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街的治理:街居传统中的社区

宜街的治理:街居传统中的社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聚焦居委会行政化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从居委会的历时变迁、结构运作与现时互动所编织的“真实网”出发,追踪和辨析基层社区场域中的力量,以及在此影响下居委会的角色扮演、行为选择和互动策略。

本书发现,居委会行政化是历史积淀、现实情势和制度建构的非预期后果,存在“三重面相”:缺乏政治、文化、历史等诸多社会因素的捭阖互动与历史性流变,居委会的产生将是不可想象的;居委会在发展中存在行政权力在基层社区的生产与再生产,即居委会被动行政化的过程;社区治理与互动过程中居委会在工作中遵循“科层为体、自治为用”的主动行政化逻辑。

作者简介

作者侯利文,河南洛阳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基层社会治理、社会组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十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名单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出版说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第三节 理论上的思辨与研究视角的选择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五节 研究设计

第二章 “结构-主体-关系”视域下的国家与社会:一个观察的视角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范式的历史嬗变

第二节 当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动向:治理理念的兴起与互动说的延续

第三节 结构-主体-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维度

第四节 迈向国家与社会的整合性分析范式

第三章 转型时期国家与社会: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主体的历史洞视

第一节 国家的逻辑:从保甲制到居民委员会

第二节 革命的逻辑:从居民委员会到革命委员会

第三节 改革的逻辑:从街居制到社区制

第四节 国家政权建设与居委会行政化的制度过程

第四章 吸纳与统合:居委会与街道关系实践中的被动行政化

第一节 结构位势:居委会在科层结构中的序贯层级

第二节 体制吸纳、国家统合与居委会的被动行政化

第三节 行政传导、压力型体制与居委会的被动行政化

第四节 吸纳与统合:压力型体制下居委会行政化的生成

第五章 拟制与延续:居委会在社区治理实践中的主动行政化

第一节 居委会行政化论争:作为研究议题的再提出

第二节 组织拟制:社区场域中居委会的运作架构

第三节 服务吸纳、内生的互动实践与居委会的主动行政化

第四节 资源汲取、跨越边界的互动与居委会的主动行政化

第五节 科层为体,自治为用:居委会主动行政化的一个初步解释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居委会行政化的三重面相

第二节 相关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访谈编码

附录3 2014年XH社区工作计划安排

附录4 宜街2015年社区工作百分考核细则

后记

宜街的治理:街居传统中的社区是202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侯利文。

得书感谢您对《宜街的治理:街居传统中的社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陌生人社区:整合与治理(田野中国) 电子书
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区的善治离不开多方主体的良性互动。
强治理与弱治理:基层治理中的主体、机制与资源(田野中国) 电子书
以基层政府治理实践为内容,着力探讨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
比较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团体与地方治理 电子书
世界各国学者关注的中国市民社会,进入21世纪后呈现何种发展趋势呢?迄今为止,大多数学者都从中国内部出发,探寻20世纪80年代以后结社活动对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而将中国放在比较的视野下,动态地把握中国市民社会的普遍性及特殊性的实证研究却屈指可数。本书为筑波大学和北京大学多年来共同研究的成果,试图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
社区营造的理论、流程与案例 电子书
为社区营造实务工作者提供操作过程指引。
边缘地带的治理 电子书
街头、村落作为社会边缘地带,该怎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