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

国学常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简洁明了的国学知识大全,一部通读国学经典所需的启蒙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普及读物,旨在让读者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作者以通俗的笔法,依托“国学”这一概念,向读者们介绍了中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正如作者所言:“本书的讨论限于常识的范围,不是深入的研究,更不是讲整理工作,只是关于国学的初步概念提示。”

作者简介

作者曹伯韩,湖南长沙人,当代著名国学大师、语言学家,博古通今。曾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汉字整理部副主任、汉字简化研究室主任、《中国语文》编委等职。著有6部语言学专著以及20余部历史著作,影响深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概说

一 所谓国学

二 国学在清代

三 国学的分科

四 国学的派别

五 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六 欧美学术的影响

七 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

八 国学与世界学术

九 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

一〇 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

第二章 语文

一一 研读古籍的阶梯

一二 所谓小学

一三 六书

一四 字形的演变

一五 字义的演变

一六 训诂学

一七 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

一八 方言学

一九 字音的变迁

二〇 语言和文字的分离

二一 双声叠韵

二二 反切

二三 四声

二四 声韵学

二五 字母

二六 韵部

二七 古音之推定

第三章 古物

二八 金石之学

二九 殷墟发掘

三〇 甲骨之学

三一 古物与社会学

三二 无文字的古物

三三 古物与考证学

三四 古物与古书

第四章 书籍

三五 传写本与刻本

三六 版本之学

三七 校雠之学

三八 章甸之学

三九 目录之学

四〇 图书分类法

四一 辑佚及辨伪

四二 类书及丛书

四三 考证学与读书法

第五章 经学

四四 五经、十三经、四书

四五 《易经》

四六 《书经》

四七 《诗经》

四八 三礼

四九 《春秋》

五〇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五一 经之传授

五二 今文经学与谶纬

五三 古今文学派的斗争

五四 汉以后的经学

五五 清代的经学

五六 经学的扬弃

第六章 史地

五七 所谓正史

五八 正史的内容

五九 编年史

六〇 纪事本末

六一 别史

六二 政书

六三 杂史传记及其他

六四 学术史

六五 史评

六六 地理

六七 历史哲学

六八 新史学的产生

六九 新史学的业绩

第七章 诸子

七〇 诸子的学术派别

七一 儒家

七二 道家

七三 墨家

七四 别墨及名家

七五 法家

七六 兵家及其他

七七 王充之学

七八 魏晋时代的玄学

七九 子学之兴起与消沉

第八章 佛学

八〇 初期的佛教

八一 佛教的中国化

八二 流传中国诸宗派

八三 小乘诸宗

八四 传自印度的大乘诸宗

八五 中国独创的大乘诸宗

八六 佛学与儒学

八七 因明学

八八 唯识论中的心理学

八九 现时佛学的趋势

第九章 理学

九〇 宋明理学的产生

九一 周敦颐与邵雍

九二 张载及二程

九三 集宋学大成的朱熹

九四 陆象山与杨慈湖

九五 浙东学派

九六 宋末至明初之理学

九七 王阳明之学

九八 清初各大师对于理学的批判

九九 理学批判的最高发展

一〇〇 宋明理学的没落与新理学的产生

第十章 诗赋词曲

一〇一 文学的范围与类别

一〇二 最早的诗总集

一〇三 楚辞

一〇四 赋

一〇五 乐府

一〇六 五言诗

一〇七 陶渊明与南北朝诗

一〇八 唐诗

一〇九 李白、杜甫

一一〇 唐以后的重要诗人

一一一 词

一一二 重要词人

一一三 散曲

第十一章 散文和骈文

一一四 散文和骈文的分别

一一五 散文与骈文的分合

一一六 周秦汉的散文

一一七 六朝文

一一八 唐宋八大古文家

一一九 明清两代的古文家

一二〇 所谓古文义法

一二一 骈文的标准化及其支流

一二二 八股文及对联

一二三 文艺论评

一二四 文体解放和文学观念的变动

第十二章 新被重视的文学

一二五 戏曲的摇篮期

一二六 戏曲的成长期

一二七 唐以前的小说

一二八 宋元明的小说

一二九 清代的小说

一三〇 宝卷、弹词、鼓词

一三一 中国文学与东方诸民族的相互影响

一三二 中国文学与西洋文学的关系

第十三章 科学及艺术

一三三 自然科学在国学中的地位

一三四 天文学和历法

一三五 数学

一三六 物理学及化学

一三七 医学

一三八 应用技术

一三九 科学与迷信

一四〇 艺术

一四一 绘画及书法篆刻

一四二 音乐

国学常识是2018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曹伯韩。

得书感谢您对《国学常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男人这东西 电子书
  《男人这东西》是渡边淳一随笔代表作。   作者以医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详尽剖析了男性从少年期到壮年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历程,他们在社会角色与情感生活中所呈现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以及因此而导致的两性在价值观、情爱观上的歧异和冲突,有助于男性更正确地认识自己、女性更深入地了解男人。
女人这东西 电子书
  《女人这东西》是渡边淳一随笔代表作。   书中以医学理论为基础,详细剖析了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女性——歇斯底里的女人、说谎的女人、性感缺失的女人、更年期的女人等,在社会角色与情感生活中呈现出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以及特殊的心理与思维方式。   《女人这东西》是一部解读女性的随笔代表作,一本女性不得不读的人生论、幸福论,一本男性了解异性的自省书、必读书!
丈夫这东西 电子书
  《丈夫这东西》是为步入婚姻的男女们互相增进了解、稳固婚姻而写的。   在《丈夫这东西》中,作者着眼于家庭的核心人物“丈夫这东西”,站在一个作家的立场,对丈夫在现代社会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丈夫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又是如何,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看了《丈夫这东西》就会知道,男人或丈夫,会怎样看待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周围的人,对她们又有着怎样的期待。
钝感力 电子书
  《钝感力》是渡边淳一经典励志大作。书中作者告诫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要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这部作品可以让我们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部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的经典力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