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宏观维度及学术理论上再现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观点及热点问题,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境遇,为重新理解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广阔的空间,是融资料性、学术性、前沿性和权威性为一体的著作,对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展示了我国学者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达到的学术水平。
作者简介
作者张一兵(本名张异宾),男,1956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哲学博士。现任中共南京大学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
代表性论著有:《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构境论解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版)、《回到福柯——暴力性构序与生命治安的话语构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版)、《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版)、《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祛序》(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问题式、症候阅读和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导论 再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中的伪同一性问题
第一章 自由主义的幻象:市场与公民社会的治理技艺
一、回到马克思:作为社会治理实践映像的政治经济学
二、市场:从管治的公正到自洽之真的效用
三、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社会治理技艺的本质
四、经济人与公民社会:自由主义治理术的技术学集合体
第二章 身体化隐性构序的治安逻辑
一、真实的无产者:被排除的边缘他者
二、无言的牛哞:歧义中的可见者与不可见者
三、份内构序:让社会生活得以维系的治安
第三章 诱惑:表面深渊中的后现代意识形态布展
一、“拟像—拟真”:一个理解构境的基础
二、从拟真到诱惑
三、浅之深:表面游戏中的诱惑
四、诱惑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政治宿命
第四章 广松涉物象化范式之缘起
一、关系本体论:对实体主义的超越
二、从异化论向物象化论的转换
三、何为广松涉所指认的马克思的物象化概念?
第五章 雅克·马丁在阿尔都塞文本中的寄居性存在
一、雅克·马丁:一位没有著作的哲学家
二、马丁在阿尔都塞文本中的寄居性存在
三、马丁在阿尔都塞思想上的引领
第六章 意识形态:从宏观建构到微观布展
一、作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客观结构的意识形态
二、资产阶级问题式的宏观认知结构
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的微观建构转向
第七章 不行动的行动:“巴托比政治”
一、反对“伪”行动:“巴托比政治”的批判对象
二、“我宁可不……”:“巴托比政治”的理论内容
三、“暴力而沉默的新开端”:“巴托比政治”的具体应用
第八章 后现代地理学语境中的社会—空间辩证法
一、社会与空间:一种本体论上的辩证法
二、空间性:一个社会存在本体论上的规定性
三、“第三空间”:一个空间化的辩证法批判
第九章 空间的资本主义建构及其未来希望
一、资本主义空间的特点
二、空间建构与资本积累
三、希望的空间
第十章 自治主义的大众哲学与伦理主义的主体政治学
一、从辩证逻辑到自治对抗:资本与劳动的真正分离
二、从“一般智力”到“非物质劳动”:自治主义的大众哲学
三、从生命权力到生命政治:帝国的辉煌与湮灭
四、伦理主义的主体政治学:对奈格里、哈特的全面反思
第十一章 三种马克思与共产主义
一、巴迪欧与马克思
二、哲学的马克思和政治经济学的马克思
三、作为共产主义观念的第三种马克思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话语
一、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一个困扰所有左派的话题
二、本体论的突变:从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within & beyond马克思主义
第十三章 物化:卢卡奇对马克思的“再发现”及其效应
一、物化:卢卡奇对马克思的术语“发明”
二、超越物化逻辑:从法兰克福学派到广松涉
三、回到原典:马克思的物化概念及其逻辑
四、重思马克思对现代经济关系总体性的批判
第十四章 政治生态学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未来?
一、政治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家族相似性”
二、政治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差异
三、政治生态学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未来?
第十五章 为女性的需要而斗争
一、女性主义文化政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为何诠释女性的需要?
1.“新右翼”的兴起
2.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思想导引
3.法兰克福学派需要理论的现代启示
4.福柯话语分析方法的重要影响
5.女性主义文化政治的异军突起
二、如何诠释女性的需要?
1.何谓“诠释需要的政治”
2.“诠释需要的政治”之重要性
3.“诠释需要的政治”之本质:从去政治化到再政治化
三、弗雷泽对资本主义诠释女性需要的话语模式的批判
1.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统一话语模式的批判
2.对以男权视角诠释女性需要的话语模式的批判
3.对“法律—行政—治疗”话语模式的批判
四、反思与评价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政治理论的地形图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研究主题
二、策略—关系理论的核心思想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未来追问
四、作为新葛兰西主义的国家理论
第十七章 市民社会与资本家社会
一、初遇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给查苏利奇的信》
二、平田清明市民社会论的理论背景与现实考察
三、什么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
1.市民的个体所构成的自由平等的社会:市民社会与个体所有
2.市民日常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市民社会与日常话语
四、一个与资本家社会相对应的范畴:市民社会
第十八章 “新马克思阅读”运动
一、从鲁宾到巴克豪斯:一条陌生又熟悉的线索
二、价值形式的辩证法:“新马克思阅读”研究纲领的核心
三、法兰克福学派土壤中长出的奇特花朵
四、结语:解释学泛滥背景下的“重读马克思”
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201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一兵。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