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婚恋(张祥龙文集第16卷)

精神的婚恋(张祥龙文集第16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吕斯布鲁克的神秘体验之路,重拾与神的联系。

内容简介

本书是基督教神秘体验论传统中有影响力的作者之一吕斯布鲁克(1293—1381)的重要著作。作者基于本人的神秘体验,以灵性的、隐喻式的,而非理论思考的方式,生动地描述了其神秘的灵修之路,描述了神人之爱的神秘体验历程,也就是灵魂如何在敬虔的朝圣途中遇见上主,并最终在沉思中栖息于上主中,甚至通过神而成为神。“婚恋”是指人性(新娘)如何通过对基督(新郎)的炽热追求,而脱开自身的堕落和局限,重新与热爱于人的神相遇、相融,达到如神一般的精神境界。这一历程经过了三种追求神爱的生活:行动的生活、内在的激昂的和渴望的生活、沉思的生活。并通过《*太福音》的一句引文(“看,新郎来了,出去,迎接他”)而将每种生活再分为四部分。由此层层递进、盘旋上升。所以此书形式上的特点就是很有内在的结构,如中世纪的大教堂或城堡,又像巴赫的音乐。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译者导言

序言

第一篇 行动着的生活

第一部分 “看哪”

甲、看到物质对象的三个必要条件

乙、看到精神实在的三个必要条件

第二部分 “新郎来了”

甲、我主的第一种来临

乙、我主的第二种来临

丙、我主在最后审判之时的第三种来临

第三部分 “出去”

甲、谦卑

乙、正义是实践德行的一件武器

丙、灵魂是博爱王冠下的王国

第四部分 “去迎接他”

甲、第一种方式:在所有关乎我们拯救之事的意向中朝向神

乙、第二种方式:不要专注于任何与神同等的其它目标

丙、第三种方式:安止于那超出所有被造者的神

丁、从行动着的生活向内在的生活转移

第二篇 内在的生活

第一部分 “看哪”

甲、看的三个必要条件

乙、在我们内部的自然的和超自然的三重统一

丙、在最高统一中出现的启明

丁、得到这种启明的必要条件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新郎来了,出去”

甲、第一种来临,进入心灵,以四种不同的样式出现

乙、第二种来临,进入更高的能力,类比于涌出三股水流之源泉

丙、第三种来临,进入精神的统一,比喻为造就一眼源泉的那道水脉

第四部分 “去迎接他”

甲、对于迎接神的种种方式的引导式评论

乙、通过中介迎接神

丙、无中介地迎接神,在三种不同的样式里

丁、基督和圣者们是我们内在生活中的榜样

第三篇 沉思的生活

第一部分 “看哪”

第二部分 “新郎来了”

第三部分 “出去”

甲、我们在神中的永恒存在,处于我们在时间中的被创造之前

乙、在此沉思生活中得到我们永恒的意象

第四部分 “去迎接他”

附录一 吕斯布鲁克及其《精神的婚恋》中的“迎接”的含义

附录二 吕斯布鲁克神秘体验论中的时间意识

精神的婚恋(张祥龙文集第16卷)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张祥龙著。

得书感谢您对《精神的婚恋(张祥龙文集第16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我的人生本可以:一张逆转人生的魔力支票 电子书
本书引导读者认识到自我内心力量的重要意义和强大潜力,帮助读者学习如何积极表达自我、树立自信、正视自我、提升自我、挑战自我、选择自我和付出自我。在了解上述知识并完成相应训练之后,读者将会逐步建立真正强大的内心,获得独立、积极坚定的人格,以及更加美好的生活视角和践行轨迹。本书属于大众类心理读物,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角色的读者阅读。
职业精神培育:从理论到实践 电子书
本书共分6章,内容包括:导论、职业精神质的规定性、职业精神传承、职业精神培育理论、职业精神培育现状、职业精神培育实践。
舍勒文集: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 电子书
本书作者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思维来说,还是就所有各种实践立场而言,爱和恨在情感行为的集体范围内都是最原初的行为方式,它们还使理论生活和实践生活统一起来,并且能够使这两者永远保持统一的状态。
新时代中国商业伦理精神 电子书
新时代中国商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新的问题亦随之出现。如何规范和引导企业家的经营行为,不仅是当今法学界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当今伦理学界亟待回应的问题。
黑格尔的政治神学:《精神现象学》与《法哲学原理》释义 电子书
本书以政治神学作为解释路径,勾勒出一个“政治神学家”黑格尔的形象,选取了作为黑格尔思想成熟标志的《精神现象学》与作为其政治思想成熟标志的《法哲学原理》作为解读对象,通过细腻、深刻、扎实的文本分析,一方面梳理黑格尔体系的逻辑,一方面循着黑格尔的逻辑检验黑格尔对其所继承的西方文明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体系的分析与反思,最终在此基础上对黑格尔体系的得失做出一定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