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五十年(1895—1945):媾和·书愤·明耻

甲午五十年(1895—1945):媾和·书愤·明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重温这段民族的屈辱史和奋斗史,在今天不无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甲午风云五十年,精选珍贵史料。呈现两岸视角,尽显历史细节。

甲午战败,对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次事件,更是在随后演变成了一种文化心理。由战败而媾和,由媾和而愤懑,由愤懑而知耻,最终起身反抗,这一系列的历史发展,在1895年到1945年这段时期充分展开。

作者简介

编者陈占彪,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巴黎第十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当代文化、汉文化圈国家与中国关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千古伤心过马关

宣战

对清国宣战诏书

对日本宣战上谕

媾和

〔日〕陆奥宗光著,龚德柏译:乙未中日谈判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议款篇

中日《马关条约》

广岛问答

中国媾和使节会谈纪要

与日相伊藤问答节略

伊藤博文与伍廷芳问答节略

马关问答

五次问答节略

使相遇刺纪实

书愤

丘逢甲:台事诗

刘永福:离台

康有为:中日和约书后

邹增祜:闻和议订约感赋三首

顾森书:马关和方退庐作二首

吴德功:割台有感

陈季同:吊台湾七律四首

张秉铨:哀台湾四首

毛乃庸:赤嵌城

朱国华:与友谈乙未事有感

王松:排闷(三首)

谢道隆:割地

吴昌言:口占

曹润堂:有感

谭嗣同:有感

黄遵宪:马关纪事五首

黄遵宪:台湾行

康有为:过马关

吴汝纶:过马关

严修:马关遗恨

张謇:东游纪行

吴保初:乙巳游日本绝句

于右任:舟入马关再咏

剥果:舟过马关有感

悔余:过马关望春帆楼感赋

马小进:过基隆有感

梁启超:二十五日舟泊马关

一雁:过马关

佛矢:马关

度青:过马关

步其诰:马关望春帆楼

连横:东游杂诗

龙赓言:马关

孙景贤:马关东发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靳云鹏:春帆楼留别日本诸友时值大风雪

柯劭忞:马关春帆楼

王晋卿:马关

苏绍章:八月六日抵马关凭眺景色口占三截句

马为珑:登马关春帆楼

石屋:百字令

熊希龄:基隆港远望不胜感愤口占二绝

庄玉坡:马关

许世英:廿六年七月返任十八日过马关

鞠普:过马关

李元晖:过马关望春帆楼追怀先文忠公

梁寒操:志愤

启明:过马关

明耻

“四一七”国耻

全台绅民致中外文告

余清芳谕告文

中国台湾同志会在厦第一次宣言

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为纪念《马关条约》四十六周年宣言

在渝台胞为《马关条约》签订四十七周年纪念上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致敬电

在渝台胞为《马关条约》签订四十七周年纪念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致敬电

康泽:光复台湾——专为签订《马关条约》四十七周年纪念而作

章渊若:我们应如何认识台湾

《时事新报》:“岛耻纪念日”之言

林海涛: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林啸鲲:如何领导台湾革命工作

台湾革命同盟会为《马关条约》四十八周年纪念宣言

台湾革命同盟会告祖国同胞书

宋斐如:如何收复失地台湾——血浓于水台湾必须收复

台湾党部为《马关条约》四十九周年纪念告国内外同胞书

台湾革命同盟会为《马关条约》四十九周年纪念宣言

丘念台讲述,吴德源笔记:台湾的割让和不灭的民族精神

台湾革命同盟会宣言

《台湾民声报》创刊词

《大公报》社论:《马关条约》五十年感言

台湾革命同盟会为《马关条约》五十周年纪念宣言

李万居:《马关条约》五十周年纪念的意义

陈仪:甲午之役的教训

王泉笙:台湾亟待解放

宋渊源:台湾原是我们的国土

谢南光:用血汗洗刷《马关条约》的耻辱

“六一七”国耻

“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在“始政式”上的致辞

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始政式”上的祝词

台湾革命青年团为“六一七”台湾耻辱纪念日事致中国民众书

台湾民众党反对“始政纪念日”抗议书

刘峙:怎样解放台湾同胞——为光复台湾运动而作

陈联芬:给革命的台湾同胞

谢南光:收复台湾与保卫祖国

徐醒民:纪念“六一七”与台湾光复运动

《新华日报》社论:台湾,回到祖国来

台湾革命同盟会为纪念“六一七”台湾沦陷日宣言

台湾革命同盟会为纪念“六一七”台湾沦陷四十八周年宣言

吴铁城:台湾归来

谢东闵:台湾收复后的问题

中国国民党直属台湾党部:纪念“六一七”台湾沦陷四十九周年宣传大纲

《中央日报》短评:台湾沦陷四十九周年

《东南日报》社论:收复台湾

丘念台:怎样纪念台湾沦陷四十九周年

李友邦:开罗会议后之台湾问题

郭薰风:共同努力收复台湾

林学渊:对台湾同胞的希望

陈齐瑄:规复台湾应有的认识与努力

周召南:“六一七”史话

《中央日报》资料组:沦亡半世纪的台湾

李友邦:纪念“六一七”的意义与任务

蒋浩如:收复台湾解放台湾

叶炯:加紧收复台湾

李万居:确立台湾的法律地位

李万居:台湾沦陷五十周年纪念感言

谢南光:最后的“六一七”纪念日

台湾沦陷五十年——为“六一七”宣言

鉴史

记三百年前中东使臣问答语

日本大将军致明总兵书

日本大将军谕帖

日本要明七约

节录通鉴辑览

附录 日本国诗史略

后记 饮胆枕戈期异日

甲午五十年(1895—1945):媾和·书愤·明耻是2019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陈占彪 编。

得书感谢您对《甲午五十年(1895—1945):媾和·书愤·明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英美军事战略同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1919—1945 电子书
本书基于美、英、德等多国原始档案,详细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英美两国的军事战略发展,以及两国军事战略同盟关系的形成基础及确立过程。
“合道而行”:明遗民的人生定位与价值追寻 电子书
明朝覆亡后,明遗民与清廷展开了近半个世纪的政治较量,这既是明遗民与清廷的互动、磨合过程,也是明遗民坚定立场经受时间的消磨、冲淡过程。其间,明遗民虽有强烈的身份认同自觉,从身体和精神上坚持忠于故国旧君,且刻意塑造自我,但生活的困顿、精神的苦闷,逼迫他们不断探索其人生的“合道而行”。因此,在治生实践、社会交往方面,明遗民呈现多种样态;在面对“道”的考量方面,他们更加“惟重末路”,重新构建在清朝生存的合
日本农协的三个面相:战后三十年发达史考察(1945~1975) 电子书
揭示出日本农协的三个面相,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战略与战术的历史 电子书
本书是J.F.C.富勒这位军史大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的总结性著作。
同光年间湘淮分野与晚清权力格局变迁(1862~1895)(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在晚清中央和地方权力格局的研究中,突破学界流行的“督抚专政”“内轻外重”观点的范围,力求从更客观、多元的角度来认识这段历史的多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