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与文化

佛教思想与文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佛学专家姚卫群教授深入研究佛教文化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佛学研究专家姚卫群教授关于佛教文化和思想的论著。内容涉及“佛教的基本义理”、“佛教与中国”、“佛教与其他思想流派的关系”、“佛教与社会”等等。佛教文化影响广泛,思想博大精深,姚教授对佛教的义理、人物、流派、历史和文献等都深有研究,尤其对印度佛教着力较重,他的研究在近年来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姚卫群,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与道教教研室主任,哲学博士。祖籍江苏启东,1954年4月28日生于江苏徐州。现主要在北京大学从事佛教、东方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曾赴荷、奥、英、法、德、日等国作学术研究或访问演讲。出版《佛学概论》、《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印度哲学》等著作六部,发表论文八十余篇。著作曾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前言

(一)佛教的基本义理

初期佛教基本教义中的“空”观念

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

佛教的“涅槃”与“世间”关系观念

佛教的“有为法”与“无为法”观念

佛教中的“性空”与“识有”观念

佛教中的“心性清净”与“如来藏”思想

佛教中观派的“不生”观念

(二)佛教在中国

《坛经》与般若思想

三论宗创立者吉藏与般若中观思想

汉文佛教大藏经中的两部“外道”文献

关于玄奘所译的《胜宗十句义论》的年代

古代汉文佛典中的“同词异义”与“异词同义”

古代汉文佛典对婆罗门教思想的记述

汉译佛典中“心”的主要含义及其在中国佛教中的使用

(三)佛教与其他思想派别

佛教哲学的否定型认识及其与婆罗门教哲学的渊源关系

佛教阿含类经中记述的“六师”思想

从“常”与“无常”观念看婆罗门教与佛教的基本教理差异

从《百论》中佛教对“外道”的批驳看中观派的理论特色

《成唯识论》中的唯识空观及其对“外道”的批判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奥义书思想

佛教的“如来藏”思想与婆罗门教的“我”的观念

奥义书与大乘佛教中相关思想比较

(四)佛教与社会

佛教思想与当今世界的若干问题

佛教等宗教派别的伦理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

禅宗的“佛法在世间”思想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

佛教的人生现象观念

佛教的学术研究和大学教育

(五)综合

印中伦理思想比较

佛教与基督教的“神”观念比较

印度古代哲学与宗教的密切关联

古印度哲学中的“智慧”与“解脱”

内容简介

佛教思想与文化是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姚卫群。

得书感谢您对《佛教思想与文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闽台佛教慈善组织运作模式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社会交换作为理论视角,探讨闽台两地不同佛教慈善组织在组织身份建构、资源动员,以及服务输送等诸多方面的异同,在动态分析闽台佛教慈善组织所从事的社会慈善公益活动的基础上,考察闽台两地佛教慈善组织的运作模式。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是关于文化力量的形成机制、作用机理和社会影响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中国思想简史 电子书
本书是日本哲学家武内义雄所作的中国哲学思想史论著。
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以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取径,研究有明一代最重要的学术运动——阳明学的兴衰。
卢梭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回归自然”是卢梭全部思想的核心,“自然”“自由”“情感”是理解其核心思想的关键词和经纬线,而这三者又是贯穿西方近现代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研究卢梭的美学思想,应在由“自然”“自由”“情感”所构成的现代性问题关联域中做整体考察。本书以启蒙时代的文化及美学思潮为背景,探讨卢梭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概貌、潜在逻辑体系、主要理论范畴、现代价值阐释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而探究其对于当下美学与文化建设的正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