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香港中青代名人分享淡定哲学
内容简介
曾经,我们见面,亲切地问:吃了吗?现在,我们见面,急迫地问:买房了吗?又跳槽了吗?找到合适结婚的了吗?是什么让现在成为现在?我们认识到了焦虑和浮躁,又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高房价、就业难、节奏过快、剩男剩女等现实问题充斥着当前中国人的生活,人们渐渐发现经济的高速发展除了付出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之外,也牺牲了原本相对平和的心态。而这些情况在经济方面先行一步的香港地区也都曾出现过,在很多方面可以说今日之内地就是昨日之香港。《同胞,请淡定:我们香港的蜗居、蚁族、富二代》邀请香港中青代文化名人讲述他们作为过来人的经历和感受,让内地读者在了解那些有趣却不熟悉的香港历史片段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当前的生活,在接受现实的同时摆正心态,或许平和的心态才能让我们更快乐。如果你正在经历这些焦虑,需要的只是“淡定”而巳,坦然面对,生活依旧是生活。
作者简介
许骥,现为《明报》记者。从大学时代起发表文章,在《书屋》《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书城》等刊物发表作品,已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同胞,请淡定》《书评人可以歇歇了》等。$$$$$许骥,一手福建人,二手浙江人,三手香港人,“80后”作家、书评人,先后供职书店、出版社、媒体,现任《明报·世纪版》记者。从大学时代发表文章,在《书屋》、《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书城》等刊物发表作品数十万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怎样做个城市人?
自序
欧阳应霁:“蜗居”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引子
欧阳应霁的淡定
“蜗居”压力下的选择
香港人并不为“蜗居”焦虑
“蜗居”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住房大小与幸福感无关
“让父母跟我们一起长大”
马家辉:“蚁族”根本不是问题
引子
马家辉的淡定
香港大学生的“贬值”现状
“蚁族”是一个蛮有趣的名词
收入低并不一定代表在吃苦
应该好好安置“庸才”
中国有“后发优势”
邓小桦:所有拆迁都要跟幸福有关
引子
邓小桦的淡定
收楼与守楼的博弈
所谓“文明的暴力”
为什么香港政府能做到“文明拆迁”?
“所有拆迁都要跟幸福指数有关”
作为拆迁目击者
林奕华:时代不鼓励思考造就“剩男剩女”
引子
林奕华的淡定
“剩男剩女”是“标题时代”的产物
时代不鼓励思考,造就“剩男剩女”
结婚买房,把未来当赌注
中国人的婚姻是政治
中国男人从来没有长大
邓小宇:“富二代”,走着瞧
引子
邓小宇的淡定
“富二代”VS.“二世祖”
喜欢给人贴标签,是社会的一种惰性
“富二代”的路为何越走越窄?
中国的富人没有明天
来生要做“富二代”
汤祯兆:要创业,要理想,不要想赚钱
引子
汤祯兆的淡定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创业情结
创业中最大的“敌人”是消费者
香港黑帮片与创业观
没料的人才到处宣讲创业经验
创业有可能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吗?
许子东:考研不如去留学
引子
许子东的淡定
从大专直接升到硕士
香港学生考研就是为了赚钱
被女孩甩促成考研
有机会考研,还是考研好
内地学校办得像衙门
李照兴:微博会把人变蠢吗?
引子
李照兴的淡定
科技改变习惯
微博把人变蠢?
我们需要“假新闻”
也说周立波的“微博门”
微博是一种“小生活”,社会是一个“大光谱”
廖伟棠:找寻失落的“理想主义”
引子
廖伟棠的淡定
信仰≠宗教信仰
充满反思的“信仰史”
北京,一个扭曲梦想的地方
作为“无神论者”的信仰
梁文道:我宁愿没有粉丝
引子
梁文道的淡定
从来没做过任何人的“粉丝”
“粉丝”是个什么玩意儿?
关于“粉丝经济”
“如果可以选,我宁愿没有粉丝”
粉丝无好坏
同胞,请淡定:我们香港的蜗居、蚁族、富二代是2011年由蓝狮子出版,作者许骥。
得书感谢您对《同胞,请淡定:我们香港的蜗居、蚁族、富二代》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