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期焦点:数字资本与个人的全面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时代为坐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为理论指导,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观照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与现实两个维度切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的热点、难点、痛点,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对拓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大有裨益,为学界同仁对对相关问题提供参照。
本书共有13篇文章,分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党史党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究”“文化与现实研究”五大板块,涉及数字资本与个人的全面发展、资本逻辑批判的三重向度、“学习强国”平台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两个结合”赋能思政课、实证视角下的高校劳动教育、人学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三维考量等论题。
作者简介
编者欧阳恩良,湖南隆回人,史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党的建设,主持并完成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6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数字资本与个人的全面发展
一 数字资本兴起凸显人的地位
二 个人智力的发展与限度
三 个人社会关系的发展与限度
四 结语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资本逻辑批判的三重向度
一 《手稿》中资本逻辑批判的本体论向度
二 《手稿》中资本逻辑批判的认识论向度
三 《手稿》中资本逻辑批判的价值论向度
四 余论
“贫困”如何产生: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认知差异
一 困境:“贱民精神”何以产生
二 反思:黑格尔从诠释“市民社会”到消灭“贱民精神”
三 超越:马克思从“阶级对抗”视角诠释贫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学习强国”平台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 “学习强国”平台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回溯
二 “学习强国”平台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三 “学习强国”平台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四 “学习强国”平台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化策略
五 结语
“两个结合”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进路
一 “两个结合”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回溯
二 内生逻辑:“两个结合”内在要求开创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 内化逻辑: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能够深化对“两个结合”的理解
四 内容逻辑:“两个结合”是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 内需逻辑:“两个结合”与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六 结语
系统思维视域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一 运用系统思维分析“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中的价值意蕴
二 运用系统思维诊断“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现实困境
三 运用系统思维探索“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实践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研究
一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述评
二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
三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
四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党史党建研究·
民主党派职能和内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一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职能认识的演进历程
二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职能认识的演进逻辑与基本经验
三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职能认识历程的现实启示
四 加强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必然性
五 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
六 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制度建设的成就
七 新时代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制度的思路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三重逻辑论析
一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生成逻辑
二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
三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逻辑
四 结语
实证视角下的高校劳动教育:传统革命精神的融入与应用
一 马克思的劳动思想
二 党史中的劳动精神对新时代的意义
三 学生劳动状况的调查
四 党史对劳动课的启示
五 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究·
论人学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一 西方现代化理论演进中的人学元素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化进程中人之作用的揭示
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体现了人学理论的时代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
一 主要依据: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
二 理论供给:本质要求论、鲜明特征论、重大原则论、特色内涵论、战略安排论、重大关系论
三 基本原则:育人与育才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重点论与系统论相结合
四 结语
·文化与现实研究·
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三维考量
一 中华文明创新性的理论之维
二 中华文明创新性的政党之维
三 中华文明创新性的实践之维
四 结语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2024年第1期总第11期)是202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欧阳恩良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2024年第1期总第11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