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讲史-国变:错综复杂的庚子乱局

马勇讲史-国变:错综复杂的庚子乱局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敬意与温情,重叙晚清历史。传统与创新,重构中国社会。

内容简介

慈禧是错信神拳惹尴尬,还是被人利用遭国变?义和团是刀枪不入御外敌,还是装神弄鬼真愚昧?八国联军是为保使馆被逼入京,还是预谋已久瓜分中国?

本书详尽地叙述了义和团运动和庚子国难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八国联军入京原因。清政府引狼入室,终至统治力量显著下降,中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作者简介

作者马勇,男,1956年1月生于安徽濉溪县。1973年入伍当兵,1977年至淮北煤矿当掘进工,1978年考入淮北煤炭技术学校,1979年考入安徽大学历史系,1983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86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9年晋升为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研究中心、安徽大学胡适研究中心等研究员,河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新版序

小引

第一章 义和团起山东

失去土地的农民

秘密社会悄然复兴

政府的态度:有限的镇压

不到三月遍地红

第二章 谁制造了华北大乱

卜克斯事件

剿抚之间的摇摆

五国公使联盟

义和团北上京津

樊国梁的一封来信

使馆卫队要进京

第三章 走向对抗

动荡在加剧

联军在集结

主抚派暂占上风

无能的西摩

公使们的恐惧

招安是否可行?

第四章 不宣而战与宣而不战

联军回撤

不宣而战:大沽失陷

所谓“归政照会”与太后的心结

宣战诏书的真实含义

第五章 围而不攻的战争

克林德之死

时间差带来的误会

孤岛囚徒

炮打西什库

重建信任

互信再遭破坏

善意被误解

第六章 东南互保:莫名其妙的和平

保境安民:方面大员的忧虑

所谓“伪诏”:一个奇怪的借口

大战中的局部和平

第七章 被撩拨的帝王情结

以“勤王”的名义

章太炎的期待

孙中山的愿景

唐才常:从自立到他立

张之洞:帝王意识一闪念

第八章 大局糜烂与趁火打劫

太原惨案:诱杀在巡抚衙门

保定总督府的恐怖疑云

阴霾笼罩牛庄

天津失陷

一个趁火打劫的典型:以开平煤矿为例

第九章 向北京挺进

联军增兵

联军统帅之争

挺进北京

第十章 中国在哭泣

两宫“西幸”

帝都在呻吟

艰难的议和

附录 历史的温情与真实[1]

为慈禧太后说句话

小皇帝光绪

恭亲王

醇亲王与光绪、慈禧

马勇讲史-国变:错综复杂的庚子乱局是2020年由新星出版社出版,作者马勇。

得书感谢您对《马勇讲史-国变:错综复杂的庚子乱局》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大医马海德 电子书
《大医马海德》是在大量采访和史料记载基础上,创作的一部反映马海德博士光辉一生的人物传记,是2021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本书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突出重要的社会价值,通过40余万字400余幅图片,通过十五篇若干个故事的讲述,介绍了马海德传奇的一生。从乔治?海德姆成为马海德,从不了解中国到深刻理解中国人民的苦难,从一个中国革命的局外人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在中国参加革命、工作55年,马海德
茶马古道各民族商号及其互动关系 电子书
本书对近代以来活跃在藏区尤其是滇藏间各民族商号的生成兴起、主要人物的经历、经营路线、范围和特点以及兴衰变化,进行了较系统全面而生动的挖掘探索;在此基础上,对各民族商号之间形成的商业经济、手工艺及技术、人口及婚姻、习俗、宗教关系,以及情感、观念和意识认同等互动关系进行了难能可贵的铺陈梳理和分析研究,并对诸种互动关系的作用和机制乃至困境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美国的故事 电子书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房龙撰写的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经纬的书。
远去的亲人 电子书
本书记载了作者陈维秀自认识蒋汉杰开始的直至陈维秀离开人世这一段时期有关于蒋家的家族历史以及当时上海地下党员生活的真实写照。陈维秀,祖籍江苏无锡玉祁镇。由母亲作主,19岁嫁给姐夫——商人蒋汉杰。从1939年至1953年养育了五个子女。上海解放前她作为家庭主妇协助丈夫和子女进行地下工作。解放以后进入中国畜产公司上海分公司,直到1973年退休。2000年前后,她开始撰写蒋汉杰家史,历经数年完稿。她为蒋家
永远的战士 电子书
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英雄的精神永世长存。2018年,山东省委老干部局、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开展征集山东老战土历史资料工作。邹城市老干部局以此为契机,联合有关单位启动了“永远的战十”征文活动,以参战老战十为记录对象,讲述战争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历时半年,组织30个单位80多名下作人员入户采访600多人次,查阅人事、军史、党史等资料,形成书稿42篇近30万字,真实记录了老战士的战斗经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