏联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中文系系主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跨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俄苏文学理论和文艺心理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教育援青”国家战略与人文学科基础建设

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的启示(代前言)

上编 从文学形象画廊的新视角探寻俄罗斯文学的魅力

导语

第一章 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

第一节 普希金《驿站长》中的维林: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成功的小人物形象

第二节 果戈理《外套》中的巴什马奇金:俄罗斯文学中小人物形象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中的杰武什金:俄罗斯文学中小人物形象塑造的新高度

第二章 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第一节 奥涅金

第二节 皮却林

第三节 别里托夫、罗亭

第四节 奥勃洛莫夫

第五节 多余人形象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第三章 俄罗斯文学中的少女形象

第一节 普希金的达吉雅娜

第二节 屠格涅夫的娜塔丽娅、丽莎、叶琳娜

第三节 托尔斯泰的娜塔莎

第四节 俄罗斯文学中少女形象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

第四章 俄罗斯文学中宗教蕴含类的文学形象

第一节 俄罗斯文学中索菲亚式的文学形象

第二节 俄罗斯文学中圣愚式的文学形象

第三节 俄罗斯文学中恶魔式的文学形象

下编 从作家个性心理的新视角探寻俄罗斯文学的魅力

导语

第五章 普希金:创作个性和艺术思维特征

第一节 富于创造性和开放性的艺术思维

第二节 思想、情感和形象和谐统一的艺术思维

第三节 不断变化发展的艺术思维

第六章 果戈理:气质、生命力和创作

第一节 “愉快的忧郁者”和“含泪的笑”

第二节 生命力、身心健康和创作

第七章 屠格涅夫:“特殊音调”和“特殊构造的喉咙”

第一节 “做一个忠诚老实的人”

第二节 出奇的敏感和敏锐的眼光

第三节 “隐蔽的心理学家”

第四节 “我容易感受诗意”

第八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探索人类心灵奥秘的艺术

第一节 “在人身上发现人”

第二节 被激动的灵魂的热烈呼吁

第三节 变态心理、潜意识和梦幻

第四节 奇特的小说形式

第五节 充满矛盾和活力的艺术思维

第六节 俄国专制时代的精神病者

第九章 托尔斯泰:情感的世界

第一节 情感和艺术的本质

第二节 情感和创作过程

第三节 情感和艺术的内容

第四节 情感和表现形式

第十章 契诃夫:童年经验、客观性和分析型艺术思维

第一节 童年经验的超越和升华

第二节 寓倾向和情感于客观描写之中

第三节 分析型的艺术思维

后记

俄罗斯文学新视角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程正民。

得书感谢您对《俄罗斯文学新视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元嘉文学研究 电子书
元嘉文学是南朝文学的开端,也是中古文学摆脱玄言文风影响的第一个阶段,被人称为“诗运一转关也”。这一时期涌现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各体文学都取得了一定成就。本书对元嘉文学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儒学兴起与文学变化的关系、元嘉文学思潮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元嘉诗歌演进过程、“元嘉体”的体制特征、元嘉散文在中古散文发展中的地位、元嘉文学与永明文学的关系等,并指出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儿童文学教程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现实,充分反映了当下儿童文学发展的新观念与新趋势,努力吸纳中外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成果与经验。在儿童文学文体分类及探究方面,本书重构秩序,统筹分类,具有“文体秩序”和“文体内涵”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呈现出21世纪儿童文学文体的丰富性与交叉性,对当代儿童文学研究与教育颇具启发意义。
外国文学 电子书
本书按时期将内容划分为:16世纪及以前的文学、17世纪文学、18世纪文学、19世纪文学、20世纪及以后的文学,收录的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重新审视改编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大自然文学论纲 电子书
本书分为“大自然文学概论”“大自然文学的哲学基础”“大自然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大自然文学的历史演进与文化传承”“大自然文学与生态文明”五个部分,从理论依据、文学史渊源、文本特性及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梳理、考证、分析与判断,揭示了大自然文学流派的历史文化价值、当代审美价值,特别是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学理、逻辑关系,与“美丽中国、美丽安徽”之间的互动关系,更是对生态文明与大自然文学的理论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