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精神史研究(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六朝精神史研究(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六朝时期为中心,历史跨度纵贯汉唐,通过综合性和个案性的考察与研究,对中国中古思想史以及中古政治与学术和思想的表现之间的联系等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描绘。

本书积著者近二十年之功,所论述的内容包括:六朝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总体风貌,从汉代走向六朝过程中的思想变迁,集中于六朝时期而围绕着何休、范宁、范哗、沈约、颜之推、颜师古、葛洪、道宣、傅奕等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人物的著述及思想特点,还有汇集于这个时期的儒释道三家关系中的诸多问题和著名的论争等。

作者简介

作者吉川忠夫,曾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京都大学名誉教授。长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著作有《真诰校注》《研究》《六朝道教研究》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

序章 六朝士大夫的精神生活

前言

一 由汉代至六朝的展开

二 六朝式精神的诸相

三 士大夫的自我变革

第一部分 从汉走向六进行朝

第一章 党锢与学问

前言

一 东汉的太学

二 党锢与太学

三 何休的立场与方法

四 何休与清流思潮

结语

第二章 真人与革命

前言

一 汉魏禅让革命之际的真人

二 真人赤精子

三 白水真人

四 《太平经》与真人

结语

第二部分 范氏研究

第三章 范宁的学问

前言

一 范宁的出发点

二 理想主义的挫折

三 《谷梁传集解》的成书

四 范宁的门阀观

结语

第四章 关于踞食论争

前言

一 踞食论争的背景

二 踞食论争的经过

三 踞食论争与范氏诸人的思想

第五章 范晔和刘知几

前言

一 刘知几对《后汉书》的批判

二 在狱中与诸甥侄书

三 刘知几对《后汉书》的批判

四 范晔的“意”

第六章 范晔与东汉末期

前言

一 逸民与党人

二 正道与权道

结语

第三部分 沈约研究

第七章 沈约的传记与生活

前言

一 吴兴沈氏

二 出生与父亲之死

三 西邸的谈客

四 绝望的时期

五 梁朝政治下的晚年生活

暂且的结语

第八章 沈约的思想

前言

一 沈约的社会思想

二 沈约的社会思想

三 沈约的精神生活诸相

四 沈约的世界观

结语

第四部分 颜氏研究

第九章 颜之推论

前言

一 江南贵族社会的悲惨结局

二 颜之推的江南社会批判

三 颜之推与华北社会

四 颜之推与学问

五 作为政治人的颜之推

结语

第十章 颜师古的《汉书注》

前言

一 颜师古以前的《汉书》学

二 颜师古的《汉书》之学

结语

第五部分 六朝人与宗教

第十一章 师受考

前言

一 明师·口诀

二 先师郑君

三 抱朴子学谱

结语

第十二章 中土边土的论争

前言

一 唐代初期的天竺中土说

二 天竺中土说的形成

三 是夷夏还是戎华

结语

第十三章 夷夏论争

前言

一 《夷夏论》的构成

二 顾欢的立场

三 论争的展开

结语

第十四章 中国的排佛论的形成

前言

一 僧祐《弘明论后序》

二 《颜氏家训·归心篇》

三 道宣与傅奕

第十五章 六朝时代对《孝经》的接受

前言

一 作为幼童课本的《孝经》

二 作为宗教经典的《孝经》

三 纬书与《孝经》

四 《孝经》的随葬

结语

后记

人名·书名·作品名索引

译后记

六朝精神史研究(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是2012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日] 吉川忠夫。

得书感谢您对《六朝精神史研究(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海洋史研究(第11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第11辑。
海洋史研究(第13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第13辑。
口述史研究(第3辑) 电子书
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3辑。
海洋史研究(第12辑) 电子书
本书主要探讨了近代基督教、国际法在亚洲的传播及其对各国经济和政治发展、国家转型的重要作用与影响,近代早期越南与日本关系、越南明乡人与地区发展,西班牙对日通商、中英茶叶贸易与澳门问题、中国与大洋洲地区新辟海上航路,清代海防舆图,藏人首部世界地理著作《世界广说》,朝鲜、日本对中国海盗、海军等情报的搜集,《申报》记者对光复初期台湾的全方位观察,海盗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等。
欧美史研究(第2辑) 电子书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欧美近现代史学科2016-2017年在国内完成的成果汇集。本书为系列文集的第2辑,共收入12篇文章,基本上是已发表过的。这些文章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或属于国内前沿问题,或是涉及国计民生的热门课题,或在传统研究领域内有所突破。这些成果,既是对过去研究的一种思考与总结,也有利于推动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