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撷取并阐析了传记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前后,传记转向成为社会科学中众多转向的一种。它发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芝加哥学派引领的传记研究,反对奉实证主义为圭臬的社会科学研究,关注个人经历、历史与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一转向消解或者说超越了社会学中传统的二元论,进而促使社会学家反思自己的概念架构、研究方法以及书写实践。
在晚近的发展中,有些学者甚至提出了传记社会学这一具有分支学科性质的指称。社会学的传记研究不是统一的思想运动,作为“浮现中的实践”,这一处于晚熟状态的转向还存有不少争议。随着“传记时代”的来临,传记社会学势将成为一个开创性的研究领域。
作者简介
作者鲍磊,男,社会学博士,现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理论、历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导论 理论的视角
第一章 传记与社会学:走向联姻
一 传记及周边概念
二 从传记的社会学到传记社会学
三 个体传记与社会结构
四 客观实在与主观建构
第二章 主要理论流派:反实证主义传统
一 解释学
二 理解社会学
三 现象学社会学
四 精神分析
五 符号互动论
六 批判社会理论
七 女性主义
第三章 人生档案的社会学意义:《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方法论回访
一 《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对于人生档案的运用
二 芝加哥学派的接续与拓展
三 布鲁默的评论及各方回应
四 传记研究的式微
五 传记转向与《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再发现
第四章 从生命经验到历史世界:狄尔泰的解释学
一 生命经验
二 生命书写
三 生命之联结
四 客观历史
第五章 生平情境及其理解: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一 生平情境及其独特性
二 生平牵连与意义共同体
三 科学情境与理解问题
第六章 传记之我:斯丹莉的女性主义视角
一 现实主义的谬误
二 女性主义传记
三 传记之我
四 研究者的自我
第七章 真诚与契约:卢梭自传中的坦白术
一 卢梭本真
二 辩解与虚饰
三 自传契约
四 叙述之真
第八章 传记幻觉:从布迪厄的生平看其意义及其限度
一 生活史与传记幻觉
二 布迪厄的生平境遇及其自我分析
三 布迪厄隐晦的自传体反思
四 客观性问题
第九章 个体化进程中生平模式的转变:从传统到现代
一 标准生平
二 选择生平
三 风险生平
四 生平规划的可能性
五 生平模式的制度化
第十章 情感资本主义下的治疗性叙事:伊洛兹基于美国社会的省思
一 治疗性叙事的脉络
二 治疗性叙事的制度化
三 治疗性叙事的结构
四 苦难的魅力:奥普拉的脱口秀
五 治疗性叙事的逻辑
第十一章 社会学书写:传记式路径
一 社会学家的缺席
二 传记式书写
三 社会学自传
四 一种可能的书写方式
结语 传记社会学的邀请
参考文献
后记
传记社会学:理论议题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鲍磊。
得书感谢您对《传记社会学:理论议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