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苏轼生态伦理简论

仁者乐山:苏轼生态伦理简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史为鉴,结合时代热点,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独到、有价值的观点。

内容简介

本书从地球各生态系统之间关系这一全新角度切入,系统阐述并准确评价苏轼的生态思想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实践,这是作者苏轼研究与自然国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有关文献资料的解析,将引人步入诗文大家苏轼构思的天人和谐的诗意胜境,更凸显了行动巨人苏轼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实干业绩。苏轼所作所为,皆出于仁者之心;透过他的辉煌作品和惠民业绩可以窥见一位古贤的心灵,他的仁者心灵与青山长存。

作者简介

作者李赓扬,1941年出生于河北永年广府城,1963年毕业于河北北京师院中文系本科。在南开大学师从古典文论专家王达津先生、古代文献专家朱一玄先生。曾任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工作的副院长。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讲学并研修,在苏联国立塔什干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任客座教授,讲授汉语言文化。出版著作《中国古代文学英华》《苏轼与佛禅》《杂譬喻译注(四种)》《苏轼自然观》等,发表《苏轼自然观的精髓》《苏轼养生思想及实践》等论文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丛书》编委名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热爱大自然

一、 热爱自然生态

1.热爱故乡的绿水青山

2.热爱祖国的自然风光

3.热爱生灵

二、 敬畏大自然

1.敬天就是敬畏大自然

2.敬畏大自然就要遵从自然规律

3.人待自然须忠信

三、 崇尚自然生态之美

1. 追寻自然生态之美

2.以鸟兽草木为友

3.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提升精神境界

第二章 保护生态环境

一、 呵护个体生态

1.不残鸟雀、不发宿藏

2.呵护花草树木、鸟兽鱼虫

3. 保护牲畜

二、 保护种群生态

1.保护和扩展松树的种群

2.爱惜地力,种好庄稼

3.保护动物种群

三、 维系生态平衡

1.自然生态相生相克

2.相生相克才能维系生态平衡

3.人类活动应该有益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第三章 发展生态经济

一、 利用自然条件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

1.营造庭院小园生态环境

2.采杞菊、打猎物以改善生活

3.经营东坡生态农场

4.利用海南生态环境,度过儋州生存难关

5.身处逆境,不忘民生

二、 改善民生与治理环境相统一

1.修浚六井及沈公井

2.疏通运河

3.综合治理西湖

4.阻止预期效果不佳的工程,取消劳民伤财的活动

三、 抗灾、救灾、防灾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

1.密州灭蝗

2.徐州抗洪

3.杭州防治瘟疫

4.参与广东救灾防灾

第四章 呵护人体生态

一、 人体生态要靠自然生态滋养

1.空气

2.水

3.食物

4.药物

二、 人体生态的能动作用

1.心态良好,与人为善

2.热爱生活,兴趣广泛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4.节制欲望,行事有度

5.抵御“外邪”,排除“内毒”

6.病则就医,慎用药物

第五章 东坡何来生态观

一、 融通三教,爱民惜生

1.儒家为本

2.佛禅治心

3.道家治身

二、 深入实践,勇于探索

三、 善于学习,知而必行

结语 倡导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仁者乐山:苏轼生态伦理简论是2020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李赓扬。

得书感谢您对《仁者乐山:苏轼生态伦理简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白银时代”的落地 电子书
由江西财经大学讲师邱永志所著,描述历史上“白银时代”的形成,以及由此形成一系列货币制度和形态体系。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电子书
一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简史。回顾四十年改革得失利弊,可以清楚地看到,唯有继续推进改革,才是中国保持强劲发展的关键。
张力与限界 电子书
“近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对1933年-1934年中央苏区革命的研究。
以色列 电子书
作者戈迪斯是在美国出生并完成高等教育后移民以色列的犹太人。这种背景使他迥异于那些以色列背景的现代以色列历史的研究者。他在观察以色列时,既有那份能够入乎其内的谙熟,又有一份出乎其外的超然。 本书除了关注巴以冲突外,更多地聚焦于以色列犹太人的内部矛盾,对它们的来龙去脉做了见树见林的交代,这是有别于同类著作的特色之处。因此,本书并非又一部顶着通史名号的阿以战争史、巴以冲突与和谈史,再加犹太移民史,而毋宁是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以色列社会的鸟瞰。作者想谱写的,不是以军乐为主的铜管乐,而是多声部的交响乐;作者想捕捉的,与其说是政治事件、军事行动、谈判桌、协议内容、营救策略,不如说是这些东西背后的人、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观念。 书中收录了8幅极具史料价值的历史地图和45幅极富现场感与时代意味的历史图片。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电子书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