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云文库·书画论丛渐江研究

朵云文库·书画论丛渐江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渐江画风及影响研究,具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渐江(1610—1663),新安画派开创者之一。吕少卿先生《渐江研究》从六个方面对渐江进行了全方位观照。一、渐江生平;二、渐江遗民问题;三、渐江山水画风的成因;四、渐江山水画风格特征;五、渐江山水画美学思想;六、渐江画风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另有附录四种,涉及渐江年表、画目、画偈尺牍、传记评论等。其中渐江遗民问题,结合前人对遗民、逸民“废兴之际”“仕与不仕”的界定,作者进而提出“遗民和逸民在某种程度上有交集,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重合的地方,从一定的角度看,遗民也可以归为逸民,但逸民却不能统以遗民称之”,立论殊为公允。在渐江山水画风成因部分从个性、交游、师传统造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又于师传统造化部分,重点论述传统方面倪瓒、造化方面黄山对其之影响,殊为全面深入。且作者吕少卿先生擅长绘事,故其论述更能探得渐江之真意。此书颇多新意,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渐江的生平

第二章渐江的遗民、逸民心态转置

一 “遗民”“逸民”论

二 渐江由“遗民”到“逸民”的心态

第三章渐江山水画风格特征

一 笔墨

(一)于极细弱处见苍劲,从极瘦削处见腴润

(二)虚实并生

(三)以书入画

二 章法

(一)得之于自然

(二)严谨

(三)多变

(四)从倪瓒到渐江:寓变化于程式,蕴天机于自然

三 画境

(一)“意境”的含义与创成

(二)“逸”的文化内涵

(三)“高逸”的画境特征

第四章渐江山水画风格成因

一 “受性偏孤”的个性对渐江画风的影响

二 交游对渐江画风的影响

(一)与徽商的交游

(二)与隐逸诗人、画家的交游

三 师造化与师传统对渐江山水画风的影响

(一)黄山是我师

(二)对传统的取法

(三)渐江对倪瓒的取法:技法承传与心灵表达

四 正统之路:渐江与董其昌语境中的师古与师造化

(一)董其昌语境中的渐江归歙后师法黄山的因由

(二)《黄山图册》中师法造化与师古的矛盾

(三)归于造化而与古人意趣相往来的融合之法

第五章渐江山水画美学思想

一 对“澄怀观道”的自然体味

二 “画写性灵”的精神追求

三 对“孤”“静”的强调

四 对文人画审美理想的重视和阐发

五 “寄乐于画”的表象与“以画为寄”的真实

第六章渐江画风在当时与对后世的影响

一 “新安画派”领袖

二 身后寂寥成绝响

结语

附录

附录一:渐江年表

附录二:渐江无纪年作品

附录三:渐江画目

附录四:弘仁《画偈》《偈外诗》和《尺牍三通》

附录五:传记、评论、题赠辑要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朵云文库·书画论丛渐江研究是2021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作者吕少卿。

得书感谢您对《朵云文库·书画论丛渐江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火烧云 电子书
丁建元作为著名散文家,也许不是这个时代最会讲故事的人,但是对于人间百味,他有着敏锐的感受力。本书畅谈旅行见闻,追忆村镇往事,记录人生旅途中的每一道风景、每一个人物,构建了一座疏通宁静而忧伤的人生桥梁。读者在阅读后能感受到,相较于嘈杂的流行歌曲及无聊的肥皂剧,它能给予平和与宁静。各自的人生彼此不同,却或多或少有着相似之处。不论是喜欢在书里书外走过千山万水的读者,还是爱好人间闲谈、见识杂记的朋友,这都
等一朵花开 水墨插画绘制教程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水墨插画绘制的教程书。全书共7章,以花卉为主题,带领读者循序渐进地学习水墨画的绘制技法。作者先介绍了水墨花卉的相关知识,如绘画所需工具等,帮助读者入门。然后讲解了水墨花卉的核心表现技法,以及花卉的组成部分及表现技法。接着以四季不同花卉为例来展示水墨花卉的绘制过程。书中案例步骤详细,读者可以通过不断练习画出各种漂亮的花卉。另外,为了让读者学习起来更方便,随书附赠了大型案例的教学视频。读者可
清气满乾坤——中国诗书画的高风峻节 电子书
本书辑录从中国古代到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绘画、书法篆刻作品中体现中华民族高风亮节的崇高志趣、自信担当的博大情怀的作品编辑成册,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气度。
品鉴·收藏——新时代书画家作品鉴赏集 电子书
为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文艺精品创作,中艺联合(北京)信息科学研究院收集了一批书法家、画家的优秀作品,将其集结而成这本《品鉴收藏新时代书画艺术家作品精选》。本书将批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力的佳作收录其中,向读者进行展示,展现了书法家、画家们独特的艺术思想、艺术成果及艺术风范,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传承民族精神,引领时代风尚,奏出一篇篇民族艺术阔步发展、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