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著名学者陈来论述其文化观的代表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是围绕儒学价值传统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对近代以来有关的文化讨论和社会科学研究进行的一种深度反思。
作者在揭示“反传统主义和反—反传统主义”的对立中,谋求化解近代以来传统与现代的紧张状态,肯定儒学价值传统在现代社会仍有其意义,对全盘反传统的文化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批判。
作者简介
作者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朱子学会会长。著作多种,除三联书店已出版的“陈来学术论著集”十二种外,还有《东亚儒学九论》《孔夫子与现代世界》《回向传统》《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内容提要
总序
绪言 人文主义的视界
1 中国近代思想的回顾与前瞻
一 冲击与回应
二 传统与现代
三 儒学发展的理与势
四 多元文化结构中的儒学及其定位
2 化解“传统”与“现代”的紧张——“五四”文化思潮的反思
一 引言:超越“五四”的历史任务
二 激进功利主义
三 文化保守主义
四 东西古今: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五 新与旧:传统与现代
六 文化决定论与实业决定论
七 知性的否定与理性的否定
3 “五四”思潮与现代性
一 文化自觉
二 文化启蒙
三 儒家批判
四 历史评价
五 文化价值与意识形态
六 模拟与创生
七 价值整合与价值分离
八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4 20世纪文化运动的激进主义
一 “五四”时代的文化激进主义
二 “文革”时期的文化激进主义
三 “后文革时代”的文化激进主义
四 文化与政治的角色冲突
5 现代中国文化与儒学的困境
一
二
三
四
6 梁漱溟早期的东西文化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7 冯友兰文化观的建立与发展
一 文化与哲学
二 从东西到古今
三 类型与个体
四 现代化与民族化
五 文化论说中的“体”与“用”
8 新理学与现代性思维的反思
一 工业化与近代性
二 作为共相的现代性
三 实存观照下的个体性与纵贯分析下的道德性
四 现代性与合理性的检讨
五 结语
9 儒家思想与现代东亚世界
一 传统和现代性
二 以和为用
三 以仁为体
10 儒家伦理与中国现代化
一 儒家文化与现代化
二 文化的解释与制度的解释
三 产生与同化
四 世俗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化的初级阶段
11 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东亚传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2 困境意识与相互依赖
一
二
三
13 梁漱溟与马克斯·韦伯的中国文化观
一 中国文化的特征
二 伦理本位与集团本位
三 职业分途与阶级对立
四 社会进步与资本主义的产生问题
五 理性与文化的早熟
六 韦伯的中国文化观
七 梁漱溟与韦伯中国文化观之比较
八 余论:关于民族品性与生活取向
14 价值、权威、传统与中国哲学
一 经典与权威
二 圣人与道统
三 价值与传统
15 90年代步履维艰的“国学”研究——“国学热”与传统文化研究的问题
一 “国学”的概念
二 文化变迁中的“国学”符号
三 步履维艰的国学研究
四 “国学”与21世纪中国
16 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与地位
一 以仁为体,以和为用
二 吸收西方文化以推之,弘扬中国文化以挽之
三 文化的功能与价值
跋语 世纪之交话传统
修订版后记
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是200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来。
得书感谢您对《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