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历经演进和改革,对世界各国大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了美国大学的发展和通识教育的演进、理论派别、重要案例等,并对其进行历史溯源和学理分析。同时,探讨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的课程修业、教学评估、辅导生活、行政支持等,将实况和学理相互印证。最后,研讨它的目前动态和未来趋势,以及它对美国的意义和启示、对我们的意义和启示。

作者简介

作者黄坤锦,男,美国俄勒冈(Oregon)大学教育学博士,曾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兼教育研究所所长等职。2006年8月起,担任台湾中原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兼人文与教育学院院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修订版序

上篇 历史与理论

第一章 大学的发展与通识教育的演进

一 殖民时期的传统与革新

二 文雅与实用的论争

三 学术自由与自由选修的风潮

四 学科分化与通识分类必修

五 经典名著与核心课程的提倡

六 哈佛《红皮书》及战后通识教育的改革

七 前苏联卫星的震撼与通识教育的强化

八 学生运动和越南战争挫败中的通识教育

九 越南战争挫败和“水门”丑闻中的大学通识教育

十 哈佛核心课程的影响与通识教育的改革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通识教育的理论派别

一 理想常经主义的通识教育

二 进步实用主义的通识教育

三 精粹本质主义的通识教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识教育的重要案例

一 哈佛早年的通识教育措施

二 耶鲁1828年的报告

三 摩利土地捐赠法案

四 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核心课程

五 芝加哥大学的理想主义通识教育

六 圣约翰学院的经典名著通识课程

七 哈佛《红皮书》的通识教育

八 杜鲁门总统高等教育通识方案

九 伯克利的学生自由大学和杜斯曼实验学院

十 桑塔克鲁兹加州大学的住宿学院式通识教育

十一 布朗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

十二 哈佛的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改革

本章小结

中篇 近况与实施

第四章 课程与修业

一 对1960—1970年的检讨

二 改进的途径与争论

三 目前实施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学和评估

一 对1960—1970年的检讨

二 改进的途径与争论

三 目前的实施情况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辅导和生活

一 对1960—1970年的检讨

二 改进的途径与争论

三 近年的改革与实施情形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行政和支援

一 对1960—1970年的检讨

二 改进的途径与争论

三 近年的改革与实施情形

本章小结

近况综览

下篇 趋势与启示

第八章 目前的动态与改革趋势

一 社会影响

二 学理发展

三 课程动态

四 教学趋势

五 学生心态

六 行政前景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对美国的意义和启示

一 文雅教育和通识教育内涵不同

二 对西方价值的领悟和维护

三 对世界文明的了解和尊重

四 通识教育理论的沟通和了解

五 通识教学的改进建议

六 科系本位主义的化解

七 科层与专业冲突的解决

八 利益或意气之争的化除

九 为通识教育而通力合作

十 自然人——社会人——理想人

第十章 对台湾地区的意义及启示

一 有所变,有所不变

二 各大学风格特色的维持与竞秀

三 课程设计与修业规定的考量

四 组织人事的改进与加强

五 经费资源的支应与充实

六 教师教学、进修、研究、评鉴的改进

七 学生学业及生活的辅导

八 学校建筑与校园景观的人文精神

九 大学校长的领导与精神标杆

十 通识教育的全人目标

附录

罗索夫斯基论通识教育与核心课程

一、绪言

二、通识教育的目的

三、核心课程的见解

四、评论与心得

参考资料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是200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黄坤锦。

得书感谢您对《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教育融合研究 电子书
《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教育融合研究》集多位作者结合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和方式,大致从三个层面思考了中国文化和大学英语教育的融合主题:第一、大学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的缺失;第二、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和大学英语教育融合的新契机;第三、具体的中国文化元素如何融入到大学英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教育的高度即人性的高度 电子书
基础教育的质量,一切教育的质量,其中心乃是身在其中的人的生命质量。
性的教育性的道德 电子书
一场关于性别平等、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的教育,一本写给大家的性教育课。
生而贫贱:美国底层社会的贫穷与愤怒 电子书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普利策文学奖得主全新力作,讨论如何缓解美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日益恶化的趋势。
大学语文 电子书
本书分为4篇,共计21章。第1篇是“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背景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美德、中国诗词歌赋、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中国书法和绘画等内容。第2篇是“文学赏析”,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电影等。第3篇是“应用文写作”,主要包括公务文书、事务文书、调研文书、交际文书、经济文书、新媒体文书等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和技巧。第4篇是“口语表达技巧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