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非公益性捐赠激励研究

中国企业非公益性捐赠激励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梳理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年报慈善数据,发现企业非公益性捐赠已成为中国企业慈善捐赠主体。

内容简介

全书从企业慈善动机判断入手,明确企业非公益性捐赠性质和激励缺失,探索政策激励工具从企业公益性捐赠植入企业非公益性捐赠的可行性、适用性和有效性。最终,构建中国企业非公益性捐赠激励机制,基于共同富裕理念归纳第三次分配视角下企业非公益性捐赠模式并提出激励对策。

作者简介

作者朱锦程,江苏南京人,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元智大学人文社会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企业慈善和文化治理等。先后在《社会科学战线》《福建论坛》和《学术论坛》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概念、问题、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概念

二 研究问题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之处

第三节 企业慈善行为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 企业慈善行为理论研究

二 企业慈善行为激励研究

三 企业慈善行为研究述评

第一章 企业慈善动机研究:“红领巾”还是“绿领巾”

第一节 企业慈善动机的历史演变:从社会契约到经济理性

一 国外企业慈善动机的历史演变

二 国内企业慈善动机的历史演变

三 企业慈善动机历史演变中的价值转换与利益分化

第二节 企业慈善动机的主要类型

一 经济理性慈善动机

二 社会契约慈善动机

三 政治嵌入慈善动机

四 制度规范和社会同构慈善动机

五 伪善型慈善动机

第三节 企业慈善动机的实证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差异性分析

一 非公益性企业慈善动机捐赠数据的差异性分析

二 公益性企业慈善动机捐赠数据的差异性分析

三 非公益性与公益性企业慈善动机的差异性比较

第四节 企业慈善动机的案例研究:基于访谈个案的分析

一 企业慈善动机的混合性或交叉性研究

二 企业慈善动机的多维判断

第二章 企业慈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与价值判断研究

第一节 企业慈善行为研究

一 国外企业慈善行为研究

二 国内企业慈善行为概述

三 国内外企业慈善行为的差异性比较

第二节 影响企业慈善行为的相关因素

一 影响企业慈善行为的外部因素:制度环境

二 影响企业慈善行为的内部因素:自身团队

三 影响企业慈善行为的其他因素:捐赠成本与预期风险等

四 国内外企业慈善行为的影响因素比较

第三节 企业慈善行为的利益指向、性质属性和价值判断

一 中国企业慈善行为的利益指向与捐赠性质

二 企业慈善行为的基本价值判断

第三章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企业捐赠理念的路径演变与激励认识比较

一 企业捐赠理念的路径演变:从公益性到非公益性

二 公益性和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认识研究

第二节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理论:战略性企业慈善理论

一 西方战略性企业慈善理论的基本思想

二 战略性企业慈善理论分析与借鉴

三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研究的理论根源

第三节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模式: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

一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梳理:战略性、边缘型和紧缩型

二 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模式确定

第四节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慈善效果与激励效应分析

一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慈善效果:整体公益性

二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慈善效果评价

三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效应分析

四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慈善效果与激励效应的利益平衡

第四章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工具的参照研究

第一节 国外企业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工具参照

一 企业所得税政策

二 结转税制度

第二节 国内企业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工具参照

一 税收优惠减免政策

二 行政动员或政治动员

第三节 国内外企业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工具差异化比较

一 企业慈善行为的税收优惠政策差异化

二 企业慈善行为方式的税收减免差异化

三 国内外企业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工具的差异化比较

第五章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缺失与导入

第一节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缺失

一 关于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指向不当

二 针对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工具缺乏

三 围绕非货币性企业慈善行为的激励措施欠缺

第二节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导入研究

一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导入的价值分析

二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导入理念

三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导入的相关性研究

第三节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导入的政策伦理维度

一 社会公平的维度

二 社会公益的维度

三 弱势群体的维度

第六章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工具、激励检验和激励性规制

第一节 税收政策作为激励工具的有效性分析:基于上市公司数据

一 政策依据和资料来源

二 企业应交税费与企业慈善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三 政府干预与企业慈善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四 税收政策促进企业慈善行为的交互效应分析

第二节 特许经营制度作为激励工具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分析

一 特许经营制度作为激励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二 特许经营制度作为激励工具的适用性分析

三 特许经营制度引导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探索:个案研究

四 特许经营制度激励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的实证检验与理论演绎

一 税收政策引导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实证检验

二 特许经营制度引导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理论演绎

第四节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性规制研究

一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规制的理想类型

二 激励规制程度与企业非公益性捐赠的耦合性分析

三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规制的负面效应:规制俘获

第七章 企业慈善行为研究新动向、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转向和影响效应

第一节 《慈善法》颁布后的企业慈善行为研究新动向

一 慈善行为市场化研究

二 企业慈善行为具有明显的同群效应和跟风现象研究

三 企业慈善行为、消费者意愿与营销慈善的关系研究

四 关于新出台和修订的慈善政策法规研究

五 企业捐赠税收减免激励新政策研究

六 企业慈善观念转变的研究

第二节 《慈善法》颁布后非公益性企业慈善捐赠行为进展——访谈个案研究

一 访谈个案之一:某大型知名外企

二 访谈个案之二:某新兴行业民企

第三节 《慈善法》颁布后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转向

一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主体转向:从大型国企到大型民企

二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操作转向:从组织动员到市场化运作

三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模式转向:从货币捐赠到商业捐赠

第四节 《慈善法》颁布后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制度和慈善榜影响效应

一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影响效应:政策维度

二 权威性慈善榜影响效应:第三方维度

第八章 新政策环境下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机制完善

第一节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的目标设定与路径选择

一 激励目标设定:引导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实现公益效果

二 多维度下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路径选择

第二节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新兴激励工具探索

一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新兴激励工具梳理

二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工具的优化组合

三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工具的效力评估

第三节 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理念变革

一 推动企业非公益性捐赠的战略性、可持续性

二 强化企业非公益性捐赠的有效性、操作性

三 促进企业非公益性捐赠的有序性、合理性

第九章 第三次分配视角下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模式研究

第一节 共同富裕理念与第三次分配理论

第二节 第三次分配理论与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

第三节 第三次分配视角下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模式分类

一 企业“善经济”行为

二 企业投资慈善行为:影响力投资

三 企业营销慈善行为

四 企业互惠慈善行为

第十章 新政策环境下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对策研究

第一节 明确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目标

一 推动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整体市场化

二 增进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公益性效果

三 健全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外部制度保障

第二节 完善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方案

一 转向基于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指向

二 完善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配套激励措施

第三节 提升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效力

一 基于法律法规的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效力的提升

二 基于税收政策的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激励效力的提升

三 基于特许经营制度的非公益企业慈善行为激励效力的提升

四 基于结转税制度的非公益企业慈善行为激励效力的提升

第四节 优化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激励政策

一 税收政策实现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精准扶持

二 结转税制度契合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政策需求

三 综合性激励政策适当关注企业非公益性捐赠行为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企业非公益性捐赠激励研究是202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朱锦程。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企业非公益性捐赠激励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怎样教非华语幼儿有效学习中文 电子书
本书编写的目的,是向各地国际学校及孔子学院校长、教师、家长、大学讲师、教育学院学生,及对汉字教学有兴趣的人士,介绍幼儿语言的学习序列,以及如何通过高效识字课程,有效教授非华语幼儿学习中文,为培养非华语幼儿识字能力提供具体的指导。
社会保障经济公平的非均衡发展 电子书
探讨了公平与非均衡的界定,并且为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提出了建议。
萨满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 电子书
深入探索萨满了艺术的艺术规律、表现形式等方面。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 电子书
着眼于新型城镇化的社会情境,引入政治过程论并进行本土化修正。
语用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文集,以“语言与传播”为中心,从“语言规划与应用”“语言传播与媒介”“叙事语言与文学”“视觉语言”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书后附创办以来举行过的学术讲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