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计算机网络

深入浅出计算机网络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讲解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详细过程和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相关协议。

内容简介

本书讲解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详细过程和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相关协议。与当前大多数的计算机网络图书不同,本书首先从应用程序通信使用的协议着手,使用抓包分析了应用层的工作过程、请求报文格式和响应报文格式,让读者对计算机通信使用的协议有一个具体的认识;然后介绍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和物理层;最后讲解比较抽象的OSI参考模型,及其和TCP/IP之间的关系。

本书所讲的计算机理论不同于思科网络工程师和华为网络工程师课程。为了让学生能够验证所学的理论,本书使用华为eNSP模拟器搭建学习环境。本书虽然专注于计算机网络原理,但每章提供了相应的案例来验证所学理论。本书将“网络层”这一重点内容拆分成3章(IP地址和子网划分、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网络层协议)来详细讲解;图示详细,力求将瞬息万变的通信过程事无巨细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本书可作为高校“计算机网络原理”相关课程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计算机专业的考研教程。

作者简介

作者韩利辉,思科网络工程师CCNP,华为网络工程师,精通计算机网络、Windows服务器、微软数据库管理和设计。先后就职于国内大型上市软件公司、IT集成商、世界500强外企等,担任技术专家、技术总监等职务。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前 言

致 谢

资源与支持

第1章 应用层协议

1.1 理解应用程序通信使用的协议

1.1.1 理解协议

1.1.2 Internet中常见的应用协议

1.2 HTTP

1.2.1 HTTP的主要内容

1.2.2 抓包分析HTTP

1.2.3 高级防火墙和应用层协议的方法

1.3 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筛选数据包

1.3.1 显示过滤器

1.3.2 协议筛选和表达式筛选

1.3.3 复合过滤表达式

1.3.4 常见的显示过滤需求及其对应表达式

1.4 FTP

1.4.1 FTP的工作细节

1.4.2 使用FTP命令访问FTP服务器

1.4.3 抓包分析FTP的工作过程

1.5 DNS协议

1.5.1 什么是域名

1.5.2 域名的结构

1.5.3 Internet中的域名服务器

1.5.4 域名解析的过程

1.5.5 抓包分析DNS协议

1.6 DHCP

1.6.1 静态地址和动态地址的应用场景

1.6.2 DHCP地址租约

1.6.3 DHCP服务器分配IP地址的过程

1.6.4 DHCP地址租约更新

1.6.5 抓包分析DHCP

1.7 Telnet协议

1.7.1 Telnet协议的工作方式

1.7.2 使用Telnet管理Windows操作系统

1.8 SMTP和POP3

1.8.1 SMTP和POP3的功能

1.8.2 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的过程

1.8.3 使用Telnet命令发送电子邮件

1.8.4 抓包分析SMTP和POP3

1.8.5 电子邮件信息格式

1.9 习题

第2章 传输层协议

2.1 传输层的两个协议

2.1.1 TCP和UDP的应用场景

2.1.2 传输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的关系

2.1.3 服务和端口的关系

2.1.4 实战:更改服务使用的默认端口

2.1.5 端口和网络安全的关系

2.1.6 实战:通过Windows防火墙和TCP/IP筛选实现网络安全

2.2 UDP

2.2.1 UDP的主要特点

2.2.2 UDP报文的首部格式

2.3 TCP

2.3.1 TCP的主要特点

2.3.2 TCP报文的首部格式

2.4 可靠传输

2.4.1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停止等待协议

2.4.2 连续ARQ协议和滑动窗口协议——改进的停止等待协议

2.4.3 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技术详解

2.4.4 改进的确认——选择确认(SACK)

2.4.5 超时重传的时间调整

2.5 TCP流量控制

2.6 TCP拥塞控制

2.6.1 拥塞控制的原理

2.6.2 拥塞控制方法——慢开始和拥塞避免

2.6.3 拥塞控制方法——快重传和快恢复

2.6.4 发送窗口的上限

2.7 TCP连接管理

2.7.1 建立TCP连接

2.7.2 释放TCP连接

2.7.3 实战:查看TCP释放连接的数据包

2.7.4 实战:SYN攻击

2.8 习题

第3章 IP地址和子网划分

3.1 学习IP地址预备知识

3.1.1 二进制和十进制

3.1.2 二进制数的规律

3.2 理解IP地址

3.2.1 MAC地址和IP地址

3.2.2 IP地址的组成

3.2.3 IP地址格式

3.2.4 子网掩码的作用

3.3 IP地址详解

3.3.1 IP地址分类

3.3.2 保留的IP地址

3.3.3 实战:本地环回地址

3.3.4 实战:给本网段发送广播

3.4 公网地址和私网地址

3.4.1 公网地址

3.4.2 私网地址

3.5 子网划分

3.5.1 地址浪费

3.5.2 等长子网划分

3.5.3 B类网络子网划分

3.5.4 A类网络子网划分

3.6 变长子网划分

3.6.1 变长子网划分实例

3.6.2 点到点网络的子网掩码

3.6.3 子网掩码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3.6.4 判断IP地址所属的网段

3.7 超网

3.7.1 合并网段

3.7.2 合并网段的规律

3.7.3 判断一个网段是超网还是子网

3.8 习题

第4章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4.1 路由——网络层实现的功能

4.1.1 网络畅通的条件

4.1.2 静态路由

4.2 配置静态路由

4.2.1 查看路由表

4.2.2 添加静态路由

4.2.3 测试网络是否畅通

4.2.4 删除静态路由

4.3 路由汇总

4.3.1 使用路由汇总简化路由表

4.3.2 路由汇总例外

4.3.3 无类域间路由

4.4 默认路由

4.4.1 全球最大的网段

4.4.2 使用默认路由作为指向Internet的路由

4.4.3 让默认路由代替大多数网段的路由

4.4.4 默认路由和环状网络

4.4.5 使用默认路由和路由汇总简化路由表

4.4.6 默认路由造成的往复转发

4.4.7 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默认路由和网关

4.5 动态路由——RIP

4.5.1 RIP

4.5.2 RIP的工作原理

4.5.3 在路由器上配置RIP

4.5.4 查看路由表

4.5.5 观察RIP的路由更新活动

4.5.6 测试RIP的健壮性

4.5.7 RIP数据包报文格式

4.5.8 RIP定时器

4.6 动态路由——OSPF协议

4.6.1 最短路径优先

4.6.2 OSPF术语

4.6.3 OSPF协议的工作过程

4.6.4 OSPF协议的5种报文

4.6.5 OSPF协议支持多区域

4.7 配置OSPF协议

4.7.1 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协议

4.7.2 查看OSPF协议的3张表

4.7.3 OSPF协议配置排错

4.8 习题

第5章 网络层协议

5.1 网络层首部

5.1.1 抓包查看网络层首部

5.1.2 网络层首部格式

5.1.3 数据分片详解

5.1.4 捕获并观察数据包分片

5.1.5 数据包生存时间(TTL)详解

5.1.6 指定ping命令发送数据包的TTL值

5.2 ICMP

5.2.1 抓包查看ICMP报文格式

5.2.2 ICMP报文格式

5.2.3 ICMP差错报告报文——TTL过期

5.2.4 几种ICMP差错报告报文

5.3 使用ICMP排除网络故障的案例

5.3.1 使用ping命令诊断网络故障

5.3.2 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数据包路径

5.4 ARP

5.4.1 ARP的作用

5.4.2 ARP的工作过程和安全隐患

5.5 IGMP

5.5.1 什么是组播

5.5.2 组播IP地址

5.5.3 组播MAC地址

5.5.4 组播管理协议(IGMP)

5.6 习题

第6章 数据链路层协议

6.1 数据链路层的3个基本问题

6.1.1 数据链路和帧

6.1.2 数据链路层的3个基本问题详解

6.2 点到点信道的数据链路

6.2.1 PPP的特点

6.2.2 PPP的组成

6.2.3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6.2.4 抓包查看PPP的帧首部

6.2.5 PPP帧格式

6.2.6 PPP帧填充方式

6.3 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

6.3.1 广播信道的局域网

6.3.2 以太网标准

6.3.3 CSMA/CD协议

6.3.4 以太网最短帧

6.3.5 冲突解决方法——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6.3.6 以太网帧格式

6.3.7 以太网信道利用率

6.3.8 网卡的作用

6.3.9 MAC地址

6.3.10 查看和更改MAC地址

6.4 扩展以太网

6.4.1 集线器

6.4.2 计算机数量和距离上的扩展

6.4.3 使用网桥优化以太网

6.4.4 网桥自动构建MAC地址表

6.4.5 多接口网桥——交换机

6.4.6 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

6.4.7 生成树协议

6.5 高速以太网

6.5.1 100Mbit/s以太网

6.5.2 吉比特以太网

6.5.3 10吉比特以太网

6.6 习题

第7章 物理层

7.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7.2 数据通信基础

7.2.1 数据通信模型

7.2.2 数据通信的一些常用术语

7.2.3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7.2.4 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7.3 信道和调制

7.3.1 信道

7.3.2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7.3.3 调制

7.3.4 信道的极限容量

7.4 传输媒体

7.4.1 导向传输媒体

7.4.2 非导向传输媒体

7.5 信道复用技术

7.5.1 频分复用

7.5.2 时分复用

7.5.3 波分复用

7.5.4 码分复用

7.6 宽带接入技术

7.6.1 铜线接入技术

7.6.2 HFC技术

7.6.3 光纤接入技术

7.6.4 移动互联网接入技术

7.7 习题

第8章 计算机网络和协议

8.1 认识网络

8.1.1 最大的互联网—— Internet

8.1.2 中国的ISP

8.1.3 企业组建的互联网

8.2 开放式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

8.2.1 分层的方法和好处

8.2.2 OSI参考模型详解

8.2.3 计算机通信分层的好处

8.3 TCP/IP

8.3.1 通信协议三要素

8.3.2 TCP/IP通信过程

8.3.3 网络设备和分层

8.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8.4.1 速率

8.4.2 带宽

8.4.3 吞吐量

8.4.4 时延

8.4.5 时延带宽积

8.4.6 往返时间

8.4.7 网络利用率

8.5 网络分类

8.5.1 按网络的范围分类

8.5.2 按网络的使用者分类

8.6 企业局域网设计

8.6.1 二层结构的局域网

8.6.2 三层结构的局域网

8.7 习题

第9章 IPv6

9.1 IPv6详解

9.1.1 IPv4的不足之处

9.1.2 IPv6的改进

9.1.3 IPv6协议栈

9.1.4 ICMPv6的功能

9.1.5 IPv6的基本首部

9.1.6 IPv6的扩展首部

9.2 IPv6编址

9.2.1 IPv6地址概述

9.2.2 IPv6地址分类

9.3 给计算机配置IPv6地址的方法

9.3.1 设置静态IPv6地址

9.3.2 自动配置IPv6地址的两种方法

9.3.3 IPv6地址无状态自动配置

9.3.4 抓包分析RA和RS数据包

9.3.5 IPv6地址有状态自动配置

9.4 配置IPv6路由

9.4.1 IPv6静态路由

9.4.2 RIPng

9.4.3 OSPFv3

9.5 IPv6和IPv4共存技术

9.6 习题

第10章 网络安全

10.1 网络安全概述

10.1.1 计算机网络通信面临的安全威胁

10.1.2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

10.2 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10.2.1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10.2.2 公钥密码体制

10.2.3 非对称加密细节

10.2.4 数字签名细节

10.2.5 数字证书颁发机构(CA)

10.2.6 证书颁发机构层次

10.2.7 使用CA颁发的证书签名和验证签名

10.3 实战:发送数字签名和数字加密的邮件

10.4 安全套接字层

10.4.1 安全套接字层(SSL)和传输层安全(TLS)

10.4.2 安全套接字层工作过程

10.5 网络层安全IPSec

IPSec协议

10.6 习题

深入浅出计算机网络是2021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作者韩立刚。

得书感谢您对《深入浅出计算机网络》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4版) 电子书
12章详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6版·微课版) 电子书
一本配套资源丰富、适合考研的计算机网络教材。
计算机网络安全 电子书
全面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实施与防范技术。
计算机网络基础 电子书
本书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为基础,紧密结合网络新技术,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广域网技术、WLAN技术、网络安全基础知识、SDN与NFV等内容,并设置了一个案例实践——校园网组网。本书在编写时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在章节设置上环环相扣,逐步增加知识难度。此外,本书配有微课视频,可以帮助读者随时巩固所学内容。本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书
本书在前几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与更新。本书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和“计算机网络组网工程与实践”两门课程编写的一本实用性教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典型项目驱动,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技术部分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论、数据通信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与Internet、计算机网络应用、无线局域网技术、I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