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社会学:理论议题

传记社会学:理论议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撷取并阐析了传记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前后,传记转向成为社会科学中众多转向的一种。它发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芝加哥学派引领的传记研究,反对奉实证主义为圭臬的社会科学研究,关注个人经历、历史与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一转向消解或者说超越了社会学中传统的二元论,进而促使社会学家反思自己的概念架构、研究方法以及书写实践。

在晚近的发展中,有些学者甚至提出了传记社会学这一具有分支学科性质的指称。社会学的传记研究不是统一的思想运动,作为“浮现中的实践”,这一处于晚熟状态的转向还存有不少争议。随着“传记时代”的来临,传记社会学势将成为一个开创性的研究领域。

作者简介

作者鲍磊,男,社会学博士,现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理论、历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导论 理论的视角

第一章 传记与社会学:走向联姻

一 传记及周边概念

二 从传记的社会学到传记社会学

三 个体传记与社会结构

四 客观实在与主观建构

第二章 主要理论流派:反实证主义传统

一 解释学

二 理解社会学

三 现象学社会学

四 精神分析

五 符号互动论

六 批判社会理论

七 女性主义

第三章 人生档案的社会学意义:《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方法论回访

一 《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对于人生档案的运用

二 芝加哥学派的接续与拓展

三 布鲁默的评论及各方回应

四 传记研究的式微

五 传记转向与《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再发现

第四章 从生命经验到历史世界:狄尔泰的解释学

一 生命经验

二 生命书写

三 生命之联结

四 客观历史

第五章 生平情境及其理解: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一 生平情境及其独特性

二 生平牵连与意义共同体

三 科学情境与理解问题

第六章 传记之我:斯丹莉的女性主义视角

一 现实主义的谬误

二 女性主义传记

三 传记之我

四 研究者的自我

第七章 真诚与契约:卢梭自传中的坦白术

一 卢梭本真

二 辩解与虚饰

三 自传契约

四 叙述之真

第八章 传记幻觉:从布迪厄的生平看其意义及其限度

一 生活史与传记幻觉

二 布迪厄的生平境遇及其自我分析

三 布迪厄隐晦的自传体反思

四 客观性问题

第九章 个体化进程中生平模式的转变:从传统到现代

一 标准生平

二 选择生平

三 风险生平

四 生平规划的可能性

五 生平模式的制度化

第十章 情感资本主义下的治疗性叙事:伊洛兹基于美国社会的省思

一 治疗性叙事的脉络

二 治疗性叙事的制度化

三 治疗性叙事的结构

四 苦难的魅力:奥普拉的脱口秀

五 治疗性叙事的逻辑

第十一章 社会学书写:传记式路径

一 社会学家的缺席

二 传记式书写

三 社会学自传

四 一种可能的书写方式

结语 传记社会学的邀请

参考文献

后记

传记社会学:理论议题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鲍磊。

得书感谢您对《传记社会学:理论议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社会学刊(第3期)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专题研究、译介两个部分,收录《司法大数据视角下的涉性犯罪:类型与演变》《计算社会科学与社会地理计算的空间交互网络分析方法》《计算社会学:创造连接》等文章。
社会学刊(第2期) 电子书
《社会学刊》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刊登国内外社会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研究述评、新书书评等。本书是第2期,其中专题研究部分基于上海社会研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针对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社区老龄化、社区意识、城市地区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以及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等问题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译介部分则介绍了目前社会学对城市社区研究的相关理解,或者是提出了一种针对社区问题的网络分析方
社会学刊(第4期) 电子书
《社会学刊》第4期,本期专题:住房社会学。
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 电子书
本书收集了作者从事社会学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来,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部分文章。全书共分为六个板块——“农民工权益”“劳动者观念”“企业组织”“社区”“社会不平等”“社会变迁与治理”,每一个板块都按照文章出版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基本呈现了作者的学术发展经历。
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 电子书
扎根于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探讨“中国式”的身体问题。