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探究信息空间与经济空间、社会空间以及地理空间的耦合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将信息学与地理学相结合,从区域尺度和领域尺度两个方面对信息空间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信息空间的巴尔干化现象,并探究信息空间与经济空间、社会空间以及地理空间的耦合关系。本书在该领域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建模验证等方面均有所创新。
作者简介
作者王宁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信息时代背景
1.2 信息空间理论的回顾与进展
1.2.1 信息空间领域
1.2.2 信息空间方法论
1.3 本书研究目标
1.4 本书研究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5 本书数据解析
1.6 本书框架
1.6.1 研究思路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信息时代的区域空间结构
2.1 区域空间结构
2.1.1 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
2.1.2 区域空间结构的特征
2.1.3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
2.1.4 区域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分析
2.2 流空间视角下的区域空间研究
2.2.1 流空间的概念
2.2.2 流空间的形态和特征
2.2.3 流空间视角下的区域空间影响因素
2.2.4 流空间视角下的区域空间研究思路
2.3 信息时代对区域空间的影响和重塑
2.3.1 信息技术的空间影响
2.3.2 信息技术对区域空间的重构
2.4 信息空间的产生及含义
2.4.1 信息空间的产生背景
2.4.2 信息空间的含义及演变
2.4.3 信息空间的要素组成
2.5 信息空间的地理特性
2.6 信息空间的特征
2.6.1 虚拟性
2.6.2 流动性
2.6.3 交互性
2.6.4 共享性
2.7 信息空间的研究思路
第3章 信息空间的解析及网络模型构建
3.1 信息空间的解析
3.1.1 城市尺度
3.1.2 区域尺度
3.1.3 国家尺度
3.2 信息空间的数学描述和表现形式
3.2.1 信息空间的三维描述
3.2.2 信息空间的网络化表现形式
3.3 信息空间模型
3.3.1 基于改进重力模型的信息空间模型
3.3.2 基于辐射模型的信息空间模型
3.3.3 于信息流的信息空间模型
3.3.4 基于信息功能的信息空间模型
3.3.5 信息势能测度模型
第4章 信息空间的复杂网络分析:全国尺度
4.1 基于辐射模型的信息空间关联复杂网络分析
4.1.1 信息化指标与关注度建立
4.1.2 信息流测度
4.1.3 信息空间复杂网络构建
4.1.4 信息空间联系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
4.1.5 信息空间辐射网络的权利量化分析
4.1.6 信息空间辐射网络的关联性和小世界分析
4.1.7 信息空间辐射网络的结构洞和凝聚性分析
4.2 基于互联网信息流的信息空间网络分析
4.2.1 互联网信息流的数据获取
4.2.2 基于单一信息流信息空间网络分析
4.2.3 信息势能分析
4.2.4 信息势与互联网用户分析
4.2.5 基于质量信息流的信息空间网络分析
4.2.6 信息空间信息核分析
4.2.7 信息空间信息场分析
4.3 基于信息功能的信息空间研究
4.3.1 信息空间功能网络内涵
4.3.2 信息功能空间指标
4.3.3 信息空间的时空分异特征
4.3.4 信息空间的空间分异特征
4.3.5 信息空间的网络整体特征
第5章 京津冀信息空间的辐射力与吸引力分析:区域尺度
5.1 京津冀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5.1.1 京津冀信息化发展情况
5.1.2 京津冀信息力测度
5.2 京津冀的信息空间建设
5.2.1 京津冀信息空间构建
5.2.2 京津冀信息空间网络特征分析
5.3 京津冀对中国省份网络的信息吸引力和辐射力
5.3.1 京津冀对中国省份的信息吸引力
5.3.2 京津冀对中国省份的信息辐射力
5.4 北京对中国省份网络的信息吸引力和辐射力
5.4.1 北京对中国省份的信息吸引力
5.4.2 北京对中国省份的信息辐射力
第6章 全国城市学术信息空间定量分析:领域尺度
6.1 学术信息空间
6.1.1 学术信息与学术会议
6.1.2 学术信息空间
6.2 学术信息空间模型构建
6.2.1 科研合作潜力度量
6.2.2 学术信息空间网络模型构建
6.3 学术信息空间分析
6.3.1 数据处理分析
6.3.2 信息空间分析
6.3.3 政策建议
第7章 信息空间巴尔干现象分析
7.1 地理空间的巴尔干现象
7.1.1 地理空间的巴尔干定义
7.1.2 地理空间的巴尔干成因
7.1.3 地理空间的巴尔干影响
7.2 信息空间的巴尔干现象
7.2.1 信息空间的巴尔干现象
7.2.2 信息空间的巴尔干起因
7.2.3 信息空间的巴尔干现象测度
7.3 信息空间的巴尔干现象分析
7.3.1 骨干网络分析
7.3.2 凝聚子群分析
7.3.3 巴尔干现象分析
7.3.4 巴尔干驱动力分析
第8章 信息空间与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地理空间的耦合分析
8.1 空间概念界定
8.1.1 经济空间
8.1.2 社会空间
8.1.3 地理空间
8.2 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地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关系解析
8.2.1 经济空间与信息空间的关系
8.2.2 社会空间与信息空间的关系
8.2.3 地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关系
8.3 空间耦合的机理与研究方法
8.3.1 空间耦合概念
8.3.2 空间耦合理论
8.3.3 空间耦合模型
8.4 信息空间与经济空间的耦合关联分析
8.4.1 空间参数确定
8.4.2 信息空间复杂网络分析
8.4.3 经济空间复杂网络分析
8.4.4 信息空间与经济空间的相关性分析
8.4.5 基于枢纽网络的信息空间与经济空间耦合分析
8.5 信息空间与地理空间的耦合关联分析
8.5.1 空间建模与重心计算
8.5.2 双空间重心的耦合
8.5.3 信息空间重心的轨迹变动
8.5.4 地理空间重心的轨迹变动
8.5.5 信息空间与地理空间的耦合机理分析
8.5.6 空间重心的耦合态势分析
8.6 信息空间与人口空间的耦合关联分析
8.6.1 信息空间与人口空间特点
8.6.2 信息空间与人口空间耦合模式
8.6.3 耦合模型构建
8.6.4 耦合关联度与耦合度计算
8.6.5 耦合指标选取
8.6.6 人口空间和信息空间网络分析
8.6.7 耦合网络结构分析
8.6.8 耦合网络核与场分析
8.6.9 耦合空间差异分析
8.7 信息空间耦合结论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本书结论
9.1.1 信息空间网络的小世界性
9.1.2 信息空间“异质”发展与层次性
9.1.3 信息空间的“三角”核心布局
9.1.4 信息空间的阶段性发展
9.1.5 京津冀信息空间的圈层结构
9.1.6 信息空间的巴尔干现象
9.1.7 区域信息空间与经济空间的强耦合性
9.1.8 信息空间与人口空间的“核心—边缘”耦合模式
9.1.9 信息空间和地理空间的协同发展
9.1.10 学术信息空间网络的多核性
9.2 本书创新
9.2.1 跨学科研究创新:信息学与地理学跨学科
9.2.2 空间模型研究创新:信息空间网络模型
9.2.3 研究方法创新:复杂网络分析
9.2.4 研究内容创新:典型现象与多空间耦合
9.3 本书局限
9.3.1 完善基于互联网以及电信数据的信息空间研究
9.3.2 城市内部信息空间研究
9.3.3 多空间耦合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信息空间研究是2018年由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作者王宁宁。
得书感谢您对《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信息空间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