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古社会经济史论稿

中国中古社会经济史论稿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李天石教授《中国中古社会经济史论稿》涉及敦煌吐鲁番文献、六朝史、唐宋史,具有高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中国中古社会经济史论稿》是作者李天石教授在中古经济史研究领域的论文集,是作者从事史学学习与探索四十年以来陆续写就的,大多已在中外正式刊物或出版物上发表过。本书内容大体涉及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二是关于六朝史;三是关于唐宋史。这几方面大体上反映了作者在史学领域学习与探索的范围。此外,本书还收录了部分序跋、书评、学术综述类文章。本书主题广泛,论述深刻,视野开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敦煌所出卖身、典身契约年代考

一、《丙子年阿吴卖儿契》(S3877)

二、《癸卯年吴庆顺典身契》(P3150)

三、《乙未年赵僧子典儿契》(P3964)

四、《辛巳年何通子典儿契》(北图余字81号)

敦煌吐鲁番汉文文献中的奴婢资料及其价值

敦煌吐鲁番汉文文献中奴婢资料的再整理

一、敦煌汉文文献中的奴婢资料

二、吐鲁番文书中的奴婢资料

三、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所发现的奴婢资料

略谈敦煌、吐鲁番经济文献研究

从睡虎地秦简看秦朝奴隶与唐代奴婢的异同

从张家山汉简与唐律的比较看汉唐奴婢的异同

三至五世纪鄯善王国水利法初探

试论三至五世纪鄯善王国奴隶制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鄯善王国奴隶的法律地位

二、关于对奴隶的处罚权、杀奴权问题

三、关于鄯善国奴隶劳动的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问题

试论曹魏士家制度对中古贱民身份制的影响

从出土文献看六朝时期西北地方法的特点

一、出土文献所反映的西北诸政权法制特点

二、出土文献反映的西北诸政权户籍法

三、出土文献反映的西北诸政权奴隶身份法

西凉大姓略考

论北魏时期良贱身份制的法典化

试论中国中古籍账中贱口登录形式的演变

壹 唐代良贱身份登录的主要形式

贰 秦汉至魏晋时期贱口登录形式之演变

一、秦汉时期贱口登录形式的演变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贱口登录形式的演变

试论南朝奴客的身份问题

萧衍覆齐建梁考论

略论侯景之乱中梁人的向背及奴婢的作用

从判文看唐代的良贱制度

唐代的官奴婢制度及其变化

试论两税法对唐代私奴婢的影响

从唐律与罗马法的比较看唐代奴婢的身份地位

一、罗马奴隶与唐朝奴婢来源的比较

二、罗马奴隶与唐朝奴婢法律地位的比较

三、罗马奴隶与唐朝奴婢“个人权利”的比较

(一)缔约权

(二)取得债权

(三)继承权

(四)宗教信仰权

四、罗马法奴隶解放与唐律令奴婢放良的比较

五、简短的结论

论唐律与罗马法关于奴婢、奴隶规定异同的历史根源

唐宋奴婢的雇佣化趋势及中古良贱制的消亡

一、唐代法定奴婢身份与雇佣者的异同

二、唐代中后期奴婢的雇佣化趋势

三、宋代奴婢雇佣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及其意义

唐代中后期奴婢掠卖之风的盛行及其原因分析

中古门阀制度的衰落与良贱体系的瓦解

一、中古门阀世族贵族体系与中古良贱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同步性

二、中古门阀世族贵族体系与中古良贱体系在唐前期的情况

三、中古门阀世族贵族体系与中古良贱体系在唐宋之际的瓦解

从身份制度看中国中古社会的变迁

一、序言

二、概说中国古代身份制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三、儒法不同的身份等级观念及秦汉身份等级制的特点

四、皇权与士族的矛盾与妥协:中古身份法形成的背景

五、唐代良贱身份制与儒家宗法父家长制

六、略说唐宋变革之后的中国身份制度及其特点

七、结语

论唐宪宗元和年间社会经济的整顿与发展

略论唐宪宗平定藩镇的历史条件与个人作用

唐宪宗与韩愈谏佛骨事新论

略论元和年间唐宪宗对吏治的整顿

论唐宪宗元和年间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一、元和初中期唐吐友好关系的恢复、发展

二、唐朝与吐蕃关于“三州”问题的交涉

三、“有意复陇右故地”与元和后期唐吐关系的恶化

试论唐宋时期淮南盐业的发展

一、汉唐的淮盐生产与唐元和年间的整顿

二、宋代淮南盐产量的提高与制盐技术的进步

三、宋代淮南海盐的输出与纲运

四、宋代淮盐生产的管理

五、结语

唐代江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述论

宋夏争夺河西控制权述评

一、宋初河西的形势及宋夏争夺河西控制权的原因

二、宋王朝对河西的经略

三、西夏攻占河西的方略

四、宋朝丧失河西控制权的原因及其影响

从《天盛律令》看西夏转运司与地方财政制度

一、水利管理中的转运司与地方财权

二、赋税簿册监管与转运司的地方财权

(一)纳租簿册的管理权

(二)赋税簿册的审核权

(三)地方政府的年终赋税簿册审核

三、宋夏转运司地方财权的比较

(一)督征与亲临

(二)财经监管

四、结语

论宋代江淮的漕运

一、北宋立国与江淮漕运的关系

二、江、淮两浙发运使、司设废

三、江、淮两浙发运使的职责

四、江、淮六路发运使的任用与管理

五、江淮漕粮的增加与民众的重负

北宋东京蔬菜种植土地分布影响因素考察

历史视野下江苏的率先发展

《通典》评介

一、杜佑的生平及《通典》的编撰

(一)杜佑的生平

(二)《通典》的编撰

二、《通典》的主要内容及编撰方法

(一)《通典》的主要内容

(二)《通典》的编撰方法

三、《通典》的价值和影响

(一)《通典》的史学价值

(二)《通典》进步的历史观

(三)《通典》的影响及研究

《通志》评介

一、郑樵的生平与《通志》的编纂

(一)郑樵的生平

(二)《通志》的编撰

二、《通志》的主要内容及编纂特点

(一)主要内容

(二)编撰特点

三、《通志》的评价及版本

(一)《通志》的史学思想

(二)《通志》的价值

(三)《通志》的版本

《文献通考》评介

一、马端临的生平及《文献通考》的撰著

(一)马端临的生平

(二)《文献通考》的撰著

二、《文献通考》的主要内容及编纂特点

(一)主要内容

(二)编纂特点

三、《文献通考》的评价与版本

(一)《文献通考》在史学史上的地位

(二)《文献通考》的思想价值

(三)《文献通考》的影响

(四)《文献通考》的版本

《中国中古良贱身份制度研究》前言

《六朝文化概论》序

一、“六朝”的历史概念

二、“六朝文化”的内涵

三、“六朝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唐宪宗传》序

《西域出土法律文献比较研究》序

《南京通史·隋唐五代宋元卷》绪论

《江苏通史·宋元卷》导论

冯兴振《天下汉风》序

李恒全《战国秦汉经济问题考论》序

李济沧《东晋贵族政治史论》序

杨心珉《钱货可议——唐代货币史钩沉》序

夏仁琴《南唐历史文化研究文集》序

李常生《苏轼行迹考》序

王志高《张暄研究》序

张宪华《皖江文献丛稿》序

许辉、蒋福亚《六朝经济史》评介

王永平《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评介

近年来唐代贱民制度研究综述

一、对唐代部曲的研究

二、对唐代奴婢的研究

三、对唐代其他贱民的研究

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

后记

中国中古社会经济史论稿是2020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天石。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中古社会经济史论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