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宗教学系资深教授姚卫群关于佛教与印度文化的新力作。
内容简介
从印度哲学思想、佛教与婆罗门教思想比较、中印文化思想融汇、佛教与现代社会发展等四个角度,展示出佛教思想根源于印度哲学,并在发展过程中与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交融互生的特点。
作者简介
作者姚卫群,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与道教教研室主任,哲学博士。祖籍江苏启东,1954年4月28日生于江苏徐州。现主要在北京大学从事佛教、东方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曾赴荷、奥、英、法、德、日等国作学术研究或访问演讲。出版《佛学概论》、《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印度哲学》等著作六部,发表论文八十余篇。著作曾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一 印度哲学思想
印度宗教哲学的发展线索与重要特点
古印度三大宗教的核心哲学理念及其差别
奥义书思想及其与婆罗门教六派哲学的关联
古印度哲学中的“真假”与“善恶”观念
吠陀奥义书中确立的婆罗门教的基础观念
印度古代哲学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观念
印度古代宗教哲学中的思维方式
古印度的“禁欲”与“享乐”观念
“轮回”与“解脱”
古印度佛教的四姓平等观及多元倾向的思想体系
二 佛教与婆罗门教思想比较
佛教的法类别论与胜论派的句义论比较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事物形成观念
佛教的“二谛”与婆罗门教的“二知”
佛教与弥曼差派中的神观念比较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社会人生观念比较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无明”观念比较
佛教与婆罗门教中的否定形态的思维方式
《瑜伽经》与禅定
三 中印文化思想融汇
古代汉文资料对佛教外印度哲学研究的意义
玄奘法师译籍中涉及的“外道”思想
道安对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促进及现代启示
佛教的戒律及其主要发展线索
《坛经》与佛教的“空”观念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与禅宗的发展
舍利与佛塔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本无”及“本无异”之说与般若经中的“空”观念
南朝佛教中的“师说”与相关印度佛典
罗什的般若中观译典对国人了解“空”的意义
四 佛教与现代社会
人间佛教思想在印中佛典中的重要表述和现实意义
药师思想与健康社会
新世纪的都市寺院发展
佛教思想与世界的和平与和谐
佛教思想与印度文化是201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姚卫群。
得书感谢您对《佛教思想与印度文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