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形成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形成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创新能力是企业经久不衰的命门。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提出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一种多维度的综合能力,是企业对内外知识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在创新内外环境交互作用下进行适应性重构和不断演进的能力。

然后从创新网络结构视角和关系视角分析了创新网络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作用和路径,发现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三要素的逻辑驱动、内部知识和创新网络的交互作用共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重构与不断演进。

最后,本书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企业与创新网络全面协同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的策略,即创新网络协同策略、企业内部协同策略以及企业与创新网络协同策略。

全书围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理论到模型检验,还结合了大量的样本调查数据,专业性、科学性、创新性很高。代表了专业领域的较高科研水平,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作者简介

作者王昌林,1971年4月出生于四川宜宾,博士,现为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能力

2.2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及其构成

2.3 创新网络

3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现状及其构成验证分析

3.1 基于投入与产出统计数据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3.2 基于调研访谈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分析

3.3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内涵构成的验证性分析

4 创新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路径分析

4.1 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相关研究概述

4.2 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研究假设及其模型构建

4.3 变量测量

4.4 数据收集

4.5 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4.6 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实证分析

4.7 假设支持情况讨论

4.8 高新技术行业与传统制造行业的实证分析

4.9 模型分析小结

5 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分析

5.1 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能力协同演进研究概述

5.2 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及其在创新能力相关领域的运用

5.3 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因果关系分析

5.4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5.5 模型仿真结果及分析

5.6 创新网络演化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路径分析

5.7 研究小结

6 基于创新网络协同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策略

6.1 协同创新理论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策略思路

6.2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的创新网络协同策略

6.3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的企业内部协同策略

6.4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的企业与创新网络协同策略

6.5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策略的协同实施

6.6 研究小结

7 本书的结论及建议

7.1 本书的主要结论

7.2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7.3 本书的局限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形成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是2019年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昌林。

得书感谢您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形成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快递网络管理创新研究:网络优化、运营机制及模式变革 电子书
快递网络创新管理体系研究,提供企业管理创新方法。
赢战数智时代:国有企业战略转型的方法与路径 电子书
国企数字化转型书籍,数智时代国有企业成功转型的战略路径,帮助企业了解外在趋势、提炼战略理论指导、提供战略转型的思路及建议。
企业外部知识搜索的创新机制 电子书
在建设创新型社会背景下,企业如何摆脱内部资源限制、提升创新能力?
企业顶层设计:战略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 电子书
发觉企业深层价值,推进企业转型发展。
地方公务员能力框架与能力建设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国家公务员九项能力框架和项目组调研的基础上,细分、构建了H省地方公务员的通用能力框架和能力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