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第四十七卷)

国学研究(第四十七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为袁行霈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之辑刊,每年两卷,此为第47卷。

内容简介

本期共收录相关领域论文十六篇,涵盖经学、历史、文学、哲学、文献学等各领域,所收录论文均经过编委会及外审专家严格地审定,为各自领域内之佼佼者。本卷设“易学研究专栏”,共收录易学文章8篇,其余文章则涉及语言文字学、史学、文献学等。

作者简介

作者袁行霈,字春澍,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1936年4月18日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现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年刊主编、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部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顾问组顾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2018年4月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道宣撰寫的《玄奘傳》

《乾鑿度》主歲卦貞辰解

小引

一、卦分陰陽與辰行左右

二、乾坤何以貞於子未

三、“陰卦與陽卦同位者退一辰”確解

四、泰否何以獨各貞其辰

五、“六十四卦流轉注十二辰圖”補

六、前人論説證謬

七、“鄭注”辨僞

小結

邵雍易學的問題意識與總體特點

一、以數爲本,數以言象

二、專言象數,不釋文辭

三、以圖表《易》,借圖明理

四、務窮造化,天地本《易》

周敦頤《太極圖》作爲易學圖式的意義

一、《周易》卦象對世界方向性的象徵

二、《太極圖》所示世界的空間方向性

三、《太極圖》所示世界的時間方向性

四、《太極圖》所示世界方向性與邵雍《先天八卦圖》的比較

結論

天心動静的張載詮解

引論:問題與方法

一、心性與心物

二、大心與神化

三、兩一與天心

劉牧一系易學的登場及其問題

一、范劉易學的特質

二、對注疏系統的批判

三、《鈎隱圖》不成於一手

四、劉牧一系易學的遺産

楊時《易説》叢考

一、《易説》之成書

二、《易説》之規模及初期流布

三、《大易粹言》與《大易集義》所引楊時《易説》

四、《繫辭精義》所録楊時《易説》問題

五、《永樂大典》所引“楊龜山《經説》”的價值

朱震易學譜系新解

一、《漢上易傳》學術性質的再界定

二、朱震易學譜系分析

三、《漢上易傳·序》新解

金元時期北方學者的易學著作與易學研究

一、金元時期北方學者易學著作考略

二、金元時期北方學者與南方的易學交流

三、金元時期北方學者治《易》之特徵

結語

“芍、鳧茈、荸薺”諸詞形音義流變

一、“芍”指荸薺

二、“鳧茈”對“芍”的替换

三、“葧臍”出現之前一些表“荸薺”概念的詞

四、“鳧茈”到“葧臍”之間的讀音層或詞彙層

五、“葧臍”出現的時代及早期讀音

六、“鳧”陰聲變入聲的類似例證

七、漢語複音詞的音變問題

八、中原地區“荸薺”一詞的源流

九、長江中游爲主的方言“蒲薺”一詞的源流

結論

玄應《一切經音義》佛經“作某”語述考

一、“作某”語所反映的佛經用字情況

二、“作某”語與佛經“一詞多形”“一形多詞”現象

三、“作某”語與佛經校讀

四、玄應《音義》詞目改字評議

五、“作某”語與佛經用字規範

六、“作某”語記録的佛經異文

七、“作某”語與“近字”

八、對末五卷無“作某”語的擬測

《堯典》中星與日度歲差——漢唐之間的經典詮釋和曆算實踐

一、從傳注到義疏

二、唐虞年代與歲差測算

三、“萬世不易”與“歲歲微差”

四、《大衍曆議》與經學史

五、餘論

東漢“漢官”文獻再考

一、《漢舊儀》

二、《漢官》

三、《漢官解詁》《漢制度》

四、《漢官儀》

五、《漢官典職儀式選用》

六、結語

兩晉南朝免官制度補論:技術環節、等級體系與制度環境

一、再釋“免所居官”與“免官”

二、官員黜免的等級體系

三、“思愆里閭”:免官待調與兩晉南朝政治生態

結語

進入《宋史》:耿傅傳記的生成與流傳

一、耿傳抑或耿傅

二、耿傅傳記的書寫與流傳

三、結語

著録行款:版本學典範的學術史考察

一、行款意識的發生與明末清初的行款記録

二、“書面化”與進入著作:清代中期的“著録行款”

三、同光時代的“著録行款”

四、繆荃孫、傅增湘與周越然:“著録行款”的漸次展開

五、格式化:現代學術建置與“著録行款”

結語

曲阜孔氏微波榭刊刻叢書考辨

一、孔繼涵生前微波榭刊印的叢書

二、孔繼涵去世後微波榭刊印的叢書

三、結語

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大事記(2020年7—12月)

徵稿啓事

來稿書寫格式

国学研究(第四十七卷)是202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袁行霈。

得书感谢您对《国学研究(第四十七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7上半年卷) 电子书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是由国际价值研究学会(ISVI)与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编,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的集刊,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2017年上半年卷针对儒家和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亚洲价值观和伦理秩序等前沿问题展开讨论。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8上半年卷) 电子书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本卷针对传统价值与伦理、西方价值与伦理等问题展开讨论,既对中国哲学与中国伦理文化所推崇的“中和”理念的源流和内涵等进行了深入思考,探究文质论与义利之辨,也深入探讨了维特根斯坦与人类学的关系、文艺复兴与现代西方法治精神的形成等西方价值与伦理。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7下半年卷) 电子书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国际价值研究学会共同编辑,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2017下半年卷针对农村社区伦理、西方价值与伦理、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换等问题展开讨论。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6下半年卷) 电子书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是由国际价值研究学会(ISVI)与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编,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的集刊,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2016年上半年卷针对当代道德体系建构、伦理问题与不同领域内的实践之关系等问题展开专题研讨,也对秦文化、孟子群己价值论等中国传统价值与伦理,以及柏拉图的正义观、康德的分配正义等西方伦理与价值展开研究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了凡四训 电子书
本书以民国印光大师鉴定本为底本进行解读,纠正了当前流行版本的一些错误。每章内容包括原文、注释、译文、解读、例证、名言哲语六个部分。注释力求详尽,译文力求通俗而又忠于原著。解读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把深刻的含义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多地方纳名家讲义精华于其中,使解读的内容不再是一家之言。大量例证,使精深的含义变得浅显。名言哲语,画龙点睛,总结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