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逻辑: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开放的逻辑: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近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综合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年的文章精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外开放的理性思考”。主要从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当前新一轮开放的形势和任务,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自贸区和丝绸之路的发展趋势等等。

第二部分是“对外贸易与顺差问题”。主要从对外贸易的专业角度,分析中美之间的贸易现状、中国进出口现状,探索中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之路。

第三部分是“全球化时代的国际视野”。主要从中国国际关系、全球经贸规则、全球金融危机等角度,探索中国的全球化战略。

第四部分为作者国外内考察心得体会。作者通过对欧洲、印度、港台的考察,得出国外在贸易发展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方面的看法,并思考中国商务发展道路。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迈向开放盛世

第一编 对外开放的理性思考

壹 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

一、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结构持续优化

二、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三、“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

四、开放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增强

贰 中国特色的开放之路

一、立足于中国国情,不断增强开放的气度和自信

二、立足于比较优势,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

三、立足于两个大局,促进开放与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立足于战略主动,不断增强规则制定能力

五、立足于国家安全,树立开放的经济安全观

六、立足于民族复兴,走共同发展与和平发展之路

叁 对外开放的形势与任务

一、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面临新的挑战,扩大开放的任务更加紧迫

二、多种开放形式并举,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更多的发展机遇

三、今后5~10年扩大开放的思考

肆 对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思考

伍 对外开放中的三对关系辨析

一、外需与内需的关系

二、贸易与增长的关系

三、自由与保护的关系

陆 以开放胸襟看待“文化例外”

一、“文化例外”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二、“文化例外”的实践与趋势

三、对我国下一步扩大文化产业开放的思考

柒 让自由贸易试验区“活”起来

一、自贸试验区是盘活改革开放全局的棋眼

二、正视存在的困难

三、要以“再杀开一条血路”的勇气打开突破口

捌 丝绸之路的古与今

一、历史启示:丝绸之路的四大功能

二、丝路带建设面临的形势与工作思路

三、经贸先导,拉紧沿途各国利益纽带

四、经略中路,打造“文明复兴共同体”

五、共商共建共享,探寻最佳建设路径

第二编 对外贸易与顺差问题

壹 我国贸易顺差的国际对比与应对之策

一、国际对比中的中国顺差

二、客观认识外贸顺差

三、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贸易基本平衡

贰 看待美对华贸易逆差的新视角

一、两国贸易统计差异人所共知,不必再多作争论

二、国际产业转移是美对华逆差的根本原因

三、美对华高技术产品逆差不能改变中美垂直分工的现实

四、美对华逆差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五、人民币升值无助于美对华逆差问题的根本解决

六、贸易逆差不是经济健康与否的标志

七、大量逆差并不妨碍美国获得巨大利益

八、结论:逆差对美国并非想象的那么重要

九、对策思路

叁 扩大进口的国际比较与应对之策

一、世界各国对进口的态度:有利则自由,不利则保护,兼顾利益平衡

二、世界各国促进进口的主要做法

三、我国进口面临的突出问题

四、扩大我国进口的思路

肆 国际经济失衡是中国的责任吗

一、认识国际经济失衡的多重视角

二、历史地看待国际经济失衡

三、国际经济失衡与中美贸易不平衡

四、共同治理国际经济失衡

伍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的对策

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

二、我国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前景

三、我国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对策

陆 中国外贸的发展道路

一、注重自主开放,不断充实开放内涵

二、注重与时俱进,实现发展战略先导

三、注重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吸纳国际产业转移

四、注重市场化取向,实现国内外规则对接

五、注重内外互动,推动两个市场协调发展

六、注重互利共赢,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第三编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视野

壹 把握全球经贸规则重构的主动权

一、全球经贸规则重构的新趋势

二、中国与全球经贸规则重构的全方位互动

三、我国参与全球经贸规则重构的战略思考

贰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战略思考(一~七)

一、顺应国内外大势,加强顶层设计

二、放眼国际:从大国经验中汲取智慧

三、盘活存量:提升对现有组织的影响力

四、用好增量:立足自身优势创设新组织

五、和而不同:加入经合组织宜更加主动

六、人脉人情:发挥国际组织人才的作用

七、筑巢引凤:瑞士吸引国际组织的经验

叁 亚投行应警惕五大挑战

肆 建立“共有、共治、共享”的全球伙伴关系

一、主要内涵

二、主要依据

伍 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思考

一、中美关系的“三段论”

二、跳出话语陷阱,倡言“和平共进”

三、“六策”并举,增信减歧

陆 百年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警示

一、泡沫经济和外部冲击是100年来经济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二、经济金融危机的危害巨大

三、经济金融危机的全面总结

四、当前我国正在累积泡沫经济风险

五、预防泡沫风险和外部冲击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柒 美国“量宽”退出的历史视角与当前对策

一、中心国家的货币政策先扩张后收缩可能引发金融危机,成为40年来的常态

二、国际金融危机后,主要经济体推出QE及其他扩张性货币政策,存在重大隐患

三、美国QE退出的路径及影响

四、QE退出的“短期影响不大、长期风险犹存”

五、美国QE退出对我国的影响

六、我国的对策

捌 贫困标准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一、全球各类贫困标准不一,大多采用绝对贫困标准

二、我国贫困标准日趋科学,与国际标准逐步衔接

三、结合世情国情,完善我国贫困标准

玖 世界基尼系数过高,均衡发展应为全球核心议题

一、世界基尼系数的测算方法

二、2000—2013年世界基尼系数平均高达0.751,全球贫富鸿沟怵目惊心

三、中国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全球贫富差距缩小

四、把“均衡发展”作为我国提升国际经济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

拾 对利用G20平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思考

一、机制牌:以提升国际合作动力、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抢占国际规则制高点

二、发展牌: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世界均衡发展为目标,抢占国际道义制高点

三、开放牌:以贸易投资自由化、全球化深入发展为目标,占领世界经济增长制高点

四、文明牌:以促进世界人心相通、增强我国软实力为目标,占领文明对话制高点

第四编 他山之石

壹 前苏东四国访问观感

一、贸易顺差: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

二、两种转轨模式:中国成功,苏东失败?

三、商务人员进入限制:劳动与技术流动不自由,商品与资本流动自由

四、民族国家:统一与分裂,稳定与发展

五、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边患走向和谐?

六、东方还是西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贰 印度软件业的隐忧与启示

一、落后大国跃升为软件出口大国

二、五条成功经验

三、主要隐忧

四、对我国的启示

叁 丹麦的“高科技”养猪业

一、世界公认的“养猪王国”

二、成功经验

三、对我国的启示

肆 丹麦风力发电的成就与借鉴

一、丹麦风力发电的历史与现状

二、丹麦支持风力发电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三、世界风电发展迅猛,前景广阔

四、丹麦及世界风电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伍 “农有、农治、农享”的台湾农会

一、台湾地区农业不断调整升级,现代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二、基本经验:完全为农服务、联结“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农会

三、台湾农会的积极作用受到广泛赞誉

四、台湾农会的地区内外简要对比

五、启示:让农业综合组织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后记

开放的逻辑: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是201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正位。

得书感谢您对《开放的逻辑: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