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探微

古史探微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历史学家杨宽作品,收录了其主要的散篇论著。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杨宽主要的散篇论著,汇编为《古史探微》,从土地制度到行政制度,从年代到文献,从神话到诸子,论题亦甚丰富。所录皆作者关于古史研究方面学术价值较高、最有代表性的论文,涉及先秦及秦汉政治、经济、学术等诸多方面;尤其是他对古史神话传说的研究,被日本学者高度评价为从疑古派中出现,充分摄取释古派的方法和成果,努力开拓“新释古派”的“新境地”。同时,作者博征历史文献和青铜铭文,与考古材料相印证,详考西周列国及部族170多个,在当时具有开创性。

作者简介

作者杨宽,字宽正,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白鹤江镇人。曾就读于苏州中学师范科,1936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国文学系,师从史学大家吕思勉、蒋维乔、钱基博。

1936年参与上海市博物馆筹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博物馆馆长兼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9年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1970年又调回复旦大学历史系工作。1984年赴美国迈阿密定居至逝世。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秘书、古物整理处处长,上海市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首届至第三届副理事长。

著有《中国上古史导论》《西周史》《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古史新探》《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序言

卷一

重评1920年关于 井田制有无的辩论

云梦秦简所反映的 土地制度和农业政策

释青川秦牍的田亩制度

卷二

论西周金文中“六□”“八□”和乡遂制度的关系

再论西周金文中“六□”和“八□”的性质

春秋时代楚国县制的性质问题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发展演变

战国秦汉的监察和视察地方制度

从少府职掌看秦汉封建统治者的经济特权

论秦汉的分封制

卷三

商代的别都制度

西周列国考

卷四

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史料价值

论梁惠王的年世

再论梁惠王的年世

楚怀王灭越设郡江东考

关于越国灭亡年代的再商讨

卷五

伯益、句芒与九凤、玄鸟

丹朱、驩兜与朱明、祝融

鲧、共工与玄冥、冯夷

禹、句龙与夏后、后土

序《古史辨》第七册因论古史传说中的鸟兽神话

楚帛书的四季神像及其创世神话

秦《诅楚文》所表演的“诅”的巫术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之源昆仑山的神话传说

卷六

上郡守疾戈考释

长沙出土的木雕怪神像

汉代门阙前的“罘罳”

汉代木明器

汉代的多层建筑

考明器中的“四神”

纸冥器的起源

六博考

六博续考

“幌子”小记

古代四川的井盐生产

卷七

月令考

《今月令》考

卷八

重刊《墨经哲学》前言

墨经哲学

卷九

墨学分期研究

墨学非本于印度辨

先秦的论战 先秦的论战——中国学术史上有价值的一页

墨家的世界观及其与名家的争论

名家考原

名家言释义

诸子正名论

《老子》讲究斗争策略的哲理

吕不韦和《吕氏春秋》新评

古史探微是201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宽。

得书感谢您对《古史探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张力与限界 电子书
“近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对1933年-1934年中央苏区革命的研究。
以色列 电子书
作者戈迪斯是在美国出生并完成高等教育后移民以色列的犹太人。这种背景使他迥异于那些以色列背景的现代以色列历史的研究者。他在观察以色列时,既有那份能够入乎其内的谙熟,又有一份出乎其外的超然。 本书除了关注巴以冲突外,更多地聚焦于以色列犹太人的内部矛盾,对它们的来龙去脉做了见树见林的交代,这是有别于同类著作的特色之处。因此,本书并非又一部顶着通史名号的阿以战争史、巴以冲突与和谈史,再加犹太移民史,而毋宁是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以色列社会的鸟瞰。作者想谱写的,不是以军乐为主的铜管乐,而是多声部的交响乐;作者想捕捉的,与其说是政治事件、军事行动、谈判桌、协议内容、营救策略,不如说是这些东西背后的人、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观念。 书中收录了8幅极具史料价值的历史地图和45幅极富现场感与时代意味的历史图片。
西方博弈往事 电子书
几乎从来没有一本书,能把西方的历史解读得如此有趣、深邃。本书能够让人们轻松地纵览西方历史的全局和细节。 当人们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地了解了西方的历史、经济、金融、文化、军事之后,就会平视地看待西方的事物。也会对西方乃至世界的未来的走向有了依据和参考——未来的西方会走向更坏还是更好?未来的世界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局?世界变化运转的主轴是什么?世界变化的轨迹是什么…… 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认知世界,看懂过去和未来。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电子书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 电子书
从政治文化角度研究华夏与华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