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制度:理念、规则与实践

公司治理制度:理念、规则与实践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在兼顾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公司治理。

内容简介

在当今社会,公司是企业普遍采用的法人组织形式,它容纳了多元主体和多种利益,公司治理制度是调整多元主体利益关系的调整机制。公司治理或好或坏,关乎公司生存目标和效益,牵涉公司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对社会福祉带来深远影响。本书在兼顾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公司治理的公司法问题,从公司中的多元“利益”出发,分析我国公司治理法律的观念变迁、制度演进、法律文本与公司实践之间的关系。本书的逻辑是,在厘清我国公司治理基本理念和核心规则的前提下,逐一探讨公司治理中的三种主要利益冲突及其解决机制。

第一章在梳理公司治理的主要理念,认为公司法上的公司治理主要指向公司内部治理规则。第二章提出,在公司治理理念和实证因素的双重影响下,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公司治理制度。第三章讨论我国公司机关设置规则及其实施。第四章探讨公司权力及其分配规则。第五章关注公司中的种利益冲突,主张在明确和提升董事会地位的同时,关注董事职权及其行使方式。第六章关注公司治理中的第二种主要利益冲突,即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第七章即本书后一章讨论公司治理中的第三种利益冲突,即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作者简介

作者叶林,男,1963年出生,天津市人,民商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长期从事民商法学理论研究,关注公司法、证券法、期货法等商法理论与实务问题,参加公司法、证券法、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的起草和论证,公开发表论文逾百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其他课题10余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公司治理的本质与理念

一、 公司治理的基本范畴

(一)公司治理的起源

(二)公司治理形态的历史分析

(三)公司治理的学科观察

二、 公司中的利益关系

(一)公司中的利益关系

(二)公司整体利益

(三)股东利益

(四)潜在投资者的利益

(五)职工利益

(六)债权人利益

三、 公司治理规则的目标和规范框架

(一)公司治理规则的效率目标

(二)公司治理的自主性

(三)公司治理规则的架构

第二章 公司治理中的“主义”

一、 公司至上主义与利益相关者

(一)两种学术争论

(二)非此即彼的选择或修正

(三)立法选择的考虑

(四)不同方案的比较

二、 公司所有与公司经营

(一)公司所有与经营的含义

(二)公司所有与经营相分离的学术启示

(三)企业所有与经营相分离的中国实践

三、 企业治理与公司治理

(一)1993年《公司法》之前的企业治理

(二)1993年至2005年《公司法》

(三)国有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四、 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因素

(一)股权集中度

(二)股东行为模式

(三)资本市场

(四)公司治理成本

第三章 公司治理中的机关运行

一、 我国公司机关的设置

(一)我国公司机关设置的历史

(二)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观念

(三)公司治理与公司类型

二、 域外公司机关设置模式

(一)一元制模式

(二)垂直式二元制模式

(三)平行式二元制模式

(四)法定模式的自由选择

三、 核心规范的回应

(一)公司机关设置的基本观念

(二)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三)公司治理的差异化规则

(四)秉持功能主义的监督机制

(五)监事会与独立董事

(六)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磋商的机制

第四章 公司权力及其分配

一、 公司权力概述

(一)公司权力的概念

(二)公司权力的来源

二、 公司权力的分配

(一)一个事例的观察

(二)公司权力的内部分配

三、 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的功能比较

(一)对《公司法》的评价

(二)对股东(大)会中心主义的评述

(三)对董事会中心主义的评述

四、 法定代表人和经理

(一)法定代表人

(二)法定代表人与分权理念

(三)法定代表人与制度再造

(四)兼任法定代表人的经理

五、 对法定代表人制度的反思

第五章 公司与董事之间的关系:第一种利益冲突

一、 董事的概念和性质

(一)董事的概念

(二)董事的性质

(三)董事之间的关系

二、 董事的权利与权力

(一)董事的权利

(二)董事的权力

(三)董事的自由裁量权

三、 董事的忠实义务

(一)董事忠实义务的解释困境

(二)信义关系中的利益冲突

(三)忠实义务的性质和类型化

四、 董事的勤勉义务

(一)勤勉义务的研究背景

(二)董事勤勉义务的一般规则

(三)三种特殊的实践类型

(四)不同类型董事的勤勉义务

五、 股东派生诉讼的定位

(一)派生诉讼有无前置程序

(二)“共同原告”概念的提出

(三)公司之“第三人地位”的确立

(四)两类“适格被告”的差异

(五)股东派生诉讼的实现保障

第六章 公司股东之间的关系:第二种利益冲突

一、 股权集中型公司中的利益冲突

(一)股权集中型公司的现状

(二)股权集中型公司的治理难题

(三)“一股独大”的反思

二、 规范控股股东的制度沿革

(一)《公司法》第20条的出台背景

(二)2005年《公司法》实施后的实务发展

三、 股东“滥用”权利的法理分析

(一)第20条第1款的文义解释

(二)第20条第1款的规范性质

(三)股东行使权利的机理

(四)类型化分析

四、 控股股东的地位及其影响

(一)控股股东实际地位的描述

(二)强化控股股东地位的法律规则

(三)控股股东地位的经济效果

五、 “股东忠实义务”评述

(一)词语的选择

(二)股东忠实义务?

(三)股东与董事的协同

六、 《公司法》第20条第1款的再解读

(一)禁止滥用权利的制度价值

(二)禁止权利滥用与忠实义务的对比

(三)三种并存状态

(四)规制股东的其他路径

第七章 公司与利益相关者:第三种利益冲突

一、 利益相关者保护的法律结构

(一)理论与实证模型

(二)社会责任单独立法的质疑

二、 公司民主管理的内涵

(一)公司“民主管理”的缘起

(二)民主管理中的“民主”与磋商。

(三)民主管理与集中管理

三、 职工参与的性质

(一)职工参与和职工参与权

(二)职工参与的性质

四、 职工董事和监事

(一)我国法律规定

(二)职工董事和监事的结构性分析

(三)职工董事和监事地位的我国法分析

(四)质疑职工董(监)事的特殊职权与地位

(五)职工董(监)事会制度的完善

五、 初步结论

(一)企业自愿与法律强制

(二)职工参与中的分类管理

(三)制度延续与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公司治理制度:理念、规则与实践是202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叶林。

得书感谢您对《公司治理制度:理念、规则与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企业数据治理与SAP MDG实现 电子书
深度解析企业数据治理工程,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管理学原理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实务。全书六篇共十四章,依次是管理概述、管理思想的发展、决策、计划、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力量的整合、领导、激励、沟通、控制概述、控制方法、创新和管理发展。每章基本都设置有引导案例、案例讨论、练习题等内容,实践性较强。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管理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管理培训或企业管理人员自学的参考书。
创业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 电子书
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关注理论实用性,解析创业全过程。
绩效管理实践与考核工具 电子书
作者总结自己在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上市企业20多年的工作经验,帮助企业快速提升绩效。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常用制度与表格范例 电子书
110+张表、20+个制度模板,标准化、规范化部门管理工作,打造强大的供应链系统,助力企业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