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古籍出版的传统再造与现代致用

民国时期古籍出版的传统再造与现代致用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深入解析民国古籍出版参与现代化进程的脉络。

内容简介

现代化转型摧毁了古籍赖以存续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空间。围绕古籍身份重塑与再造的核心问题,本书深入考察民国古籍同前现代时期古籍出版活动间的承袭、裂变与新生,及其与现代社会建构间的共鸣与互构等问题,挖掘与呈示了潜藏于古籍现代性再造背后的实践逻辑。

作者简介

作者朱琳,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出版与文化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民国出版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上编 古书热与复古之象

第一章 文化街见闻:民国时期古籍出版概览

第二章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型古籍丛书

一、《四部丛刊》

二、《百衲本二十四史》

三、《四库全书》

四、《各省通志》

五、《宛委别藏》

六、《丛书集成》初编

第三章 中华书局出版的大型古籍丛书

一、《四部备要》

二、《古今图书集成》

第四章 开明书店出版的大型古籍丛书

一、《二十五史》

二、《〈二十五史〉补编》

三、《六十种曲》

第五章 世界书局出版的大型古籍丛书

一、《珍本医书集成》及其续编

二、《皇汉医学丛书》及其续编

中编 文本的生产与消费

第六章 古书新造:民国时期古籍的再生产逻辑

一、正典化的远去与建构纪念碑性

二、物质性的“在场”与文本性的“缺席”

三、读者的匿名化与收藏的中介化

四、域外的目光与展览的奇观化

五、余论

第七章 “囊书轻到牛无汗”:民国新善本的制造

一、古衣翩翩还是洋服楚楚

二、从书目、版本上“替亭子间的朋友设点法”

三、余论

第八章 副文本里讨生活:断句、索引与校勘记

一、人人都爱副文本:正文之外有竞争

二、副文本制作百态:作者、制度与生活

第九章 从“贵族”到“寒士”:古籍丛书的价格与读者定位

一、书往何处去:富人的客厅与穷人的亭子间

二、做书不赀:技术、纸张等的成本

第十章 为谁辛苦为谁甜:古籍丛书消费

一、机构名义购置者

二、私人购置者

三、海外市场

四、捐赠活动

五、余论

下编 传统知识的再造与致用

第十一章 古籍出版的现代尺度:以《四库全书》出版舆论为中心的考察(1920—1933)

一、漫长的出版活动与庞大的舆论场

二、失败的四次再版计划:分裂的使用观与身份再界定

三、驱逐读者的出版活动:舆论场里的政治、学术与生意

四、余论

第十二章 当古典知识被西法分类:《丛书集成》与现代学科体系的融合

一、古籍出版与现代学科建制

二、《丛书集成》的新身份

第十三章 “去地方化”与现代阅读趣味:方志的出版与市场宣传

一、规训地方的国家观:方志出版中的政治调适

二、“创造”现代阅读趣味:商业市场的调适

三、余论

第十四章 谁主沉浮:正史古籍的出版与现代史学的发展

一、史学的现代转型

二、现代史学的文本需求

第十五章 近代古籍展览会:文本空间再造与意义再生产

一、时空结构:近代古籍展览会概述

二、展各有志:古籍展览会的自建逻辑

三、观椟还珠:古籍展览会的传播效果

四、余论

结语 打鬼、治病与传统文化“殖民”论:民众的古籍观与理想的古籍阅读者

“经籍志”书系

出版史书目

民国时期古籍出版的传统再造与现代致用是202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朱琳。

得书感谢您对《民国时期古籍出版的传统再造与现代致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再造:数字化与数字化转型 电子书
数字化转型和变革的浪潮已不可逆转,深入理解数字化内涵才能抓住机遇,与世界一起协同创新。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信贷风控的制度与文化 电子书
系统剖析中西信贷风控模式的差异,全新视角解读中国银行业民营中小企业信贷的老大难问题。
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哲学省思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从哲学反思和文化重构的立场研究中国文化及其现代化关系的成果之一,内容包括: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思想家与文化传统、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等。
中国现代戏剧精神和传统:人学戏剧的建构 电子书
该书从真实深刻地表现中国社会现实和中国人的生存、生命及思想情感出发,对传统戏曲和戏曲理论进行深度的现代阐释和创造性转化,对外国戏剧和戏剧理论进行充分而又富有主体性的选择和借鉴,继续在古今中外戏剧和戏剧理论的交流与融会中,完善和深化中国戏剧和戏剧理论的现代建构。
厦门古籍序跋补编 电子书
本书收集唐以迄清代末年厦门地方人士之著述,与关涉厦门地区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诸层面之典籍。均按古籍分类方法,分别划归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收辑之文献序跋,体例概由题名、作者、书目提要、序跋正文、注释等部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