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环境权利可诉范围是发展的,随权利保护的现实需求发生相应的变化。
内容简介
环境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的自然人享用适宜的生态功能的概括性权利。环境权利司法救济缺乏法律依据,缺乏权利依据,在宪法和法律未对环境权利及其可诉性做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权利主体缺乏可以直接寻求司法救济的可要求性。对环境权利可诉性的争论包括环境权利规范的模糊性、环境权利可诉的民主正当性缺乏、环境司法能力的制约。从环境权利可诉的政治合法性的解析与重塑、环境权利规范模糊性的破解、环境司法能力的突破三个方面论证环境权利的可诉性。环境权利可诉是有限的。
作者简介
作者伊媛媛,1996年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4年于武汉大学获硕士学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2014年于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现为江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环境法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法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总序
内容摘要
引言
一 研究问题的背景
二 研究动机与目的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环境权利可诉性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环境权利司法救济之实践障碍
一 环境损害与环境侵权
二 环境权利司法救济困境
第二节 环境权利可诉性问题的由来
一 环境权利可诉性问题的背景
二 对环境权利可诉性的质疑
三 环境权利可诉性问题思维模式的转换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环境权利解读
第一节 环境权与环境权利
一 作为人权的环境权
二 环境权利的概念
三 宪法环境权利与具体环境权利的比较
第二节 宪法环境权利的性质与功能
一 宪法环境权利的双重性质
二 宪法环境权利的功能体系
第三节 具体环境权利的公、私法属性之辩
一 环境权利的私权化路径
二 公法上的环境权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境权利实现及其可诉实践
第一节 环境权利实现
一 权利实现的一般理论
二 环境权利立法
三 环境权利救济
第二节 环境权利可诉的国外实践
一 南非经济和社会权利可诉实践及其对实现环境权利可诉的意义
二 对环境权利可诉性的承认——拉丁美洲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三 司法能动主义与印度的环境权利可诉实践
四 美国的环境公民诉讼与环境权利的间接司法救济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境权利可诉性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对环境权利不可诉论的研析
一 对“权利二分法”的进一步质疑与国家环境义务层次
二 “权利成本”批判与“昂贵”的环境权利
三 权利一体化与环境权利的间接救济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 对环境权利可诉性的争论
一 环境权利规范的模糊性
二 环境权利可诉缺乏民主正当性
三 环境权利可诉受环境司法能力制约
第三节 环境权利可诉性的论证
一 环境权利规范模糊性的破解
二 实现环境权利可诉的政治合法性的解析与重塑
三 环境司法能力的突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境权利可诉的有限性与实现
第一节 环境权利可诉的有限性
一 环境权利可诉的范围
二 环境权利可诉的程度
三 超越环境权利可诉性的局限
第二节 环境权利可诉的实现与宪法诉讼
一 宪法的司法化
二 宪法诉讼与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根本路径
第三节 环境权利可诉的实现与环境公益诉讼
一 通过普通法律实现环境权利可诉
二 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权利可诉性的增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走向可诉的中国环境权利
第一节 中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难点
一 中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现状
二 中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政治难点
三 中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法律难点
第二节 中国环境权利可诉的实现
一 中国环境权利可诉困境的突围
二 宪法诉讼——中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根本路径
三 通过行政法路径推动中国环境权利宪法诉讼
四 私法架构下的中国环境权利可诉的有限实现
五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中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推进
六 通过环境司法专门化提高环境司法能力
本章小结
关键词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环境权利可诉性研究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伊媛媛。
得书感谢您对《环境权利可诉性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