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面向全国各医院病理医生,始终打造对不同层次医院病理医生及部分临床医生有参考价值的书籍。
内容简介
《诊断病理学》内容丰富、全面,对不同层次医院病理医生及部分临床医生均有参考价值。内容包括全身各器官组织的炎性和非炎性病变、肿瘤和瘤样病变等。编著者以自己的材料为主,参考近年来的国外文献,总结了各种疾病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形态诊断依据(包括免疫组化、电镜及其他新技术如核酸分子杂交等)以及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要点。
作者简介
编者刘彤华,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从事病理学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5—1995年任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现任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教授。曾任多届《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副主编及名誉主编,《诊断病理学杂志》名誉主编,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务委员,国际病理学会中国地区分会司库,《国际外科病理学杂志》编委,多届《中华医学杂志》中文版及英文版编委。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主编简介
前言(第4版)
前言(第3版)
前言(第2版)
前言(第1版)
第一章 诊断病理学的任务和准则
一、什么是诊断病理学
二、诊断病理学的任务
三、进行诊断病理学实践和研究所需的设备
四、病理标本的检查、取材和诊断中的一些要点
五、冷冻切片
六、病理材料的存档及信息化
七、病理诊断医生与临床医生密切联系
八、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九、医院病理科的医疗法律纠纷问题
十、分子病理学
十一、数字病理与人工智能
第二章 口、咽、涎腺及颌骨
第一节 口和口咽部
一、口腔黏膜病及黏膜癌
二、口腔及口咽的炎性病变
三、其他非肿瘤性病变
四、小涎腺肿瘤和瘤样病变
五、外周性成釉细胞瘤
六、黑色素细胞病变及黑色素瘤
七、淋巴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
八、其他肿瘤及瘤样病变
九、转移性肿瘤
第二节 涎腺
一、涎腺发育异常
二、涎腺炎症
三、涎腺非肿瘤性病变
四、涎腺肿瘤
第三节 颌骨
一、颌骨骨髓炎
二、颌骨瘤样病变
三、牙源性肿瘤
四、颌骨囊肿
五、颌骨其他肿瘤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食管、胃、肠和肛门
第一节 食管
一、先天性畸形
二、肌肉运动性疾病及其他病变
三、食管炎
四、食管肿瘤
五、食管活检
第二节 胃
一、先天性畸形
二、胃炎
三、胃溃疡
四、胃肿瘤及瘤样病变
五、胃的其他病变
六、胃镜活检
第三节 小肠
一、先天性畸形
二、炎症
三、小肠缺血和梗死
四、小肠吸收不良
五、肿瘤和瘤样病变
六、其他病变
七、小肠活检
第四节 阑尾
一、先天性畸形
二、阑尾炎
三、肿瘤和瘤样病变
四、其他病变
第五节 大肠和肛门
一、先天性畸形
二、炎症
三、缺血性结肠炎
四、憩室、憩室病和憩室炎
五、肿瘤和瘤样病变
六、其他病变
七、大肠活检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鼻腔、鼻窦、咽及喉
第一节 鼻腔、鼻窦
一、炎性及感染性疾病
二、被覆上皮肿瘤及瘤样病变
三、腺上皮肿瘤及瘤样病变
四、软组织肿瘤
五、骨及软骨组织肿瘤
六、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七、异位颅内肿瘤及异位组织瘤样病变
八、生殖细胞肿瘤
九、神经内分泌癌
十、其他部位浸润性及转移性肿瘤
第二节 咽
一、非特异性炎症
二、特异性炎症
三、上皮性肿瘤
四、软组织肿瘤
五、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六、转移性肿瘤
第三节 喉
一、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二、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三、上皮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四、软组织肿瘤
五、神经内分泌肿瘤
六、会厌部疾病
七、转移性肿瘤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气管、支气管和肺
第一节 上皮组织肿瘤
一、良性上皮性肿瘤
二、恶性上皮性肿瘤
第二节 非上皮组织肿瘤
一、良性软组织肿瘤
二、恶性软组织肿瘤
第三节 淋巴、组织细胞增生性肿瘤或病变
一、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二、淋巴瘤样肉芽肿病
三、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四、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五、霍奇金淋巴瘤
六、血管内淋巴瘤病
七、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病变
八、浆细胞瘤
九、轻链沉积病
十、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十一、Erdheim-Chester病
第四节 转移性肿瘤
一、肺转移性肿瘤大体形态
二、组织形态
第五节 非肿瘤性肺疾病
一、先天性和发育异常性疾病
二、肺感染性疾病
三、小气道疾病
四、大气道疾病
五、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六、肺尘埃沉着病
七、肺血管疾病
八、其他非肿瘤性疾病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纵隔、胸膜和心包
第一节 纵隔
一、炎性疾病
二、非胸腺源性囊肿
三、胸腺疾病
四、纵隔生殖细胞肿瘤
五、纵隔恶性淋巴瘤
六、神经源性肿瘤
七、副神经节瘤
八、间叶组织肿瘤
九、其他肿瘤和瘤样病变
十、转移性肿瘤
第二节 胸膜
一、非肿瘤性病变
二、原发性肿瘤
三、转移性肿瘤
第三节 心包
一、心包炎
二、心包囊肿
三、心包间皮瘤
四、转移性肿瘤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肝胆胰
第一节 肝脏
一、急性和慢性肝炎
二、自身免疫性肝病
三、肝淤胆性疾病
四、毒物和药物引起的肝脏疾病
五、酒精性肝病
六、非酒精性脂性肝炎
七、与完全胃肠外营养有关的肝脏疾病
八、糖尿病的肝脏改变
九、非特异性反应性肝炎
十、肝血管性疾病
十一、妊娠期肝脏疾病
十二、寄生虫性疾病
十三、遗传性疾病
十四、肝硬化
十五、肝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十六、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十七、肝肿瘤和瘤样病变
第二节 胆囊和肝外胆道疾病
一、先天性发育异常
二、胆石症
三、胆囊炎
四、胆囊胆固醇沉积症
五、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六、胆囊和肝外胆道肿瘤
第三节 胰腺疾病
一、先天性异常
二、遗传性疾病
三、胰腺炎
四、胰腺移植
五、尿毒症时的胰腺改变
六、糖尿病时的胰腺改变
七、胰腺肿瘤
八、转移性肿瘤
九、胰腺细针吸取细胞学活检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腹膜、网膜、肠系膜及腹膜后
第一节 腹膜疾病
一、肿瘤
二、非肿瘤病变
第二节 网膜、肠系膜及腹膜后疾病
一、肿瘤
二、腹膜后、肠系膜和网膜囊肿
三、腹膜后、肠系膜和网膜非肿瘤病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垂体
一、垂体发育畸形
二、垂体梗死和卒中
三、垂体炎症
四、垂体囊肿
五、原发性腺垂体肿瘤
六、腺垂体增生
七、垂体后叶和间质肿瘤
八、鞍区其他肿瘤和转移性肿瘤
第二节 甲状腺
一、发育畸形
二、甲状腺炎
三、辐射性改变
四、甲状腺肿
五、甲状腺肿瘤
第三节 甲状旁腺
一、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三、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四、异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五、其他肿瘤和瘤样病变
第四节 肾上腺
一、肾上腺皮质病理
二、肾上腺髓质病理
三、肾上腺其他肿瘤和瘤样病变
第五节 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
一、MEN 1型
二、MEN2型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肾疾病的病理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肾小球疾病
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球病
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球病
第四节 肾小管疾病
一、高渗性肾病
二、低钾血症肾病
三、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病毒感染
四、急性肾小管坏死
五、肾小管萎缩和代偿肥大
第五节 肾间质疾病
一、感染性间质性肾炎
二、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三、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伤
四、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肾内浸润
第六节 肾小管间质肾病
一、马兜铃酸肾病和巴尔干肾病
二、IgG4相关性肾小管间质肾炎
第七节 肾血管性疾病
一、肾血管疾病的病理学分类
二、高血压病肾损伤
三、动脉粥样硬化症和缺血性肾病
四、肾梗死
五、肾皮质坏死
六、肾脏的胆固醇栓塞
七、血栓性微血管病
八、血管炎肾损伤
第八节 浆细胞病和异常球蛋白血症的肾损伤
一、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肾病
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性淀粉样变性肾病
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肾病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淀粉样变性肾病
四、纤维样肾小球病和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
五、Ⅰ型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病(cryoglobulinemic GN,typeⅠ)
六、巨球蛋白肾小球病
七、轻链免疫蛋白管型肾病
八、轻链免疫球蛋白结晶沉积性肾小管病
第九节 代谢性疾病所致肾疾病
一、糖尿病肾病
二、非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型淀粉样变性肾病
三、C3肾小球病和电子致密物沉积病
四、脂蛋白肾小球病
五、尿酸肾病
六、高钙血症性肾病
七、高草酸尿症肾病
八、糖原沉积症肾病
第十节 肾钙化症和肾结石病
第十一节 先天性和遗传性肾疾病
一、Alport综合征
二、薄基底膜肾病
三、Ⅲ型胶原肾小球病
四、Fabry病肾病
五、肾脏囊肿病
第十二节 肾移植病理学
一、肾移植的排斥反应
第十三节 肾脏的肿瘤及瘤样病变
一、肾脏肿瘤的基因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二、肾脏上皮性肿瘤
三、主要见于儿童的肾母性和囊肿性肿瘤
四、主要见于儿童的肾间叶性肿瘤
五、非上皮性肿瘤
六、肿瘤样病变
第十四节 肾盂疾病
第十五节 输尿管疾病
一、输尿管先天性畸形
二、输尿管肿瘤
第十六节 膀胱疾病
一、先天性发育异常
二、膀胱结石症
三、膀胱的炎症性疾病
四、膀胱肿瘤和瘤样病变
第十七节 尿道疾病
一、先天性异常
二、炎症性疾病
三、尿道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第十八节 尿液脱落细胞的病理诊断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男性生殖系统
第一节 睾丸和附件
一、睾丸发育异常
二、男性不孕症的睾丸病理
三、睾丸扭转和梗死
四、睾丸和附件炎症
五、睾丸肿瘤
第二节 前列腺
一、前列腺炎
二、良性前列腺增生
三、前列腺癌的癌前病变
四、前列腺癌
五、前列腺其他类型的癌及其他肿瘤
六、上皮异常及瘤样病变
第三节 精囊及尿道球腺
一、炎症
二、先天性囊肿
三、肿瘤
第四节 阴茎
一、炎症
二、癌前病变
三、肿瘤
第五节 阴囊
一、炎症及瘤样病变
二、睾丸鞘膜积液
三、肿瘤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
第一节 外阴
一、炎症
二、囊肿及其他良性病变
三、非肿瘤性表皮病变及表皮内肿瘤
四、恶性肿瘤
五、其他肿瘤
六、转移性肿瘤
第二节 阴道
一、炎症
二、瘤样病变及良性肿瘤
三、恶性肿瘤
第三节 宫颈
一、炎症
二、鳞状上皮内病变
三、浸润性鳞癌
四、腺体增生、上皮内肿瘤及腺癌
五、宫颈其他恶性肿瘤
六、宫颈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第四节 子宫
一、子宫内膜
二、子宫体间叶性肿瘤
三、子宫体上皮-间叶混合性肿瘤
第五节 输卵管
一、炎症
二、输卵管妊娠
三、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四、交界性上皮性肿瘤
五、输卵管癌
六、上皮-间叶混合型肿瘤
七、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八、其他少见肿瘤
第六节 胎盘
一、胎盘粘连或植入性胎盘
二、感染
三、梗死
四、滋养细胞疾病
第七节 卵巢
一、炎症
二、肿瘤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乳腺
第一节 乳腺发育异常
一、副乳腺及异位乳腺组织
二、乳腺肥大
第二节 乳腺化生性病变
一、上皮性化生
二、间叶性化生
第三节 乳腺炎症性病变
一、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二、乳晕下脓肿
三、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四、硬化性淋巴细胞性小叶炎
五、IgG4相关硬化性乳腺炎
六、嗜酸性粒细胞性乳腺炎
七、结核性乳腺炎
八、霉菌和寄生虫性乳腺炎
九、其他感染性炎
十、结节病
十一、隆乳性病变
十二、异物性肉芽肿
十三、肉芽肿性血管脂膜炎
十四、Mondor病
十五、Rosai-Dorfman病
十六、Erdeim-Chester病
十七、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
第四节 乳腺反应性和瘤样病变
一、导管扩张症
二、脂肪坏死
三、乳汁潴留性囊肿
四、乳腺梗死及出血性坏死
五、错构瘤
六、淀粉样瘤
七、褐黄病
第五节 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
一、囊肿
二、囊肿病
三、黏液囊肿样病变
四、腺病
五、纤维腺瘤变型乳腺增生病
六、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型乳腺增生病
七、放射状瘢痕/复杂硬化性病变
第六节 乳腺腺瘤
一、小管状腺瘤
二、泌乳型腺瘤
三、大汗腺型腺瘤
四、导管腺瘤
第七节 良性肌上皮增生性病变
一、肌上皮细胞增生
二、肌上皮增生病
三、腺肌上皮型腺病
四、腺肌上皮瘤
五、肌上皮瘤
六、多形型腺瘤
七、胶原小体病
第八节 涎腺/皮肤附属器型肿瘤
一、圆柱瘤
二、透明细胞汗腺瘤
第九节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一、普通型导管增生
二、柱状细胞增生和平坦上皮不典型性
三、不典型导管增生
四、导管原位癌
第十节 小叶瘤变
一、不典型小叶增生
二、小叶原位癌
第十一节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一、导管内乳头状瘤
二、导管内乳头状癌
三、实乳头状癌
四、包裹性乳头状癌
第十二节 微小浸润性乳腺癌
第十三节 浸润性乳腺癌
一、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
二、浸润性小叶癌
三、具有导管和小叶特征的浸润性癌
四、小管癌
五、浸润性筛状癌
六、髓样癌及具有髓样特征的癌
七、产生黏液的癌
八、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的癌
九、浸润性乳头状癌
十、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十一、伴大汗腺分化的癌
十二、化生性癌
十三、富脂细胞癌
十四、分泌性癌
十五、嗜酸性细胞癌
十六、腺样囊性癌
十七、腺泡细胞癌
十八、黏液表皮样癌
十九、多形态癌
二十、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癌
二十一、皮脂腺癌
二十二、组织细胞样癌
二十三、伴反应性肉芽肿的浸润性癌
二十四、中心坏死性浸润性癌
二十五、富于肌上皮细胞的浸润性癌
二十六、伴横纹肌样瘤分化的浸润性癌
二十七、淋巴上皮瘤样癌
二十八、类似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浸润性癌
二十九、恶性腺肌上皮瘤
三十、恶性肌上皮瘤
三十一、炎症性癌
三十二、双侧乳腺癌
三十三、隐匿性乳腺癌
三十四、多灶性乳腺癌
三十五、副乳腺癌
三十六、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三十七、遗传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
三十八、预后与预测因素
第十四节 纤维上皮性肿瘤
一、纤维腺瘤
二、叶状肿瘤
三、低度恶性导管周间质肉瘤
四、癌肉瘤
第十五节 间叶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一、乳腺肌成纤维细胞肿瘤及瘤样病变
二、血管组织肿瘤
三、脂肪组织肿瘤
四、平滑肌组织肿瘤
五、骨及软骨组织肿瘤
六、周围神经肿瘤
七、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八、横纹肌肉瘤
九、乳腺CD10阳性的非特殊类型肉瘤
十、透明细胞瘤
十一、黏液瘤
十二、放疗后肿瘤
十三、其他肿瘤
第十六节 乳头肿瘤
一、乳头腺瘤
二、乳头汗管瘤性腺瘤
三、乳头Paget病
第十七节 乳腺淋巴造血肿瘤及瘤样病变
一、淋巴瘤
二、浆细胞瘤
三、粒细胞肉瘤
四、滤泡树突细胞瘤
五、假性淋巴瘤
六、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淋巴结病
七、骨髓化生
第十八节 乳腺转移性肿瘤
第十九节 男性乳腺肿瘤和瘤样病变
一、男性乳腺发育症
二、男性乳腺癌
三、其他肿瘤
第二十节 腋下及乳腺内淋巴结病变
一、淋巴结血管病变
二、淋巴结内上皮(腺体)异位或移位
三、淋巴结内痣细胞
四、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
五、淋巴结内色素沉着
六、淋巴结内血小板巨核细胞
七、淋巴结内肉芽肿
八、乳房内淋巴结
第二十一节 乳房区皮肤肿瘤
第二十二节 乳腺医源性病变/改变
一、放射治疗所致改变
二、化疗所致改变
三、化疗病理反应的评价系统
四、其他医源性改变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淋巴结、骨髓及脾脏
第一节 淋巴结
一、概论
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炎及淋巴结病
三、淋巴组织肿瘤
四、淋巴结髓外造血及髓系肿瘤累及
五、淋巴结转移性肿瘤
第二节 骨髓
一、骨髓检查
二、骨髓非肿瘤性疾病与病变
三、骨髓造血组织肿瘤
四、骨髓淋巴瘤
五、骨髓转移性恶性肿瘤
第三节 脾脏
一、概论
二、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三、瘤样病变和非造血组织肿瘤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软组织肿瘤
第一节 软组织肿瘤概述
一、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二、软组织肿瘤的生物学分类
三、软组织肿瘤的检验步骤
四、软组织肿瘤的辅助检查
五、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思路
六、软组织肿瘤的分级
第二节 脂肪组织肿瘤
一、良性肿瘤
二、中间性肿瘤
三、恶性肿瘤
第三节 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性肿瘤
一、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二、中间性肿瘤
三、恶性肿瘤
第四节 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
一、良性肿瘤
二、中间性肿瘤
三、恶性腱鞘巨细胞瘤
第五节 平滑肌肿瘤
一、平滑肌瘤
二、平滑肌肉瘤
第六节 血管周细胞肿瘤
一、血管球瘤和亚型
二、肌周细胞瘤
第七节 横纹肌肿瘤
一、横纹肌瘤
二、横纹肌肉瘤
第八节 血管肿瘤
一、反应性血管增生
二、良性血管肿瘤
三、中间型血管内皮瘤
四、恶性肿瘤
第九节 软组织软骨和骨肿瘤
一、软组织软骨肿瘤
第十节 胃肠道间质瘤
一、经典型胃肠道间质瘤
二、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
第十一节 外周神经肿瘤及瘤样病变
一、瘤样病变
二、良性肿瘤
三、恶性肿瘤
第十二节 不能确定分化的瘤样病变及肿瘤
一、瘤样病变
二、良性肿瘤
三、中间性肿瘤
四、恶性肿瘤
第十三节 未分化肿瘤
一、软组织未分化肉瘤
二、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骨和关节
第一节 概论
一、骨和关节正常解剖学和组织学
二、骨病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三、骨关节疾病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第二节 骨肿瘤总论
一、骨肿瘤发病情况
二、骨肿瘤的诊断
三、骨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四、骨肿瘤分类
第三节 骨肿瘤各论
一、骨源性肿瘤
二、软骨源性肿瘤
三、富于破骨细胞性巨细胞肿瘤
四、Ewing肉瘤
五、造血组织肿瘤
六、纤维源性肿瘤
七、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
八、脊索肿瘤
九、血管肿瘤
十、肌源性、脂肪源性、神经源性和上皮源性肿瘤
十一、高度恶性多形性未分化肉瘤
十二、肿瘤性质未明的肿瘤
第四节 骨的非肿瘤性疾病
一、骨髓炎
二、损伤相关性疾病
三、其他骨的非肿瘤性疾病
第五节 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疾病
一、关节疾病
二、关节周围组织疾病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本病变
一、心肌细胞肥大和萎缩
二、心肌细胞变性和心肌脂肪浸润
三、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坏死
四、心肌的纤维化、硬化和瘢痕
五、细胞内或细胞外物的过量堆积
六、血栓和死后血凝块
七、死后自溶性改变和处理失当的人为性改变
第三节 心肌炎
一、病毒性心肌炎
二、细菌性心肌炎
三、真菌性心肌炎
四、药物和毒物性心肌炎
五、原虫性心肌炎
六、肉芽肿型心肌炎
七、鉴别诊断
第四节 心肌病
一、WHO/ISFC工作组关于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意见
二、心肌病病理
三、特异性心肌疾病
四、克山病
五、鉴别诊断
第五节 心内膜病和心内膜心肌活检
一、心内膜病
二、心内膜心肌活检
第六节 心脏移植、人工瓣膜和支架置入病理
一、心脏移植病理
二、人工瓣置入病理
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病理
四、PTCA后的再狭窄病理
五、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病理
第七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一、冠状动脉疾病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八节 心脏瓣膜病
一、心脏瓣膜病的病理诊断要素
二、不同病因心脏瓣膜病的病理特征
三、不同部位瓣膜病的常见类型
第九节 先天性心血管病
一、常见类型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形态特征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十节 心脏肿瘤
一、心脏原发性肿瘤
二、心脏继发性肿瘤
三、鉴别诊断
第十一节 心包疾病
一、心包炎
二、心包肿瘤
第十二节 动脉疾病
一、动脉炎性疾病
二、动脉硬化性疾病
三、纤维肌性结构不良
四、主动脉中层黏液囊性变
五、主动脉夹层
六、主动脉瘤
七、肺动脉高压
第十三节 静脉和淋巴管疾病
一、静脉硬化
二、静脉曲张
三、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四、白塞病
五、淋巴水肿
六、淋巴管肿瘤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先天性畸形
一、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脑发育和脊髓发育
二、病因和发病学
三、神经管闭合障碍的畸形
四、脑发育不全畸形
五、神经元迁移障碍
六、颅缝早闭的畸形病变
七、颅-椎畸形病变
八、Chiari畸形
九、染色体异常病变
十、遗传性脑神经病
第二节 脑血管病
一、动脉硬化
二、脑血管的炎症性病变
三、几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
四、脑血管畸形
五、动脉瘤
六、颅内静脉窦和静脉血栓
七、脑缺血和脑梗死
八、脑出血
九、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十、系统性血管病[9]
第三节 脑脊髓外伤
一、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病理分类
二、脑挫裂伤
三、脑震荡
四、脑干损伤和丘脑下部损伤
五、弥漫性轴索损伤
六、脑外伤中的缺血/缺氧病变
七、脑外伤中的弥漫性血管损伤
八、颅骨骨折和脊椎骨折与脱位
九、颅内出血和血肿
十、颅脑损伤的迟发性病变和并发症
第四节 脱髓鞘病和脑白质营养不良
第五节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和代谢障碍性脑病
一、Alzheimer病和脑叶萎缩
二、Parkinson病和其他锥体系疾病
三、肌萎缩侧索硬化和其他运动神经元疾病
四、多系统变性和脊髓小脑变性
五、肝豆状核变性
六、线粒体疾病
七、GM2神经节苷脂代谢病
八、黏多糖贮积症
九、营养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
第六节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一、细菌性感染
二、真菌性感染
三、原虫感染
四、寄生虫病
五、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和立克次体感染
第七节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一、神经上皮组织的肿瘤
二、颅内恶性淋巴瘤和造血细胞的肿瘤
三、神经鞘膜细胞的肿瘤
四、脑膜瘤和非脑膜源性的间叶组织肿瘤
五、血管源性肿瘤
六、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七、颅内转移瘤和其他继发性肿瘤
八、斑痣性错构瘤病和胚胎发育障碍构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
第八节 脑水肿、脑积水、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一、脑水肿
二、脑积水
三、颅内压增高
四、脑疝
第九节 癫痫
一、癫痫的神经病理改变
二、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三、癫痫相关的脑肿瘤
四、颞叶癫痫和海马硬化
五、Rasmussen综合征
第十节 周围神经病病理
一、周围神经病的基本病理类型[74]
二、感染性神经病
三、炎性脱髓鞘神经病
四、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74]
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六、肿瘤相关的周围神经病
七、遗传性周围神经病[74]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皮肤
一、遗传性疾病
二、感染性疾病
三、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
四、湿疹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五、皮肤血管炎
六、皮肤附属器炎症
七、其他皮肤病
八、皮肤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 眼和耳
第一节 眼
一、眼睑
二、结膜及角膜
三、泪腺及泪管
四、眼眶
五、眼内组织
第二节 耳
一、发育异常(先天性畸形)
二、炎症性疾病
三、外耳道特征性肿瘤
四、中耳特征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五、内耳特征性肿瘤
六、其他病变
参考文献
刘彤华诊断病理学(第4版)是201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彤华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刘彤华诊断病理学(第4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