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责任”的帝国:近代日本的扩张与毁灭(1895—1945)

“无责任”的帝国:近代日本的扩张与毁灭(1895—1945)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4条线索,全景式呈现日本帝国兴衰起落的50年。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近代日本如何扩张和毁灭的历史,时限上起1895年,下至1945年。从四条线索(内政、外交、战争、历史人物)出发,揭露对外扩张和自我毁灭,这一明一暗、并列前行、交互作用的双重历史进程。

支撑日本对外国扩张的思想逻辑是什么?导致自我毁灭的制度根源又是如何?天皇、政治家、官僚、民众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本书旨在揭示日本帝国形成、发展和崩溃的轨迹,分析诸多历史现象背后的特殊性与逻辑关联,让事实自己说话。

作者简介

作者商兆琦,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东京大学博士,历任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埼玉大学非常勤讲师。专业方向为日本近代史、政治思想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近代日本的成功与挫折

第一章 明治的遗产(1895—1912)

一 天皇制的双重性格

昭和天皇怒斥田中义一

二二六兵变与昭和天皇

“圣断”投降

天皇制的双重性格

二 多头一身的怪物(上):元老、内阁与官僚

“太平洋很辽阔”

多头一身的怪物

作为国家机轴的天皇

“超宪法”的权威——元老

“走马灯”的内阁

稳固的官僚集团

三 多头一身的怪物(下):政党、议会与军部

政党与众议院

政党的撒手锏

贵族院——保守派的大本营

不断膨胀的军队

军政和军令

军部三大特权

政务与军务的分裂

战前权力结构的缺陷

四 甲午战前的东亚政局

影响深远的甲午战争

“剃刀大臣”陆奥宗光

内阁与政党的对立

甲午战前的国际局势

宗藩关系VS条约体系

甲申政变与《天津条约》

五 大清是怎样输给日本的?

清军出兵朝鲜

言辞上的手脚

陆奥宗光的外交策划

川上操六的军事策动

大清为何会战败?

六 三国干涉与卧薪尝胆

伊藤博文的反对

下关谈判

《马关条约》

三国干涉

日本的应对

卧薪尝胆

七 “暴发户”的战后经营

暴发户

摇摆的政客

驻美公使星亨

板垣入阁与山县阀的诞生

第二次伊藤内阁倒台

松方正义内阁

松方内阁的倒台

伊藤博文的无可奈何

隈板内阁的成立

分赃不均的内斗

“共和演说事件”与星亨造反

政友会成立

八 围绕朝鲜半岛的日俄交涉

大院君与闵妃

闵妃杀害事件

竹篮打水一场空

对朝外交路线的转换

俄国主动妥协

日本备战

“满韩交换”

九 日英同盟

义和团运动与俄国侵占“满洲”

英俄竞争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日本试图占领福建

日英同盟的成立

伊藤博文的“神助攻”

十 日俄开战

俄军撤离

俄军拒绝继续撤离

主权线与利益线

日俄军事力量对比

最后的谈判

开战

偷袭旅顺舰队

陆军进攻

十一 第零次世界大战

旅顺舰队的末路

旅顺要塞的血战

奉天会战

波罗的海舰队的覆亡

总体战

《朴次茅斯和约》

影响

“满洲”门户开放问题

日军最终撤离

伊藤的考量和事件的影响

十二 桂园体制的形成

星亨被刺

原敬出场

桂太郎上台

桂太郎难题

西园寺公望出场

日比谷事件

桂原密约

十三 “一等国”的诞生:日韩合并

日本的强盗逻辑

与列强的利益交换

第一、二次《日韩协约》

海牙密使事件

《第三次日韩协约》

伊藤殒命

日韩合并与“一进会”

十四 明治的落幕与大正的开场

明治天皇与“机要六条”

躺赢的“明治大帝”

明治天皇的角色

八八舰队与二十五师团

帷幄上奏

陆军倒阁

第三次桂太郎内阁

大正政变

第二章 大正时代的光与影(1912—1926)

十五 《千本樱》与大正时代

《千本樱》

政治上的民主主义

民众的崛起

社会文化上的自由主义

民主主义的夭折

十六 辛亥革命与一战的“天佑”

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

日本的如意算盘

割裂中国的阴谋

借款还是出兵

二次革命与日本

日本加入“一战”

日军占领青岛

日本经济的腾飞

十七 “二十一条”与中日关系的转折

山本权兵卫

山本内阁与西门子事件

重出江湖的大隈重信

反政友会势力大集结

“三菱家的大掌柜”——加藤高明

“二十一条”

中国的抵抗

《中日民四条约》

十八 出兵西伯利亚

十月革命与日本的反应

《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打水漂的“西原借款”

出兵西伯利亚的借口

神奇的捷克军团

美国提防日本

日军在西伯利亚

日军被迫撤退

十九 米骚动与巴黎和会

“米骚动”为何发生?

以讹传讹的“女人暴动”

各怀鬼胎的巴黎和会

“十四点和平纲领”与山东问题

联美抗日与和会失败

二十 原敬的梦想

原敬上台

山县有朋的态度

真正的政党内阁

原敬的政治手腕

发三次红包

外交贡献

内政贡献

原敬被刺

二十一 华盛顿体系下的日本

山县去世

对美协调

远东两大问题

《四国条约》

5:5:3

日本的后手

九国公约

山东问题

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二十二 裁军与关东大地震

从奴仆到首相——高桥是清

“蜡烛首相”——加藤友三郎

裁军

关东大地震

屠杀朝鲜人

事后处理

二十三 两大政党制的形成

“最后的元老”西园寺公望

西园寺公望的选择

西园寺公望的决定

地震内阁

虎之门事件

虎之门事件的影响

宪政常道

第三章 昭和时代的暗云(1926—1936)

二十四 昭和的始动

人才内阁与普选

《治安维持法》与普选影响

宇垣裁军

政友会与田中义一

若槻礼次郎内阁

300万日元政治资金事件

朴烈照片事件

昭和的始动

二十五 币原外交与田中外交

“二十一条”之后的中日关系

币原喜重郎是谁?

“中国多心脏论”

从不干涉到干涉

“币原外交”的破绽

“田中外交”

出兵山东和东方会议

第二次和第三次出兵山东

二十六 昭和陆军的形成

暗杀张作霖

东北易帜

昭和陆军的登场

陆军幼年学校

陆军士官学校

陆军大学

巴登-巴登结盟

二叶会和一夕会

二十七 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

天皇震怒与田中义一下台

“雄狮宰相”滨口雄幸

铃木商店的扩张与危机

铃木商店与“震灾票据”

昭和金融危机

金本位

黄金解禁与昭和恐慌

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二十八 统帅权侵犯

伦敦海军会议的起因

日本的计划

海军的分裂

统帅权侵犯

事件结局

法西斯运动

二十九 北一辉的国家改造构想

充满挫折的少年时代

《国体论及纯正社会主义》

北一辉的挑战

北一辉论社会主义

北一辉与中国革命

成为右翼巨头

《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的内政构想

《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的对外构想

三十 石原莞尔的“最终战争论”

石原莞尔的生平

石原莞尔与《法华经》

与东条英机的对立

持久战与歼灭战

最终战争构想

被抛弃的石原莞尔

三十一 关东军的暴走:九一八事变

爆发前夕的危机重重

“满蒙生命线”

万宝山事件和中村大尉事件

消息走漏

用筷子占卜

关东军的“谋略”

朝鲜军越境

内阁的默认

三十二 政党政治的终焉

不抵抗

若槻内阁的倒台

一·二八事变

十九路军抵抗

伪满洲国的成立

犬养毅的态度消极

犬养被刺

政党政治的终结

三十三 孤独的岛国

五一五事件之后

斋藤实是谁?

中国的反抗

李顿调查团

“焦土外交”

国联的应对

退出国联

扭曲的社会氛围

三十四 广田外交

《塘沽停战协定》

中日双方的打算

广田弘毅是谁?

广田的外交策略

“协和外交”

“天羽声明”

“全民族切腹”

“广田外交”的破绽

广田三原则

三十五 “天皇机关说”事件

迫害知识分子

泷川幸辰的刑法论

泷川事件

何为“天皇机关说”?

“天皇机关说”事件

“天皇机关说”成为禁忌

“显教”与“密教”

民众与文化人的知识断层

三十六 帝国的暗杀政治

暗杀的年代

社会不满和反政府情绪

樱会

三月事件

十月事件

血盟团和井上日召

一杀多生

五一五事件

三十七 皇道派的全盛与没落

长州阀时代

田中和宇垣时代

荒木军政

荒木军政的破绽

什么是皇道派?

统制派的形成

三十八 二二六兵变

永田铁山和相泽三郎

相泽事件

皇道派的诉求

相泽事件的影响

二二六兵变

事态发展

兵变结束

三十九 广田弘毅与近卫文麿

二二六的影响

陆军干涉组阁

陆军改革

广田弘毅内阁

日德防共协定

切腹问答

流产的宇垣内阁,短命的林内阁

贵公子近卫文麿

近卫文麿的国际政治观

第四章 走向崩溃(1937—1945)

四十 七七事变

卢沟桥上的枪声

牟田口廉也的独断专行

扩大派与不扩大派

日本对华北的侵略

对华北经济侵略

中国的经济统一

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统一

四十一 全面抗战

淞沪会战

和谈的尝试

石原莞尔的努力

陶德曼工作

南京沦陷

南京大屠杀

转入相持阶段

四十二 北进,还是南进?

国家总动员

近卫改造内阁

“东亚新秩序”

汪精卫出走

平沼骐一郎内阁

三国军事同盟

南进与北进

诺门罕战役

四十三 三国同盟

英、法、苏的虚与委蛇

“欧洲天地复杂离奇”

短命的阿倍内阁

米内内阁

近卫第二次内阁

外相松冈洋右

三国同盟

“四国协约”?

四十四 日美开战前夜

“关特演”

南进

美国禁运石油

日本的长期准备

日美交涉

9月6日的御前会议

四十五 偷袭珍珠港

美国的妥协方案

《赫尔备忘录》

山本五十六的计划

寄希望于美国的懦弱

偷袭珍珠港

事件影响

四十六 转折

《宣战诏书》

英国远东舰队的覆灭

马来半岛战役

菲律宾战役

日本扩张的顶峰

盟军的反击

空袭东京

准备

战斗打响

四十七 胜负已分

瓜岛成为焦点

瓜岛战役

瓜岛海战

“玉碎”与《战阵训》

军事力量的变化

被饿死的日军

跳岛作战

塞班岛战役

菲律宾海海战

四十八 玉音放送与日本投降

国际形势的变迁

东条的集权

东条下台

莱特湾战役

神风特攻与学徒出阵

冲绳战役

铃木内阁

《波茨坦公告》

投降与“玉音放送”

四十九 战争责任

日本的战后处理

日军投降

战争的损害

东京审判

未被追责的天皇

无责任体系

为什么无人负责?

卑微的“抬轿人”

五十 丸山真男的赌注

神轿、官僚、无法者

压力的转嫁与下克上

主体性与良心的自由

法西斯主义

民主化改革与《日本国宪法》

战后民主主义的“虚妄”

丸山真男的“赌注”

“无责任”的帝国:近代日本的扩张与毁灭(1895—1945)是2023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商兆琦。

得书感谢您对《“无责任”的帝国:近代日本的扩张与毁灭(1895—1945)》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扩张的动脉: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铁路 电子书
40年改革:中国铁路从瓶颈到引擎
日本农协的三个面相:战后三十年发达史考察(1945~1975) 电子书
揭示出日本农协的三个面相,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参考价值。
清帝国的1905年 电子书
1905年的清帝国到底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黑暗时代:帝国的崩溃与欧洲的新生 电子书
打破误解,还原真相。翻开本书,带你了解一个真正的欧洲“黑暗时代”!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电子书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