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借助数字技术,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已实现弯道超车并处于世界领先,中国的经验和实践在国际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风险和挑战,都是亟待回答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逻辑和经济效应两大主线,以理论为研究基础和逻辑起点,系统探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原理、经济效应和政策依据。首先,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理解数字技术影响金融运行的逻辑,即数字技术是如何推动普惠性金融发展的。其次,开展系列实证研究,评估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对个人和社会福祉的影响。再次,形成系列政研报告,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支持中小企业等方面的决策性、应用性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吕勇斌,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金融科技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科技教育与研究50人青年委员。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多个科研课题的研究。著有《农村金融发展的空间分析》《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等专著。在《国际金融研究》《农业经济问题》《财政研究》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前言
第一部分 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逻辑框架
第一章 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逻辑
第二章 数字普惠金融的运行机理
第一节 数字技术与金融市场摩擦
第二节 数字技术与金融体系重构
第三节 数字技术与新的金融排斥
第二部分 数字普惠金融的微观效应评估
第三章 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过度负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述评与假说提出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模型估计结果
第五节 机制分析
第六节 异质性分析
第七节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四章 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贫困脆弱性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机制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 金融科技发展与中小银行风险承担
第一节 引言与文献综述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第三节 数据、变量与模型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进一步分析
第六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三部分 数字普惠金融的宏观效应评估
第六章 县域金融包容的测度及其反贫困效应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金融包容的测度
第四节 空间数据分析
第五节 进一步分析
第六节 结论及建议
第七章 金融包容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金融包容指数的测算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分析
第五节 研究结论
第八章 金融科技发展的环境污染治理效应
第一节 引言及文献综述
第二节 主要理论解释
第三节 数据、变量与模型
第四节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第五节 进一步分析
第六节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四部分 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发展系列政研报告
报告一 强化金融支持,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
报告二 金融支持产业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
报告三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报告四 贫困县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兰考模式研究
报告五 筑牢防控湖北省P2P网贷风险的工作机制
数字普惠金融:理论逻辑与经济效应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吕勇斌。
得书感谢您对《数字普惠金融:理论逻辑与经济效应》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