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深入研究与调查,构建中国民法典。
内容简介
本书从成立民法典起草委员会,进行系统的民事法律汇编,进行广泛的民事习惯调查三项基础工作这三方面阐述了民事立法的理念及基本构造。认为要制定出科学的、适合中国现实生活需要的民法典,除进行深入的民法学研究之外,还应做好上述三个方面。
作者简介
房绍坤,辽宁康平人,汉族,198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87年起在烟台大学法律系(现法学院)任教;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1年任讲师,199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历任烟台大学法律系行政秘书、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系主助理、副系主任、法学院院长、烟副校长等职,现任烟台大学校长、省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十佳理论工作者、全国首届高校百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山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2006年入选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教材60余部,承担及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奖13项。$$$$$房绍坤法学博士,烟台大学副校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民法学研究会理事、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法学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系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先后承担和参与了4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60余部,代表性著作有:《用益物权基本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民商法问题研究与适用》(北京大学出版社)、《继承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民商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民事立法瑕疵及其原因与矫正》、《用益物权三论》、《用益物权的法律属性》等。$$$$$房绍坤 姓名:房绍坤
姓别:男
出生年月:1962年10月
最终学历:研究生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职务:校长
所在院系:法学院
研究方向:物权法、侵权法、合同法、商法
通信地址:烟台大学校长办公室(264005)
个人经历
房绍坤,辽宁康平人,汉族,198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87年起在烟台大学法律系(现法学院)任教;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1年任讲师,199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历任烟台大学法律系行政秘书、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系主助理、副系主任、法学院院长、烟副校长等职,现任烟台大学校长、省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十佳理论工作者、全国首届高校百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山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2006年入选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教材60余部,承担及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奖13项。
教学研究课题
1.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房地产法),教育部项目,2006—2007年
2.法学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教育厅项目,2001—2005年
3.知识产权法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烟台大学项目,2001—2005年
教学研究论文
1.《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道德意义的探讨》,载《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10期
2.《如何顺利地通过律师自学考试》,载《中国当代教育》2003年第7期
3.《当代法律家培养的困境及出路》,载《烟台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4.《WTO与中国法学教育的现代化》,载《山东省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5.《21世纪法学专业的教育方法及其改革》,载《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高教研究专辑
6.《21世纪法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宏观思路》,载《烟台大学学报》2004年高教专辑
7.《构建富有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水平稳步提高》,载《传承历史呼唤未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教学表彰/奖励
1.全国首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3年(证书)
2.《民法》(教材),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二位),2006年(证书)
3.《法学专业教学改革思路、特色与成效》,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首位),2005年
4.《法学院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的构想》,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首位),2002年
5.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6年
学术研究课题
1.《用益物权基本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5年,负责人
2.《中国未来民法典·继承权制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1—2003年,第二位
3.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民法典总则立法的体例设计与逻辑构造
一、民法典总则的体例设计
二、民法典总则的逻辑构造
第二章 民法法源的甄别与选取
一、“国家政策”之法源性的规范分析
二、民事习惯Ⅰ:民事习惯法源地位之历史认识和现代反思
三、民事习惯Ⅱ:民事习惯的动态法典化
第三章 诚实信用原则
一、诚信原则的法律内涵
二、诚信原则的制度流变
三、诚信原则的规范功能
四、诚信原则的适用案型
五、诚信原则的可诉性问题
第四章 民事权利的构成与权利滥用制度
一、民法上权利之构成、扩张与泛化
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三、权利失效规则及其制定法化
第五章 民事主体制度的构建
一、民事主体类型化的基本理论
二、法人分类的立法选择
三、“两户”的民事主体地位
四、合伙立法Ⅰ:协议型合伙与组织型合伙
五、合伙立法Ⅱ:民事合伙与商事合伙
六、合伙立法Ⅲ:隐名合伙与表见合伙
第六章 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重构
一、时效立法模式的选择
二、诉讼时效名称的取舍
三、诉讼时效期间的确定
四、诉讼时效停止制度的立法选择
第七章 物权法上的自治与管制
一、私法自治与物权法定之辩证关系
二、担保物权上的意思自治及规范选择
第八章 集体土地上的物权制度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制度构建
二、农民住房抵押试点的制度设计
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思考
第九章 债法上新债清偿制度的建立
一、新债清偿的性质
二、新债清偿的成立条件
三、新债清偿的效力
四、新债清偿与我国民法典的债法立法
第十章 继承法的修改与完善
一、继承法修改的宏观思考
二、遗嘱形式的完善
三、遗产分割归扣制度的建立
后记
民事立法理念与制度构建是2016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作者房绍坤。
得书感谢您对《民事立法理念与制度构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