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伊拉克犹太人的离开是一场毁灭性的悲剧。
内容简介
一个在伊拉克存在了2500多年的社区突然开始流离失所。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似乎再也看不到彼此熟悉的面孔,他们仍然是盲人、聋子和哑巴。
犹太人社群在伊拉克这个多种族和多宗教的社会中已经繁荣了几个世纪。在伊拉克的犹太人觉得自己对这个国家十分忠诚,他们把自己看作伊拉克的犹太人,而不是阿拉伯的犹太人。然而,犹太复国主义对他们所接受的伊拉克—阿拉伯民族主义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以色列建国以后,他们不得不流离失所。
本书记录了这些犹太人的生活、他们的城市阿拉伯文化,以及他们对建立民族国家的希望,并揭示了伊拉克犹太人的流离失所不是因为被迫害,而是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被误导的国家政策的结果。可悲的是,直到今天,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不可能共存仍然是该地区的主导叙事。
作者简介
作者奥里特·巴什金,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中东思想史、社会史和文化史。
2005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历史系博士学位,之后一直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出版了有关伊拉克历史、伊拉克犹太人历史、19世纪后期阿拉伯文化复兴运动,以及现代阿拉伯历史与阿拉伯文学之间联系的书籍。她目前的研究项目是探索在以色列的伊拉克犹太人的生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展开地区研究的三根主轴
致谢 那些对我给予过帮助的人
缩略语
第一章 弟兄与他人——伊拉克人与阿拉伯犹太人身份
第二章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国家愿景
国家崛起与伊拉克犹太人身份认同
语言、时间和伊斯兰的问题
现代巴比伦
阿拉伯化的本杰明
结论
第三章 埃芬迪亚——世俗主义和犹太教问题
关于世俗问题的探讨
学科与教育
犹太妇女问题和伊拉克妇女问题
结论
第四章 朋友,邻居,敌人——法西斯主义,反犹主义,法胡德
反犹主义与民族主义
拉希德·阿里和发生在巴格达的法胡德事件
宗教和部落主义:巴士拉、伊拉克南部和伊拉克北部
即时回应,1941-1943年
结论
第五章 红色巴格达——伊拉克犹太人和伊拉克共产党,1941-1951年
成为共产主义者:缘由与动机
成为共产主义者:犹太人在伊拉克共产党中的活动
巴勒斯坦问题:打击犹太复国主义联盟
结论
第六章 就此结束?——伊拉克犹太人和伊拉克国家,1946-1951年
犹太人的身份困境
踏上流放之途
巴格达的诱惑:让我的人民留下来吧!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新巴比伦人:现代伊拉克犹太人的历史是202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以] 奥里特·巴什金。
得书感谢您对《新巴比伦人:现代伊拉克犹太人的历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