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巴蜀

烟火巴蜀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位历史地理学者行走江湖的田野笔记。执着探寻双城文化基因,真实还原蜀地民生百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要由作者的杂论、随笔、序跋等组成。主要内容为作者对巴蜀地区风物与历史文化文化的讲述和见解,对历史和社会时事的反思与评价,对一些学术问题的探析与考量。是兼具通俗性与学术性的以巴蜀地方文化为主题的作品。

全书分为“巴风蜀韵”“烟火江湖”“学海泛舟”“品读经典”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述及巴蜀地域历史文化,第二部分则多为作者以个人丰富经历为基础的对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文化传承、教育民生的独到见解;第三部分为作者为学术论著所作序跋集,涉猎广泛而不失严肃学术色彩,第四部分则为数篇书评,不仅对学术作品深度解读,更阐发了自己的深刻观点。

作者简介

作者蓝勇,四川泸州人。现为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历史地理学博士点学术带头人,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家组专家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四川巴蜀十佳优秀教师等称号和荣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另著有《巴蜀江湖菜历史调查报告》。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努力做一个食烟火、讲哲理的巴蜀人

第一辑 巴风蜀韵

巴与蜀,中国双子星座文化的代表

三分天下巴蜀人:成都人·重庆人·老四川人

巴人已远去,巴风依旧存

纵横岭谷中的这群重庆人

回故乡之路——“湖广填四川”与三峡大移民

蜀道难——古人行旅的艰辛与智慧

那些正史决不记载的下层生活百态(一)——船夫、纤夫们的灰色生活

那些正史决不记载的下层生活百态(二)——清代的救生捞尸水手

历史学与重庆人文精神的培养

武隆:北纬30度的奇幻山水与人文杰作

从“貌多蕞陋”到“巴蜀美女”——古今巴蜀人体质容颜嬗变

第二辑 烟火江湖

中国辛辣文化与辛辣革命

天下第一锅:重庆火锅

五笑川菜分家者

饮食江湖的灰色内幕

“孤岛城市化”的后遗症忧虑

中国当代“造坝运动”的历史反思

警察持枪站岗的俄罗斯图书馆

风口浪尖日本行有感

由“温汤”名字归属引发的思考

为何长江流域出美女?

明清国家重大工程与地方官民的爱恨情仇

华南虎事件与历史学者的责任

仅一人懂的“绝学”是怎样的学问?

中国古代的历史逻辑与逻辑学误区

高校生男女比例变迁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我的教育梦:“精准学习”下中等教育的“大瘦身”

第三辑 学海泛舟

留住悠悠千古三峡的岁月——《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序

区域历史的别样表述——《重庆历史地图集》序

江湖很热闹,但也混乱无序——《巴蜀江湖菜历史调查报告》序

读万卷书,更行万里路——《中国人文田野》发刊词

封闭下的挑战与拓进——《西南史地》(第一辑)发刊词

搜罗古代重庆历史的载体——《稀见重庆地方文献汇点》序

外国人笔下的巴蜀大地——山川早水《巴蜀旧影》中译本再版序

巴蜀荆楚共同的心灵家园——“麻城孝感乡现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

巴渝文化的活态见证——《活在重庆的宝贝》序

边域治理的文化智慧——《历代王朝治理广西边疆的策略研究》序

边域高原垦殖的历史反思——《云贵高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变迁(1659—1912)》序

地域的异动与传统的传承——《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序

一部中国世俗石刻的编年史——《大足石刻编年史》序

民族历史文化的现代性思考——《明至民国时期纳西族文化地理研究》序

生态文明的个案反思——《生态文明的历史借鉴:以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分布变迁为中心的考察》序

僰道向西——《发现天宫山》序

蒲兰田:一位值得我们纪念的西方人——《〈峡江一瞥〉译补图注》序

三百多年前西南风土的琐碎记录与现代诠释——《边州闻见录校补图注》序

第四辑 品读经典

从地理环境·生产力·生产关系看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倒置与回归——兼评李伯重《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

从历史技术与环境互动的角度解剖中国西部——评《环境与技术选择——清代中国西部地区农业技术地理研究》

连续地理剖面的新切入点探索——评鲁西奇《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

一部富有时代特色的区域通史——《重庆通史》评介

红烧《水煮重庆》

烟火巴蜀是2021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蓝勇。

得书感谢您对《烟火巴蜀》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历史人类学的旨趣.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历史人类学的英文名称为HistoricalAnthropology。历史学是其学科本位,概括来说,是借鉴人类学家参与观察的方法,走出书斋,走向田野,以对传统史料的掌握为基础,搜罗地方文献,族谱、碑刻、契约、文书、仪式、传说……试图从对具体语境的文本的阐释中,尝试对一统的中国文化中存在的地域差异进行解释,说明一个个的“地方”是何时、如何被整合进统一的中国的。具体地讲,历史人类学的学术史、基本概念究竟
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 电子书
“中国”是不同区域“化学反应”的结果。
女性与亲情文化.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本书基于作者及其亲族长辈的亲身经验、经历,结合地方文献,探讨了较广泛地存在于湘东南一带的“讨鼓旗”习俗,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人类学逻辑。并延伸探讨湘东南一带迥异于北方民歌《小白菜》流传地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女性对于不同类型子女(丈夫与前妻所生子女、本人与前夫所生子女)的亲情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人类学与历史文化地理理念,提出“亲情的地域类型”学术概念。这一概念可望在其他地域的同类研究中加以推广。
中国政治思想史(套装共3册):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元明清卷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