庯峻集史说新语建筑史学人笔记

庯峻集史说新语建筑史学人笔记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以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为主要线索的随笔性文集。

内容简介

作者王贵祥为中国建筑学、建筑史学知名学者,本书将其近十余年来的思考与写作按五个方向进行梳理,分别为高山仰止篇、中国建筑篇、建筑理论篇、思考探索篇、史论史札篇,使读者能够更清晰、更全面地观察与学习到一位建筑史学学者对建筑界、建筑史学界、建筑历史研究、中国建筑、建筑理论、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察与思考,并进一步对中国历史、文化与建筑能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

本书在对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先哲们致以敬意的同时,也对当下有志投身建筑史学界的年轻人寄予期望。

本书读者为建筑专业相关研究、设计人员,建筑院校师生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作者简介

作者王贵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81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工学博士学位。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洛杉矶盖蒂中心访问学者。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建筑学院分委会主席,并兼任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古建园林分会副会长、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出版大量专著和译著,发表论文九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写在前面

卷一 高山仰止篇

真正的拓荒: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建筑史

非历史的与历史的:鲍希曼的被冷落与梁思成的早期学术思想

梁思成与《〈营造法式〉注释》

卷二 中国建筑篇

为什么说中国建筑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土木、砖瓦、石铁、琉璃、彩画与中国建筑的历史年轮

上古三代明堂探微与汉魏明堂制度之争

卷三 建筑理论篇

建筑理论、建筑史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阿尔伯蒂的建筑观:《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译后记

西方建筑理论文献梗概

卷四 思考探索篇

关于现当代建筑的理论与思考

西方建筑理论的六个基本范畴

建筑的理想、理想的建筑与建筑的乌托邦

卷五 史论史札篇

曲阜阙里孔庙建筑修建史札

洛阳白马寺修建史札

建筑史学的危机与争辩

庯峻集史说新语建筑史学人笔记是2023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王贵祥。

得书感谢您对《庯峻集史说新语建筑史学人笔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海口史 电子书
海口一直是海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海南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自汉武帝在此设立珠崖郡,海口便开启了封建化进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王朝在海南的统治范围仅局限在琼北地区。隋唐时期重新在海南全面设置郡县,海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得到长足进步,汉族移民大量增加。宋代至清代,由于受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影响,海口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海口的社会、经济等领域更是呈现全方位快速发展的态势
屯昌史 电子书
屯昌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北麓,古为屯兵之地,后发展为圩镇,因名。屯昌县处于独特的“三重政治边缘”,因地缘环境和文化语境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出意义别致的“熟黎”文化,历史上为琼岛汉、黎文化圈的过渡带。审视屯昌历史的发生与发展,可视为整个海南岛汉、黎族群间民族大融合的缩影,虽非跌宕起伏,却也精彩纷呈。海南建省之后,屯昌县以“能源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显现出与海南岛其他市县不同的发展模式。
设计史 电子书
明兰主编的《设计史》共分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和中国近代艺术设计史,下篇则是工业大革命后的世界现代设计史内容,全方位介绍世界艺术设计发展的历程。本书以科学的态度,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艺术设计史发展的规律,旨在诱发学生对艺术设计历史中的现象、规律进行理解与思考。本书具有独特的章节设计,每章后都提供了和本章内容相关的文献(均由著名的艺术设计理论家撰写),以供学生课后拓展阅读,增加学习趣味,引导学生思考
改变世界建筑史的50位大师 电子书
本书以希腊建筑师为开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西方世界的建筑和建筑师,介绍他们的人生历程和主要建筑成就,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建筑师及其作品在建筑历史上发挥的独特作用。被选取的建筑师及其作品是按照历史的脉络仔细筛选的,他们要么是在历史的转折期发挥过关键作用,要么给后来建筑设计的变革起到过铺垫作用,有的甚至是左右了建筑设计的发展,总之具有留存和传播的价值。
新民说  种豆得瓜集 电子书
本书是四川大学谢不谦教授的一部随笔集,从作者十余年来勤书不辍的七百余篇博文中精选出七十余篇,加以分门别类,分为“甲集太太学堂”“乙集都市田园”“丙集故乡云雨”“丁集校园故事”四辑,内容围绕日常生活展开,主题平易亲近,不做高头讲章,既叙伉俪之情,亦写日常种菜、养鸡、逗猫等琐细事,更回忆校园求学至于执教的经历种种,平凡而不普通,充满人情味,却无说教味,充分体现了作者将学术与人生打成一片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