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风险社会:基于哲学存在论与复杂系统论的研究

当代风险社会:基于哲学存在论与复杂系统论的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哲学存在论的角度理解剖析风险的产生原因,为你理清风险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

内容简介

当前人类已进入风险社会。深入剖析风险社会产生的根源,理清风险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探索风险评估和治理的可行路径,对于回应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本书从哲学存在论的角度来理解风险,借助唯物史观分析了当代风险社会产生的根源,以复杂系统理论和跨学科研究方法阐释了风险结构与扩散机制。

作者简介

作者郭洪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99年至今任教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科技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和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章 哲学存在论视阈中的风险和风险社会

第一节 风险的存在论解读

第二节 风险的时空结构

第三节 风险的意识结构

第四节 当代风险社会与“风险异化”

第五节 风险社会的根源与应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代技术:不断加速的“行星运动”与“最大的危险”

第一节 技术的“位移”与技术时代的到来

第二节 现代技术力量向全球的快速蔓延

第三节 现代技术的“行星运动”与风险社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铤而走险”的资本运行逻辑与风险社会

第一节 利润最大化的生产目标及其风险

第二节 效率至上的竞争逻辑及其风险

第三节 资本拜物教、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及其风险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时空技术”与风险社会

第五节 资本主义与风险社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资本主义与风险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技术和资本的结合与技术资本主义

第二节 技术和资本的合作与风险社会两大根源的合流

第三节 信息技术资本主义与风险社会

第四节 技术和资本的矛盾与风险社会

第五节 科学对风险的建构

第六节 技术资本主义与风险社会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风险系统与风险扩散

第一节 风险扩散

第二节 风险扩散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风险扩散的复杂系统分析

第四节 风险扩散的效应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风险评估与治理

第一节 风险评估

第二节 风险评估维度的扩展

第三节 风险治理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当代风险社会:基于哲学存在论与复杂系统论的研究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郭洪水。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风险社会:基于哲学存在论与复杂系统论的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通过几个案例的比较研究,以中国文化中“气”这个概念为视角,研究了中国乡村农民抗争政治的目标、动力和机制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了各级政府在维稳技术和策略上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后果。作者试图以此来克服学界在抗争政治研究中理性与情感、权利与道义之间的对立,克服在中国农村研究中存在的移植派与乡土派的对立,从而推进抗争政治理论和乡村社会的研究。
复杂动态理论下的汉语比喻研究 电子书
本书聚焦于真实语言中的比喻使用现象,在相对真实的话语交际环境下,借助于跨学科视角,探讨比喻的形成机制、存在方式以及应用规律,从而揭示比喻的本质特征,对话语中的比喻使用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以期从理论及实践上丰富和拓展现有的汉语比喻研究。
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演变与治理 电子书
本书是对我国农村日益复杂严峻的安全威胁的一次理论与实践上的回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原则,在“理论探源—一般性推论—实然描述—应然认知—实践举措”的层次架构下,运用文献分析、历史分析、系统分析、问卷调查和要素分析等方法开展了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演变与治理的研究。
复杂动态理论下的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现有研究存在的四大问题,并通过自建国际汉语教师动态数据库,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结构、能力间互动关系、能力影响因素和能力发展提出了新的结论。
复杂动态理论下的汉语交际类型特征研究 电子书
本书系“国际汉语教育研究丛书”之一。作者基于复杂理论研究汉语类型特征问题,在构建语言交际类型特征理论框架基础上,对SLA领域汉语作为目的语的类型特征进行研究设计,并对来自美国、韩国、日本、泰国四个国家的留学生的中介语及汉语母语语料库进行对比,总结不同来源国学习者偏误所反映的汉语类型特征的共同之处及差异之处。全书共五章,分别为:绪论,语言交际类型特征的理论基础与理论建构,研究设计,讨论与分析,建议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